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722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转烦恼为道用

图 1.



转烦恼为道用

不管是小乘、大乘,乃至金刚乘的修行者,最终都希望成就佛果。想要有所成就,
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内在的心态和习气,努力消除烦恼障和所知障。除了共同的理论外,
显密对待实际修持,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

在现实生活上,我们所感官的世界,是因过去造作的习气和不善的罪障所呈现出来的现象。
在烦恼障和所知障没有消失之前,都会觉得眼前的世界是杂染,不纯净的。
⋯⋯
在显宗方面,提到「众生本来是佛」、「烦恼即菩提」等等理论,教导我们用如梦如幻的方式,
看待世间执为实有的一切,如果经过修持,转变内在习气,净化无始深重的业障,
那么,自性本有的光明就会显露。但是如何将烦恼转换成菩提,
如何了知众生本来是佛的修持步骤,比较缺乏具体的系统。金刚乘的教法则立于果位上起修,
直接洞澈心性本体,可以很迅速清净烦恼障和所知障,一切觉受都是原始清净本然的。

对于贪瞋痴慢疑等五毒烦恼,小乘佛教修持的重点着眼于远离断绝,不可有丝毫的粘着;
大乘显宗的观点对五毒有选择性的包容;金刚乘则具有转贪瞋痴慢疑等烦恼为道用,
将五毒转为五智的种种善巧法门,教导我们不要排斥烦恼,而是去认识五毒烦恼的本质。
当然,不排斥五毒烦恼,不是允许我们去做不正当的行为,而是在根本上明白烦恼的本质,
不要采用二元对立的方式,将五毒从心性上独立分开,成为要抵抗驱逐的敌人一样。
由于金刚乘对待烦恼观点的差异,所以在学习密法前,要先了解贪欲、瞋恨、愚痴等在修心上的运用。

◎烦恼的本质

1.贪欲的本质——妙观察智

贪欲,是一种渴望占有某人或某种事物的心态。在世俗上,如果贪欲不断炽热增长,会越来越痛苦,
内心永远得不到满足。在学佛道路上,想要成佛的心,也是一种贪欲,而且是一种大贪。
但是这种「想要成佛」的大贪,却是一种强有力的动力,促使我们发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来利益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乃至究竟解脱,我们以此累积福慧资粮,圆满功德,
得到根本的安乐与解脱。同样是「贪欲」,若以这种「想要成佛」的大贪,
取代世俗无止尽的贪欲,就会成为修行的主要动能。

如果明白贪欲的本质,是五智中的妙观察智,那么,只要我们能转变贪欲的方向和内容,
好好善加运用的话,处在现世与出世之间,不但会转化世俗贪欲的烦恼,
而且,久而久之,内在自然会渐趋清净成熟。

2.瞋恨的本质——大圆镜智

瞋恨,是对自己厌恶的人或事物,产生强烈排斥的心态。只要瞋恨心一产生出来,
众多繁杂的妄念就会如火如荼,像排山倒海一样汹涌,如果再伴随不好的贪欲或嫉妒,烦
恼的烈火就会不断灼伤我们的心,让人痛苦到难以自拔,最后甚至会产生伤害或毁灭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在金刚乘的教法中,瞋恨的本质,是五智中的大圆镜智。如果对于瞋恨的处理,不拔除也不对立,
而是在根本上把瞋恨转化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反过来瞋恨自己深重未清净的罪障,积极修持,
忏悔业障,妄念自然会逐渐消灭,妄心歇息,意不错乱,心识清明,觉性就容易显现。
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在修行过程中,就会减少很多的魔障。

3.无明的本质——法界体性智

无明,是一种心性混沌的状态,以世俗的用语,就是「愚痴无知」的意思。人在无明中,
不知道如何取舍善恶,不知道要出离轮回等等。在出世修行与世俗生活中,无明是学习上最大的障碍。

如果我们认清无明的本质是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反之运用,转而对一切事物不予分别,
但心中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平等看待的话,自然会明白诸法实相的胜义。

4.傲慢的本质——平等性智

贡高我慢的人,自视甚高,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心被傲慢蒙蔽住了,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也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所以无法进步,不但不能增长任何功德,还容易对上师及三宝产生邪见,而造作无边恶业。

如果我们明白傲慢的本质,是平等性智,转傲慢之心,用来傲视自己净化烦恼的能力,
对调伏自己的心性具有很大的自信,所谓的「本尊慢」,就是这种意思,这样精进修行,自然会有所成就。

5.怀疑嫉妒的本质——成所作智

有怀疑心的人,不相信他人的善心和所作的善法,常会产生嫉妒之心,在修行上,
这是一种很大的障碍。会嫉妒他人的人,不但无法随喜他人的功德,
还常常会批评毁谤别人,甚至作出伤害他人的行为。

如果明白嫉妒的本质是成所作智,反转过来时时怀疑自己身口意的行为,
是不是如法,随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以正知正念行持,就不会偏离菩提正道。

如果我们能以智慧善巧的方式,转而运用以上这些烦恼,烦恼就会变成我们修心上很大的助力。
总而言之,修心是我们累积无量资粮的诀窍,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往自己的心中观照,
能够改变自己的心态和习气,才算是真正进入修行之门!

◎三藏和密续对治五毒

佛法统称有八万四千法门,在法界本体上,各个法门其实没有什么分别。很多人不明白,
为什么佛教有这么多的法?佛陀之所以传下无量法门,并不是要我们全都一一修持,
而是因应娑婆世界芸芸众生众多不同的习气,为了调伏众生的心,所以才有无边的善巧方便。

同样的,有些人也不以为然,不明白佛教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佛和菩萨?一个释迦牟尼佛不就足够了吗?
一位观世音菩萨不就可以了吗?金刚乘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本尊和护法?因为,在法界中,
东南西北中五方,事实上都是无有边际的净土;所有诸佛菩萨都是一体的,因众生而假立其名,
为了让不同的众生接受佛法,调伏众生的五毒杂染,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佛菩萨和诸圣尊啊!

八万四千法门分为经、律、论以及密续四大部分,是针对众生不同的业习而设的,
主要是为对治众生「五毒」的习性:贪欲、瞋恨、无明、傲慢和怀疑嫉妒。

1.律部对治贪欲

律部专讲戒律,包括两万一千法门,针对人性中的「贪欲」而设,是为人防堵我们的贪念。
出家众中,比丘戒有二百五十三条戒律,三千威仪,都是对外表行为所作的约束,此外,
还有很多大大小小微细的戒律,包括走路的举止,讲话的规矩,吃饭的礼仪,
人和人应该怎么相处等等,都是外相上的戒律。

还有,比如,圆满居士戒中的不饮酒戒也是其中之一。因为饮酒会乱性,一个正常的人,
喝过多的酒会昏醉,甚至会发疯。虽然先前能持守其它的戒律,但是因为喝酒的缘故,
会把所有的戒律全都忘掉。以前,在西藏有一位修行者,遇见一位持邪见的女孩,
这个女孩对他说:「你要不就娶我为妻,要不然就在我面前杀掉这头牛,我就放过你,
否则你就得喝完这杯酒!」因为这位修行人打算要出家为僧,他想了一想,认为娶妻,
杀生,喝酒这三项破戒之中,最轻的破戒应该是喝酒。于是,他选择喝掉那杯酒。
可是,当他喝完酒以后就醉了,接着,牛被他杀了,妻也娶了,这是因为喝酒而破戒的故事。

另外,还有八关斋戒的戒律,包括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喝酒、不坐高广大床
(不坐高于一尺或一手肘高的宽广大床)、不能化妆戴首饰香花、不听歌看舞、
不非时食等等,都是对治贪欲而设。

2.经部对治瞋心

经部中两万一千法门,是对治瞋恨的。佛陀针对众生的瞋心,讲解经部。
瞋心是烦恼中最严重的。「瞋心」包括瞋怒、瞋恨、瞋恚,等等。瞋心就像一把火,
可以烧掉我们辛辛苦苦培育的功德林;瞋恨一发作,就像火山爆发一样,
具有毁灭性的杀伤力。大家常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就是这个意思。

既然瞋心具有这么巨大的负面力量,当瞋心一起时,要怎么对治呢?如果在表面上强制压抑,
那只是短暂性的克制,唯有了解瞋恨产生的来源,才是对治的根本。我们仔细观察,
当瞋恨产生时,是因为我们认为瞋恨的对象是真实存在的,认为对方真的侵犯到「我」,
「我」真的被伤害了。这些被伤害的感觉,根源在哪里呢?都是出自「人我执」和「法我执」的执着,
只要「我执」消失了,脱离了「我」的感觉,瞋恨心马上会消失。

而事实上,凡夫的「我」是非常难消除的啊!一个人如果对自身的「人我执」很强烈的话,
对外在一切的「法我执」也会很强烈。人从执着「自我」,进而执着「我」的父母、
「我」的先生、妻子、「我」的小孩、「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的房子、
「我」的家乡、国家等等,将这一切都当作是「自己」的。

只要任何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心里就会产生强烈的排斥和厌恶,接着瞋心就会开始出现。
当瞋心在心中生起时,就认为有人在伤害「我」,伤害「我」的人格、「我」的自尊。
慢慢的,认为别人也在伤害「我」的家人、「我」的祖先、伤害「我」所爱的、尊敬的人、
「我」的偶像。接下来,更有人认为某些意识型态在伤害「我」的家乡、「我」的种族、
伤害「我」的国家等等,甚至到最后,好像变成整个地球和宇宙都是属于「我」的。
只要别人有任何动作,让「我」看不顺眼,「我」都会觉得,那些人真正伤害到「我」了。
追根究底,瞋心源自哪里呢?当然是「我执」——人我执和法我执。

瞋心来自强烈的我执,这种想要保护自己,怕别人伤害的我执,会在不知不觉之下,
变成摧毁自己最大的力量。对治瞋恨,不是像律部对治贪欲,用约束的方式来处理。
因为,用克制压抑的心态对治瞋心,会愈压抑愈严重。有些人忍耐一段时间,气闷在心里,
受不了之后,突然间会像洪水泛滥一样冲出来,最后不但会伤害别人,连自己最珍惜最舍不得的身体,
都会很舍得去上吊、跳楼、喝毒药、纵火自焚、割腕自杀等等。由瞋心引发的状况有很多,
从个人的打骂到群体的围殴、冲突,甚至引发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瞋恨心影响之严重,
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我们不明白瞋心所带来的危险和伤害,就会做出冲动、
不理性的事情,最后的结果是伤人又害已。

所以,佛陀在经部,讲解空性的道理,是为了要破除众生的我执,让我们了解「人我执」、
「法我执」是怎么产生的?我们所执着的一切,是真实的存在?还只是虚幻似的存在?
整个经部谈论的「中观」,就是帮助我们理清这些事实的真相,让我们破除「人我执」「法我执」,
以达到三轮体空的境界,这样才能消除瞋心的根。

3.论部对治无明

论部有二万一千法门,是对治无明的。无明就是愚痴,不清楚是非善恶,不知取舍,
甚至不明白诸法实相等等,都属于无明的范畴。人因为无止尽的贪欲和强烈的瞋恨心,
不断伤害自己,伤害众生,这种种行为是什么造成的?是由于「无明」。

为了对治无明,佛陀讲解因果。造什么的因,就会有什么果。一般讲解因果,就会提到过去世、
现在世、未来世的三世因果,将时空范围牵扯得太广了,不容易让人相信和理解。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果关系的循环。因为你很努力工作,老板会发工资给你,
这是你辛苦的代价;如果你曾经伤害过某人,现在那个人不理你,这是你先前作的因,
现在受到的果。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我们的世界和整个宇宙都在因果的定律中。

论部广述有关佛教的宇宙观和种种因果变化。有关为什么会有因果?形成各种因果的业力是什么?
净化业力的方法有哪些?业力清净以后是什么状态等等,
很像现在法官判决的案例一样,都登录在「论部」的经典里。

所以,在论部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知道善恶的来源,知道善因怎么形成善报,恶因怎么形成恶报,
有关福报的大小、作恶的多寡,都解析得非常细微,并不是我们单凭表面的行为就可以判断的。
因为众生不知道善恶舍取的因果关系,所以无法消除无明。为了调伏无明,就要深入佛法中的论藏。
除此之外,论部更详细分析经部的内容,解释「经部」中微细的部分,所以我们要好好研究论部。

4.密续对治五毒

经、律、论三藏,总共是六万三千个法门,是分开来对治贪、瞋、痴三毒的。另外,
金刚乘密续有二万一千个法门,是由果找因,一起对治贪欲、瞋恨、无明、傲慢和嫉妒五毒。
能同时对治五毒的,就是密续。密续中教导修行人,如何以凡夫的身、口、意,转化成佛的身、
口、意,让贪欲、瞋恨、无明、嫉妒、傲慢的世俗烦恼,转为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

弥勒菩萨说,贪,瞋,痴,傲慢,怀疑嫉妒等为烦恼障,三种分别意识为所知障;
前者是束缚我们从轮回出离的障碍,后者是阻碍我们成为遍知一切者的障碍。
如果我们能完全清净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两种障碍,就能证悟成就。

密续的二万一千个法门,加上经、律、论的六万三千个法门,就是我们平常所熟悉的「八万四千法门」。
整个八万四千法门的经、律、论和密续,对我们来说,真是太浩瀚、太庞大了。
如果要我们尽一生来理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萃取佛法的精华来学习。

我们现在能听闻到的大圆满前行,是佛法中的精义,不但可以增加见解,也可以作实际的行持,
这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累积很多的资粮所带来的福报。现在这些福报已经成熟在我们身上,
如果不加以善用的话,会消失得很快。人生是很无常的,能遇到这样殊胜的机缘,就要好好珍惜,
就算今生没有办法完全证悟,来世还可以继续修行。

萨迦班智达曾经讲过:「虽然知道明天要死亡,今天也要努力学习。」为什么呢?
他说:「今生所作的福报,犹如存在宝库里面的宝物一样,来世还可以随时取用。」
他把福报当作珍贵的宝物,认为可以储存到来世。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份闻思修的因缘,
不厌其烦地听闻思考,并且努力勤修。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3-02-03 01:04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3-02-03 00:56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671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