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了解CD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老煙槍大鐵
2005-02-24 21:36
樓主
推文 x0
轉載自: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
CD唱盤內解碼器的主要工作是將高頻資料再生成類比訊號,以現今的技術均使用微處理器來完成,有的是用LSI(大型機體電路)技術做成,現今更多是為了某一機型而開發出的ASIC(客戶訂製型IC)IC,使得線路架構雖複雜,但體積及配線卻反而大大地減少,現代科技的神奇,實在令人驚嘆。以SONY早期CD唱盤內,通常使用三個微處理器來完成上述的動作,它們均是大型IC,這三個LSI相當於五百個一般IC所組成的控制電路,且為了大量製造及降低成本,才開發這三顆LSIIC。這個三IC中,其中一個負責EFM資料解調、副碼信號解調、音框(Frame)同步訊號檢測、保護與插補。另一個負責產生RAM控制訊號、插補線路、D/A轉換之界面、產生CLV之參考信號(CLV為等線性速度)。剩下的一個就做誤差檢知及校正(CIRC解碼)的工作。

以下簡述各方塊之功能:

  EFM(八變換成十四調變: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解調就是將十四位元之波道資料轉回八位元之標記資料,這種調變是在CD製作時所完成的。時脈產生及同步檢測是用來做系統時脈產生及同步控制之用,如此系統才能正常地動作。而EFM解調後的信號,被解成一組組的八位元符號,而這聲音資料再被送到錯誤改正器裡面,同時時序及控制邏輯會提供必要的時脈信號、符號及框同步信號(Frame Sync Signal)。錯誤改正工作完成後,正確的聲音資料與一特殊的旗標(Flag)信號會一齊傳送到插補及靜音電路中,而旗標信號是用以指定一隱藏動作被起用與否。前面有提到的RAM這個名詞,在CD唱盤中RAM(隨意存取記憶器)的使用有三個主要目的:反插入、校正緩衝、顫動(Jitter)吸收。所以在CIRC電路中,如果有錯誤資料大過兩個連續字(4標記),則會自動作資料插補動作(與先前資料相同的資料來做插補),而這些資料的移進、移出、儲存等動作就必須使用到RAM這個元件了。

  而靜音電路則是用來減少聲音雜訊之用,此雜訊可能來自於錯誤改正IC之輸出的錯誤資料取樣。之後;聲音資料會以串列方式順序進入且被解攪合(Descrambled),然後被分割成左及右聲道的取樣了,而這部分是由數個多工器來完成的。分割後數位信號是一種連續性的十六位元字語,這些字語以每秒44100字的頻率出現,這亦即就是說明CD唱盤的取樣頻率為何為44.1KHz的原因了。這時各聲道的DAC(數位至類比轉換器)對每一數位字語產生一定長度(時間)的電流值,且保持此電流值至下一字語進來為止。這些電流形成了一類比信號波形的近似步級曲線(Spepped Curve)。但因其產生的階波遠超過類比聲之20Hz~20KHz的頻寬,所以再以一組低通濾波器來加以壓抑(濾除),又因為這種濾波器在CD系統內要達到低於最大聲音信號位準50dB以上的效果,以類比濾波器很難做到,所以採用數位濾波器來完成這項工作,然後所得到的信號便是我們所能聽到的類比信號了。

  綜合以上的說明,讀者應對CD盤中微處理器的功用有一較深入的了解,致於控制及顯示部分,因每家廠商的設計功能,顯示方式均不相同,在此也不再多說,因為要完全了CD內部動作,以我本身之涉獵而言也有所困難,且要再深入探討,有可能就是一本書了,故談到這兒,我想也該告一段落了,下次我將談談CD唱盤的D/A電路及其特性,這方面對一部CD唱盤的音質來說是有著決定性影響的,是故我將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來談。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bgo
2005-02-26 01:35
1樓
  
聽你來不錯唷
謝謝大大ㄉ分享阿 表情

獻花 x0
引用 | 編輯 雞肉火腿蛋
2005-02-26 11:22
2樓
  
聽起來不錯喔     感謝你無私的分享 表情 表情

獻花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