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传统中国文学电子报第二期:论语开宗明义学而篇第一章意义析论

Home Home
引用 | 编辑 遥光
2005-11-25 15:59
楼主
推文 x1
传统中国文学电子报 第二期 1998/11/17
主题:论语开宗明义学而篇第一章意义析论

在孔子的论语中,虽然是语录体的微言大义,但是,每一段话都是各具意义,首尾相衔而条理分明的!像是:「巧言令色,鲜矣仁。」、「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等等,话与话之间,莫不前后连贯,唯独论语开宗明义学而篇第一章,两句一组,意义似乎前后不连贯?

以下先来看看全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看来,这三句话似乎只是孔子的感慨之言,其实,这三段话有连贯性。以下是进一步的解析。

学习之后时常温习,是一件喜悦的事情。为何会感到喜悦?那是因为「温故而知新」。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领,不同的经历也会有不同的神会,而这样的温习回顾,不仅再一次体会过去体会到的精义,而且,也使的过去的走马看花因为智慧经验的累积而豁然开朗,这样的豁然,当然令人喜悦!再者,这个「学」并不单指「学习」而言,「学者,觉也。」以学习之后的领会再去做进一步的印证,更是「知行合一」的当下体证!是以,孔子在此要人不仅做到习诵而已,更重要的事要把学问纳为己用,再以这样的基础辗转求得更高深的领会,这「学」与「觉」的功夫,便在「知」与「行」中精进不已。

独学而无友,不仅孤陋寡闻,在心灵上也难免慨然生寂。能得一二知友论学谈道,学问交流的融贯,自不待而言;然而心灵上志同道合的喜悦,有时更胜实质上的收获。要知道,孔子并非呆板固执的道学家,他的活泼灵动,常常不经意流露在对话中,在孔子曰:「何各言尔志?」时,孔子不也对曾点描述的境界向往不已吗?学问的交流与增长固然重要,但如果心灵上能有相知相合、切磋琢磨的砥砺与慰藉,那会比单纯的学问自励,来的更有动力!所以,孔子言「有朋自远方来」,多少也有「天涯若比邻」的知交之感。

「名」向为世人所追求,古今皆同,唐代盛世尚有干投行卷之弊,更遑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博学之不为人知,乃至孤芳自赏,难免抑郁而愠!孔子在此揭示了有友论学固乐,却也不要因人不知而气郁在心,廓然澄澈的面对学问,不堕入因学问高深所带来的求用求仕,如此当能更坦然的待人处事,成为不忮不求的谦谦君子。瞧!这「有朋自远方来」与「人不知而不愠」不正是一体两面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亦然!求学问,求进步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喜悦,如果对入求学伴随而来的「学障」,人就变成学问的工具了!

最后要提到「不亦」二字,「不亦」是种自然,是胸有是感,澎湃冲塞而发之于不得不发,不是有所为而为!这种自然不是很像孔子的「不忮不求」吗?功行日久而忽廓然成焉,固有这样喜悦喜乐,想来是非常真挚动人的!为学如此,待人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Ps:感谢「有夏兄」对题目的针砭,使我的题目能定的更具体,在此说声感谢!

撰文者:遥光
版权所有,欲转载文章,请经过作者同意!

献花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