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son_liu
|
分享:
x0
|
[] 30岁的焦虑:天之骄子如何学弯腰? ◎杨玛利.吴昭怡/文
来源:网路流传﹝本文摘录自 天下杂志277期 2003/6/15﹞
中国人说:「三十而立」,但对现在台湾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却距三十而立愈来愈遥远。 这一代是最幸运的一代,在经济起飞下长大,享有最多升学、留学、自由自主的机会。 但他们也可能是最倒楣的一代,进入社会却碰上五十年来最微利、最低报酬的年代。 即将于今天(6/13)出刊的天下杂志为你剖析三十岁的集体焦虑,并抢先摘录精彩内容, 透过曾经也三十过的各行业「前辈」,如广告界的孙大伟、精神科医师陈国华,分享他们的经验,为您寻找三十岁的出路。
天下杂志277期 2003/6/15
台湾的经济环境是变差了,工作机会与待遇,再也不能跟几年前相比,但若说年轻人真心想工作却找不到一差半职,倒也未必见得。
比较贴切的说法应该是,现在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跟过往世代比,比较不愿意「委屈就业」。
‧「宠物族」的一代
一位二十八岁的科技大学毕业生就是一个例子。毕业当完兵后,他曾前后游学美国两次,上为期数个月的语言学校,把英文练得不错。前年底回国后,要找工作却十分不易,「前后找了半年,很绝望,」「有时候找工作找得都快哭了,」他说。
然而尽管找工作吃了不少苦,但是一上班后,他若发现不如理想,也是毫无犹豫就走人,「我不会强求自己,」他说。终于有一家IT公司聘用他担任产品经理,但是做一星期他就不做了,原因是「工作内容跟我所预期的不太相同」。之后又到网路公司,也是一星期就走人,因为「觉得老板不太会经营,公司有点怪」。还有一家上班才几个月,因为公司裁员,他虽未被裁,但感觉公司可能没前途,他也就自己辞职。
大学学历的他,也明显感受到自己可能学历偏低,有好几次把履历寄到大外商公司,都是石沉大海,毫无回音,他认为关键就是没有硕士学位,「现在硕士几乎是门槛,再不念会来不及。」在工作不如意,又觉得应该提升学历的情况下,他已经考上研究所,准备入学。
这样的例子愈来愈普遍。愈来愈多年轻人不断延迟进入职场的时间,就算进入职场也可能认为薪水、工作或公司不如期待,只好再度回到学校。
当三十岁上下的这一代抱怨,机会没有留给他们时,上一辈对他们的批评则是态度,即工作观、价值观,可能出现问题。
但谈到这一代的态度为什么会出问题,回过头来可能要检讨的却是他们的父母,是不是太过溺爱这一代?
「与其说他们没有抗压性,不如说他们是有个性。他们很像宠物族,爸妈把他们当宠物,不少父母见不得小孩太辛苦、太委屈,还会主动叫他们辞掉工作,回家让父母养,」三十三岁的创意工作者潘恒旭,去年出版《求职总冠军》一书后,与上万位工作受挫的年轻读者在网路上交换心得,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现在三十岁一代的父母,大多数在经济起飞的年代,享受到了富裕的滋味。也因为自己小时候都是穷过来的,总希望子女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与选择,因而对于子女的呵护,远超过以往世代。
「父母要觉醒,」一位社会观察家就指出,父母的观念已经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应该是培养小孩独立、对自己负责,而不是溺爱,一路呵护,「到最后只会增加子女未来的痛苦,让他们永远无法独立。」
当天之骄子的一代,碰到这经济逐渐走下坡的年代,恐怕不只是年轻人,包括他们的父母,都到了价值、态度全面调整的时刻。
各行各业的菁英,从广告界的孙大伟、曾以电影《卧虎藏龙》得到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的叶锦添,到科技业简贞介、精神科医师陈国华,分享他们给年轻人的建议。
◎孙大伟(五十三岁,泛太国际执行顾问):
不要选择太多而蹉跎
年轻一代本质真的比我们好太多,电脑、语言、视野。但是差别在态度。
想太多,急功好利,受不了压力,不愿意弯腰。他们让我想起鹿桥小说《人子》中的一篇故事,描绘一个旅人到了一座山谷,半夜听到热热闹闹的声音,是小花小草在那里跳跃着,因为明天是一年一度开花的时刻。每一朵花都被指定要开什么颜色。唯独其中一朵可以选择爱开什么颜色就开什么颜色,大家都羡慕它,它也觉得自己好幸运。
结果第二天,所有的花都开了,该黄的开黄的,该红的就红的,唯独那朵可以任意选择的花没开,成为枯萎的小蓓蕾,因为它选择不出来。
这篇我看了后,很有感触,就是给太多的选择,反而犹豫蹉跎,把时机耽搁了。
像我这一代,家里八个兄弟姊妹,要吃什么东西都要经过一番争夺。因为匮乏,所以会努力去追求一些事情。但现在的小孩,因为没有匮乏,所以比较没斗志。因为选择太多,反而蹉跎。
我建议年轻人,至少到了三十岁,应该要选定人生方向了,选定行业、选定公司,然后就像选好看哪一场电影一样,就排队买票,但不要排这排,又看那排,三心两意。
而且,要持久才能看到成绩。别以为一个星期就可以否决一家公司,一个月就断定一个行业的前景。
因为没有长时间沈浸在某一个领域内,根本看不到门道。
而且不要怕起薪低、职位低。我三十二岁才进广告公司,薪水扣掉税,根本剩几千块。奥美创办人奥格威曾经说过,进入一个领域的前几年,学到的会比领到的薪水多。
◎叶锦添(四十二岁,设计、美术工作者):
回归单纯与专注
从小到现在,一直都很简单,没有想太多,就是一直想创作、学习、找各种可能性,生活的目标就是为了这个。
十年前从香港到台湾来,只认识一个人吴兴国(表演工作者)。在香港的时候我很穷,二十六块港币过一天,一天只吃一餐,吃那种咖啡可以无限续杯的。有人请吃饭,才吃好一点的。住父母家,睡沙发,脚不能伸直,有一段时间睡厨房走道,旁边堆满我的书。
我一个香港人会来台湾理由也很浪漫,就是觉得台湾比较有创作的环境,有一些人不错。要来的时候也没钱买皮箱,铁箱装一装就来了,在吴兴国家住三个月,他帮助我三餐。一直到一九九六年我跟云门舞集到欧洲公演后,才真正慢慢建立自己的专业地位,愈来愈多外国人来找我。
我觉得现在台湾的年轻人就是缺乏一种专注,不浪漫,也不太幽默。
大家都想太多,不单纯,也世俗。就是看不到一些很「坚硬」的人,那种非把什么做出来,否则我要把你给杀了那种气。
现在三十岁的人,有两个层次的问题要考虑,一是生存问题,一个是基础问题。生存问题我觉得世界的物质是不可能一直成长下去的,经济又走下坡,所以年轻人应该减少对物质的渴求。
至于基础问题就应该要强化。就是有没有真的学到东西,从工作里愈有修养、实力愈强。回归单纯,找到把一些事情做好、做出来的那种热情,我觉得比较好。
◎简贞介(四十二岁,广明光电总经理):
耐操是第一要件
觉得现在三十岁这一代,真的比我们聪明太多,以前我们学校读四年,他们可能一年就可以读完,因为资讯的能力、速度都提高很多。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智力跟毅力比,我觉得毅力比较重要。毅力,就是坚持、耐操。耐操也绝对是广明用人的最重要条件。
尤其像我们做的这种技术,其实也不是什么尖端科技,不过就是一般资讯产品,但是要做到价钱降低,良率提高,就一定要有专注的毅力,把它做起来。
二十年前我从台北工专电子科毕业,第一份工作到工研院电子所从最基础的技术员做起。开始上班时,每天都是五点半就出门,六点多进办公室,直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十二年在工研院几乎两年一个升迁,直到我出来参与光碟机的事业为止。
那时候东西做不出来,有时一整个星期不回家,总是想一直专注一定可以突破,这样才建立技术坚实基础。薄型光碟机过去很多厂商都做不起来,我们是台湾第一家做起来的。
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他们真的站在比较好的基础上,但是要加强毅力,充实实力,才能掌握机会。
◎陈国华(三十四岁,精神科医师):
情绪管理最重要
台湾年轻人的焦虑,主要是竞争力下降。本土竞争饱和,什么士(学士、硕士、博士)都不像以前值钱,加上大陆的人才一直起来。我有病人是台干,薪水一直被砍低,觉得快要被大陆人取代,大家都很恐慌。
面对这样的环境,年轻人怎么办?第一当然不要眼高手低。不要以为自己学历多高,就要要求多高的薪水。薪水高低是看你对公司的贡献。
年轻一代常被笑称是草莓,贵,又碰不得,应该要想办法让自己变成芭乐,很硬、营养又便宜。
二是不断学习,眼光放远,增加竞争力。选一家不错的公司,有格局,会训练你看得多、看得远,比选一个薪水更高的工作更重要,因为它可以给你未来。
第三,我要强调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专业研究指出,情绪管理比经验、学历、知识还要重要。情绪是影响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生产力的主要关键。
负面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能。所以在这样悲观的大环境中,乐观积极,更显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