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通传染病

Home Home
<< 1 2 >>
跳页: (共 2 页)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3 23:16
楼主
推文 x0
人畜共通传染病共分四大类:


一.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





二. 立克次体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传染病





三. 细菌性人畜共通传染病







四. 寄生虫性人畜共通传染病




原虫




寄生虫



献花 x1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3 23:37
1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狂犬病

狂犬病 Rabies (病毒名:Lyssavirus)

1.症状:
宿主范围包括整体温体动物。动物感染时会呈现狂躁期及痲痹期,人类亦似。
临床症状主要出现行为异常,咽喉逐渐痲痹,吠叫声改变,下巴下垂,流涎,最后行动失调、痲痹、抽筋而死亡。潜伏期平均3-8周(视咬伤之部位,因为病毒的体内传染方法是依赖神经的传导,其最终的感染部位为脑部,所以伤口离头部愈近,潜伏期就愈短),发病后5-7天死亡。人类之临床症状:发病时会有焦虑、头痛、发烧、咬伤部位有异样感,然后会出现痲痹及患者饮水时有吞咽困难现象,见到水即诱发喉部肌肉之痉挛,即所谓恐水现象,故俗称恐水症,且并有精神错乱及抽搐之情形,最后因呼吸痲痹而导致死亡。


预防:
咬伤,吸入空气中病毒颗粒,或经由黏膜进入均可感染。
如何避免感染狂犬病:
A.从事狂犬病相关高危险群的工作人员
(兽医、研究人员、野生动物研究人员、捕狗人员)应事先接受预防注射,
并每年确定抗体力价,以确保本身安全。

B.赴狂犬病疫区洽商及旅游应避免被温血动物咬伤或舔舐伤口。

C.预防宠物感染狂犬病即是保障自己的健康,
故应为宠物定期注设动物用狂犬病疫苗,
切勿随意弃养宠物,另进口的动物需经检疫,故切勿饲养走私动物。


处理:
疫区及非疫区发生应采扑杀为原则,
故畜主应每年确实做好犬猫预防注射。
本病主要经由动物咬伤传染,遭动物咬伤时应视咬伤情况送医治疗,
依据医师诊断,施予预防破伤风及其他细菌感染的防护措施。
如果被猫、狗咬伤,依现行法令,
可要求畜主将该动物送合法之动物医院系留关察十天,取得证明,
如果动物未发病,人就不会感染狂犬病毒。
台湾是非狂犬病疫区,
原则上不必施打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疫苗。
如果被狂犬病动物咬伤,应先以消毒水洗清患部,
再在患部注设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不活化疫苗注射。

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疫苗介绍:

注射时程:

A. 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必须于四十八小时内注设一剂,以中和伤口病毒。

B. 人用狂犬病疫苗:引发自动免疫能力。未曾注射者,总共需注射五剂。第一剂在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后 即注射,其余则在第一剂注射后之第三、七、十四及第三十天时施打,第九十天可再追加一剂。


注射疫苗可能发生之反应:

A. 局部反应:疼痛、红斑、注射部位肿胀发痒。

B. 全身性反应:头痛、呕吐、肌肉痛、下腹病、昏眩。

C. 严重者可能发生脑炎。


如何取得人用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

A. 经医师诊断确定后,持诊断证明书、处方笺及备妥冰桶等冷藏配 备,前往下列地点洽领,并须在医师之指示及监督下使用。

B. 目前国内有关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及人用狂犬病疫苗储备地点、地址与电话,详列如下:





通报单位: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
疑似感染狂犬病病例和受疑似狂犬病动物咬伤通报与申领狂犬病疫苗或人类免疫球蛋白等事宜之联系电话:
行政院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全国分区防疫通报专线:0800-024-582。

献花 x1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3 23:48
2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猿猴B病毒症

猿猴B病毒症 Monkey B Virus Infection:

1.症状:
本病由疹病毒科之B病毒引起。本病首例是在1933年所描述(Gay and Holden),
B病毒是会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在短尾猿,B病毒造成轻微的临床疾病,类似于人类的单纯泡疹。
在主要的感染期间,短尾猿在舌头或唇会发生水泡或溃疡,一般而言约在一至二周内痊愈。
同时也可发现有角膜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或角膜溃疡。
在急性感染后,病毒会潜伏在感觉神经结中。
若病毒从潜伏的状态下再度活化,
常因伴随生理性或心理性的紧迫而使病毒由周边部位再度重新散发出来,
如紫外线的照射,免疫抑制,社会阶层的崩溃瓦解,或其他紧迫性实验性情况。
此种感染通常在短尾猿间经由充满病毒之分泌液经亲密的接触主要包括口、
结合膜与生殖黏膜等来传染(Weigler 1995)。
但人若被感染猿猴咬伤,会产生痲痹及脑神经症状出现。
由初期暴露到开始有临床症状发生之间潜伏期从两天至一个月左右,
然而暴露在病毒以至症状发生之时间变化可说非常大。
咬伤、抓伤、其他局部创伤,或易受伤部位之沾污等状况暴露于病毒后,
在人类感染后会在病毒入侵部位发展成一个泡疹样水泡。
早期临床症状和症候包括肌肉疼痛、发烧、头痛及疲劳
且伴随着有痲痹无感觉(numbness)、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感觉异常(paresthesia)、
复视双重影像(diplopia)、共济失调(ataxia)、神智不清(confusion)、
尿液潴留(urinary retention)、抽搐、全身痉挛(convulsions)、吞咽困难(dysphagia)
及下行性松弛性麻痹(ascending flaccid paralysis)等进行性神经性疾病。

2.预防:
传染的方式,主要是经由暴露在遭B病毒污染的唾液(咬伤)以及抓伤传染给人类。
同时也曾发生经由注射针刺伤传染(Benson andothers 1989)
和暴露在遭感染之灵长类组织而感染(Wells and others 1989)。
在处理污染的笼架时,病媒会经由皮肤创口部位传染,是一个已确定的感染原因(Palmer 1987)。经由空气飞沫传染则不是B病毒很重要的传染途径。灵长类饲养管理者有必要使用保护性衣物,降低暴露在感染原的机会,并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受惊吓的猴子。

3.处理:
本病主要经由动物咬伤传染,一旦被咬伤,要将伤口以消毒水洗净,并立即注射免疫血清。
疑似动物采扑杀焚毁为原则。人类与动物暴露于B病毒前及B病毒潜伏感染之诊断
是以血清学方法来测试血清抗体的方式来进行,同时也可由猴子或伤口进行病毒分离,
在产生病毒斑(cytopathological effect)的检体采样后在以限制分析
或聚合连锁反应来确认是否有病毒出现。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3 23:57
3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黄热病


黄热病 Yellow Fever

1.症状:
本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rus),由埃及斑蚊传播,我国目前无本病。
罹病动物及人呈现肝炎及出血热。自然宿主为人及猴。

2.预防:
赴疫区前应做预防接种。

3.处理:
疑似动物采扑杀焚毁为原则。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3 23:57
4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日本脑炎

日本脑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1.症状:
本病毒属黄病毒科,主由三斑家蚊传染,鸟及猪则扮演病毒增幅角色。
动物大都为不显性感染。马偶见脑炎。母猪会引起流死产。

2.预防:
猪场猪只做好例行免疫,此外应灭蚊即防蚊叮咬。
自然宿主为猪及鸟,人及马为终宿主,二者均应做好预防注射。

3.处理:
疫区在流行期间要做灭蚊及预防注射。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3 23:58
5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壁虱性脑炎


壁虱性脑炎 Tick-borne encephalitis

1.症状:
本病毒属黄病毒科,由壁虱媒介,但喝入感染羊之生奶也会经口传染。人感染会引起双峰性发烧及脑炎。

2.预防:
在本病流行地区会由犬、猫与壁虱形成一个感染环。
自然宿主为小哺乳类动物及鸟。怀疑时应进行家畜及野生动物血清学调查,早期发现感染源。

3.处理:
在流行疫区,广泛开垦使野生小动物之密度降低,减少病媒吸血源,同时进行扑灭壁虱的工作。

4.灭绝室内及宠物身上壁虱及跳蚤三大要点:

a.立即处理:
当发现宠物身上有外寄生虫时,必须立即设法清除,如使用具速效性的滴剂、专门洗毛精洗澡、除虫药粉或喷雾剂处理等,以消除身上之外寄生虫。

b.环境控制:
只要宠物生活在有寄生虫的环境中,则宠物身上一定会出现寄生虫。因此必须彻底消除环境中寄生虫之孳生,才能免于侵害。要达到此目的,可使用喷雾剂、粉剂来处理宠物生活的四周环境(最好能同时杀死卵和蛹),并且注意常保清洁。

c.长期预防:
要彻底解决外寄生虫的问题,绝不能只消除看得见的成虫,更要有持续性的预防措施。例如虫害发生时,要定期地进行重复性的治疗,并让宠物长期配带除虫颈圈等,以控制新孵出的幼虫侵害。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09
6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肾症候性出血热

肾症候性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1.症状:
本病由Hantavirus经啮齿动物媒介,鼠类为不显性感染,持续排毒,人会引起高烧出血及肾藏病变。


2.预防:
传染的方式,主要是经由暴露在遭B病毒污染的唾液(咬伤)以及抓伤传染给人类。
同时也曾发生经由注射针刺伤传染(Benson andothers 1989)
和暴露在遭感染之灵长类组织而感染(Wells and others 1989)。
在处理污染的笼架时,病媒会经由皮肤创口部位传染,是一个已确定的感染原因(Palmer 1987)。

3.处理:
怀疑感染动物及排泄物垫料须焚毁,笼舍要消毒,进行野鼠血清学调查以发现感染源,进行扑灭。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09
7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猪水泡病


猪水泡病 Swine Vesicular Disease (病毒名:Enterovirus)

1.症状:
本病经由感染猪的水泡液及排泄物传染。
猪会产生口、鼻及四肢水泡病变。
病毒曾由接触病猪的人及研究人员鼻道分离到,感染症状类似感冒。


2.预防:
勿引进带原猪及肉品。注意输入之检疫。人员接触时应小心。目前并无疫苗。


3.处理:
在疫区,彻底消毒怀疑污染之厨余、畜舍及车辆。
动物则以局部治疗为主。非疫区,除彻底消毒外,罹病动物采扑杀为主。
新近流行饲养宠物猪,也应注意防范。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09
8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新城病

新城病 Newcastle Disease (病毒名:Paramyxovirus a-1)

1.症状:
新城病是由副黏膜病毒感染所引起之疾病。
本病可在野生动物、宠物与家禽间传播感染,而且野生鸟类可传染给家禽。
在鸟类引起呼吸、神经、肠道症状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
人感染本症,会引起局部结膜炎及淋巴结肿大。
特征是滤泡性结膜炎,轻微发烧,及呼吸症状由咳嗽到支气管炎和肺炎。


2.预防:
飞沫传染是重要的传播方式,但污染的食物、水和装备同样也在鸟群内相互传染。严格检疫措施,禽类应确实做好免疫。疑似感染的实验室人员应避免进入家禽饲养场采样。

3.处理:
扑杀、焚毁或掩埋罹病鸡,彻底消毒畜舍及器械,做好防疫计划,采统进统出饲养。
本病发生率极高,家中鸟类也应做好免疫,可施打疫苗。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10
9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亨得拉病毒症


亨得拉病毒症 Hendra Virus Infection

1.症状:
本病1994年在澳洲引起马匹及人类致死性呼吸道疾病。经由接触病马组织及体液感染。

2.预防:
目前已知会感染马、人、猫及狐蝠。狐蝠是自然宿主及带原者。高度危险疾病,接触时应小心。目前只发生在澳洲。


3.处理:
疑似动物应扑杀焚毁。进行疫区动物血清调查,找出感染源及路径加以阻断及扑灭。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17
10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立百病毒症

立百病毒症 Nipah Virus Infection

1.症状:
1998年于马来西亚北部首度引起猪只及人类致命性脑炎。经由接触病猪组织及体液感染。


2.预防:
目前已知会高度感染马、人、猫、狗及山羊。目前只有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有发生记录。
高度危险疾病,接触时应小心。


3.处理:
疑似动物应扑杀焚毁。进行疫区动物血清调查,找出感染源及路径。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17
11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家禽流行性感冒


家禽流行性感冒 Avian Influenza

1.症状:
高病原性病毒感染禽类会引起呼吸及神经性高致死传染病。人类流感主由禽流感传染给猪,在猪体发生基因重组再感染人。一般为感冒症状,但1998年香港则发生疑似流感由禽类直接传给人的致死性呼吸道疾病。


2.预防:
对人,应长期做侯鸟病毒监控,提前掌握预测将流行之病毒,研制正确血清型疫苗,对老弱族群施以预防注射。对禽类,避免与野鸟接触。


3.处理:
疑似罹病动物以扑杀焚毁为原则。进行疫区动物血清调查,找出感染源及路径。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17
12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

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LCM)


1.症状:
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是广泛分散在野生小鼠之中,遍及世界大多数地区且为人畜共通传染疾病之重要危害。很多实验动物种类能自然感染,包括小鼠、仓鼠(hamsters)、天竺鼠、灵长类、猪和狗,但最近人类所爆发之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首先应考虑是小鼠所传染。人类在1-3周的潜伏期后会有类似流行性感冒一样之症状如发烧、肌肉疼痛、头痛及身体不适。在此病的严重病例,病人可能会有斑丘疹、淋巴腺病变、脑膜脑炎,和极少数会有睾丸炎、关节炎与心外膜炎(Johnson 1990b)。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会导致死亡(Benenson 1995b)。


2.预防:
人类的感染有可能是由肠道外接种感染,飞沫吸入,和黏膜表面遭污染或皮肤受伤破裂感染组织或从感染动物之体液污染而得。病毒在妊娠期间会展现特别的危险风险:其会感染胎儿。


3.处理:
从血液或脊髓液分离的病毒结合接种细胞培养以免疫萤光法鉴定是急性疾病诊断最主要的方法。以此种方法检定可在疾病开始约二周后检测到抗体。在实验室要预防此病可以针对新进无症状动物以及内部具感染风险之饲养动物族群进行周期性血清学的监测,且针对即将在动物体内继代之肿瘤或细胞线进行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筛选。大体而言,静脉注射ribavirin疗法可降低感染拉萨热(Lassa ever)病患之致死率,因此对于淋巴球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之治疗也可能有效。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18
13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马堡病毒疾病


马堡病毒疾病 Marburg-Virus Disease


1.症状:
已经证实的马堡病毒疾病只有四个病例。指标性病例为包括三个欧洲实验室处理非洲绿猴器官组织而感染之31人,其中7人死亡(Martini and Siegert 1971)。然设施中的绿猴并无继发疾病的传布,且在动物饲养管理人员间也没有感染发生(Martini 1973)。虽然非洲绿猴、其他灵长类与其他的动物有易感受性和致死性感染,但有关此病毒自然保毒者仍然未知。马堡病毒会产生严重的疾病,而且显然所有人皆很容易感染此病。在为期四到六天的潜伏期之后,人类会产生发烧、肌肉疼痛、头痛及结合膜肿胀等症状。在二到三天内出现晕眩恶心、呕吐和剧烈的腹泻,并且有血小板减少和白血球减少现象。其他器官病变包括胰脏炎、睾丸炎、肝脏细胞坏死和斑丘疹。凝血异常呈现散播性血管内凝集作用(DIC)发生,其可能是25%的病例直接致死原因。


2.预防:
马堡病毒是由直接接触感染组织方式从动物传染给人类。在猴子传染的传染方式是飞沫传染(Hunt and others 1978)。人员间感染是藉由直接接触遭污染之血液、分泌物、器官或精液等传染。


3.处理:
马堡病毒感染的诊断主要是以血液或组织检体分离病毒。免疫萤光染色显示出在高浓度感染物质之组织检体具有病毒抗原。也可用免疫萤光反应鉴定来侦测恢复中之病患之血清抗体(Fox and Lipman 1991; Jahrling 1989)。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24
14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伊波拉病毒感染

伊波拉病毒感染 Ebola-Virus Infection

1.症状:
伊波拉出血热是一个罕见的疾病,一个由丝状病毒所引起之病毒性感染疾病。结构上与马堡疾病病毒(Marburg disease virus)一样,但抗原性不同。与此病毒相关之病例一直局限在非洲大陆。由苏丹和萨伊病毒株之人畜共通传染病实验上显示,在灵长类约八天会产生致死性感染,但没有证据显示猴子是自然保毒者(Dalgard and others 1992; Johnson 1990a);伊波拉自然保毒者尚未被证实。于人类,萨伊和苏丹病毒株会产生多发局部器官坏死、凝结病变、广泛内脏渗出液、出血性休克及死亡等特征之病变。在灵长类爆发感染期间,人类感染Reston株病毒是次临床性感染(subclinical),但血清测试抗体阳性反应。


2.预防:
在人类,伊波拉病毒感染在流行期间的传播,一般而言与紧密的接触有关,因此一般认为低继发性攻击率对于病毒传播是没有效率的。性的接触和经过暴露在遭污染的针筒与注射针,遭感染组织、血液及其他体液之医院传染是重要的病毒传染途径。飞沫传染并不是非洲伊波拉病毒感染发生之特色,然而仍不能完全地排除其可能性。于Ebola-Reston病在美国灵长类爆发感染期间,由于在动物病房内之动物间并没有直接接触仍然有感染,因此是有可能经由滴液或飞沫传播病毒。疾病管制局(CDC)颁布之灵长类输入程序限制了疾病在进口相关设施发生之可能性(CDC 1990)。进出那些进口相关设施之人员应熟悉这些用来降低伊波拉病毒传染发生之特别装置与程序。


3.处理:
可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来侦测伊波拉病毒或病毒抗原。此感染是以间接免疫萤光反应鉴定、放射性免疫鉴定和酵素免疫吸附鉴定等测定抗体力价的血清学方式诊断。目前没有疫苗也无治疗的药物可以预防或治疗伊波拉病毒感染。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29
15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流行感冒


流行感冒 Influenza


1.症状:
人类是人类流行性感冒病毒之保毒者。具不同抗原株之流行性感冒病毒会感染许多种动物,包括鸟类、猪、马、貂和海豹(Benenson 1995b)。流行性感冒是急性呼吸道疾病,所表现疾病特征是发烧、肌肉疼痛、疲惫无力、鼻炎、咽喉疼痛和咳嗽等症状。病毒性肺炎和肠胃炎症状有恶心、呕吐,以及也会发生腹泻下痢。


2.预防:
本病的传染是经由空气飞沫途径以及直接接触感染。从动物传染动物流行性感冒给人类之病例则是少见(CDC-NIH 1993)。然而,实验动物设施饲养雪貂则会形成疫病感染伴随人类疾病的共同发生。病毒在雪貂与人类间相互传染也有文献记载(Marini and others 1989)。工作人员应穿着适当防护衣物及做好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疑似有流行性感冒感染之雪貂。

3.处理:
接种流感疫苗


附疾病管制局之流感疫苗介绍:

流感疫苗是一种不活化疫苗,仅含有抗原成份而没有病毒残余的活 性,系依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建议更新的病毒株组成。

流感疫苗之选用,具有全球一致性,系世界卫生组织(WHO)依据每年于全球83个国家地区;超过110个监测点所侦侧之流感病毒,每年2月中召集会议研商选定病毒株,公开宣布推介,由制造厂商据以生产供应给各国使用,全世界完全相同,台湾亦涵盖其中,多年以来,一向如此。

根据国外研究报告显示:流感疫苗对健康的年轻人有70-90%的保护效果。对老年人则可减少50-60%罹患流感之严重性及其并发症,并可减少死亡率。

接种后最常见的副作用反应是接种部位局部疼痛、红肿,另有极少数出现全身性反应,例如发烧、肌肉痛、倦怠感等。过敏及神经系统等反应则罕见发生。

疫苗之保护力约可持续1年,且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极大,几乎每年均会发生变异,原施打疫苗对不同抗原型之病毒并不具免疫力,致保护效果减低,即使病毒未发生变异,疫苗成分相同,其保护效果亦约只能维持1年,因此建议每年均须接种1次。

理论上,所有疫苗接种都需要医师诊察。流感疫苗虽是一种安全有效之疫苗,但接种前也必须先经医师的详细评估诊察,再行决定可否接种。

流感疫苗的接种方式系以肌肉注射或深度皮下注射方式施行之。成人及较大的孩童于上臂三角肌部位接种,婴幼儿则于大腿前外侧部位接种之。对于成人及大于36个月的儿童,其接种剂量为施打0.5cc一剂;对于介于6个月至35个月龄的儿童,则为施打0.25cc一剂,但若该儿童(小于8岁)过去并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未曾感染过流感冒,则应在间隔4星期后施打第二剂。

接种流感疫苗后,须注意多喝开水、保暖、充分休息及适度运动、摄取均衡的营养。

在下列情况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1.已知对蛋之蛋白质(Egg-protein)或疫苗其他成份过敏者,不予接种。

2.年龄六个月以下者,不予接种。

3.其他经医师评估不适合接种者,不予接种。

4.过去注射曾经发生不良反应者。

5.发烧或急性疾病,宜予延后接种。

6.怀孕者是否接种由医师评估。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34
16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节肢动物携带性病毒感染

节肢动物携带性病毒感染 Arboviral Infecrtion1

1.症状:
节肢动物携带性病毒(节肢动物生出病毒)在命名学上有所不同 ,每种包含哺乳动物或鸟类(或者两者皆有)宿主自己的网络和特定节肢动物病媒(Benenson 1995b; Tsai 1991)。节肢动物携带性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展现非常不同,包括发烧、出血热、发疹、关节疼痛、关节炎、脑脊髓膜炎和脑炎。


2.预防:
感染的自然循环有由蚊子、壁虱、小虫或砂蝇(sandflies)等所传染。在实验室设施中,传染会发生在肠道外接种、飞沫暴露、无保护皮肤的破裂创伤遭污染,以及可能的动物咬伤。从事实验动物之节 肢动物携带性病毒感染研究的人员应严格注意生物安全等级操作中特别针对节肢动物携带性病毒所作之适当规定。


3.处理:
实验动物出现节肢动物携带性病毒之感染一般会限制在下列之情况:病原是试验研究的焦点,作为实验动物研究使用之补获的野生动物,或室外饲养之非传统实验动物,或允许节肢动物携带性病毒感 染之永久性自然循环。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38
17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汉他病毒感染(肾症候群出血热与地方性肾脏病

汉他病毒感染(肾症候群出血热与地方性肾脏病)Hantavirus Infection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and Nephropathia Endemica)

1.症状:
汉他病毒是崩芽病毒科(family Bunyaviridae)中数个属之一,
能引起剧烈出血性疾病。
汉他病毒种类广泛分布于大自然中,野生啮齿类是为保毒者,
此病的严重性依感染病毒株毒力而异(Gajdusek 1982;LeDuc 1987)。
产生肾性出血热之病毒株普遍存于东南亚和日本且焦点集中欧亚两洲。
产生较不严重疾病的病毒株,已知为地方性肾脏病(nephropathia endemica)
其发生遍及斯堪的那维亚,欧洲,和前苏联的西部。
汉他病毒感染的爆发之特征是严重的肺症候群,
近来在美国西南方造成极多死亡病例,
临床症状是与汉他病毒株有关。
此疾病的形式与已知之地方性肾脏病的特征相似,
如发烧,背部疼痛,和肾炎等只引起轻微肾功能障碍,然后稍后病人会恢复;最近在美国的病例,病人有发烧,肌肉疼痛,头痛,和咳嗽接着伴随有急性呼吸衰竭现象(CDC 1993a,b)。
在实验 动物暴露于病毒后,此病形式特性符合古典型式之肾症候群出血热症状;此感染特征为发烧,头痛,肌肉疼痛,
和点状出血点以及其他所 展现之出血特征,包括贫血,
胃肠消化道出血,无尿,血尿,
严重电解质异常和休克等(Lee and Johnson 1982)。


2.预防:
汉他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是经由感染者的呼吸飞沫,
以及极短暂的暴露时间(约五分钟)便可造成人类的感染。
啮齿类可由他们的呼吸分泌物,唾液,尿液,和粪便散布病毒达数个月(Tsai 1987)。
感染的传播同样也可经由动物的咬伤或当遭啮齿类污染之干燥物质受翻搅,
而使得伤口受污染,结合膜的暴露,
或由口腔食入等而发生感染(CDC 1993a,b)。
最近发生在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病例是与感染之实验大鼠有关。
在这种饲养环境,也应考虑经由细胞或组织移植而在动物间传播此病毒的可能性(Kawamata and others1987)。
人员间传染显然不是汉他病毒感染的特性。
从事实验动物管理及使用之人员为防范汉他病毒感染人类,
应于动物或其组织引进动物房前,
先行隔离检疫或消除感染之啮齿类或其组织,以预防此病毒之感染。


3.处理:
动物和人类应进行血清学诊断测试。
血清学测试之相关资料是由国家传染疾病中心病毒及立克次体疾病部门之特别病原组所提供。
啮齿类肿瘤和细胞株可以用改造之大鼠抗体生成试验
(modified rat-antibody production test)来测试汉他病毒之感染。
疑似有汉他病毒感染的人们,
在疾病发生早期以ribavirin静脉注射治疗可能有效
(Morrison and Rathbun1995)。
保持患者血液流动和呼吸的顺畅是相当重要的。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41
18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灵长类痘病毒(猴痘和良性表皮猴痘)

Poxvirus Diseases of Nonhuman Primates (Monkeypox and Benign Epidermal Monkeypox)

1.症状:
猴痘是一个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与小水痘有极接近的关系且会产生同样临床疾病症状类似天花。在非洲有散发性人类病例零星发生。近来,Funisciurus和Heliosciurus两个种类的松鼠是被视为宿主 和病毒重要的保毒者(Benenson 1995b)。灵长类于野生及实验室环境下也有自然感染猴痘的文献记载。良性的表皮猴痘,或tanapox,是影响非洲Presbytis属猴子及美国所捉到的短尾猿等之痘病毒。猴痘的重要性是其会产生类似天花小水痘症状,其特征为发热,生病身体不适,头痛,剧烈背痛,虚脱衰竭,及偶而有腹部疼痛。淋巴腺病变(Lymphadenopathy)和稍后有斑丘疹(maculopustular rash)发生。一些病人会发展成严重的突发性疾病疾死亡。良性的表皮猴痘特征是卵圆形至环状的红色肿块,通常发生在眼睑,颜面,身体,或者生殖器。患部会自动自发地在四到六周复原。


2.预防:
猴痘由实验室内灵长类族群传染给人类则没有相关记载。人 与人间传染则有发生过,推测是经由接触伤口,新近遭污染之病媒,或者呼吸分泌物等感染。应考虑此人畜共通传染病之散布传播的可能性。


3.处理:
痘病毒感染的诊断可以用电子显微镜下病毒颗粒特征构造来 判断。以鸡绒毛膜尿囊膜分离病毒及以特定生物性测试来辨别。可接种痘病毒疫苗以保护人类和猴子避免感染猴痘(Benenson 1995b)。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42
19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Orf病(接触传染性脓疮和接触性脓疱性皮肤炎)

Orf Disease
(Contagious Ecthyma and 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 )

1.症状:
Orf病是一个痘病毒感染症,其为地方性感染,感染很多羊群 与山羊群,遍及美国及全世界。虽然年轻动物最常受影响与最严重,然此疾病可感染所有年龄层。Orf会使感染动物之口唇,鼻孔,口腔,黏膜和尿殖孔等产生增生性痂皮脱落性脓疱。此病于人类之特征通常为在手,臂,或者颜面发展成一个孤立的创口。创口起初是斑丘疹或 脓泡然后进展到急速增生具中央脐轮状凹陷的小结节。此种伤害有时候会被误诊为脓疡,但绝不可开刀移除。偶而会出现数个小结节,每个直径约3公分,可持续约三到六周,然后会自行痊愈复原。局部的淋巴腺炎则不常见,和发展成全身性疾病则罕见。


2.预防:
Orf,是双股DNA病毒,经由直接接触充满病毒之伤口渗出液传染给人类。通常外伤不明显,因此辨识可能有困难。因病原对环境有抗性由病媒污染的动物传播病原或是可能的。罕见的人传给人的病例则有记载。易感性绵羊及山羊之预防接种可容易有效防治此疾病。饲养处理绵羊及山羊之工作人员应穿着保护的衣物及手套和落实个人良好卫生习惯。


3.处理:
受伤外观的特征及最近是否接触绵羊或山羊等,
皆是进行人类患者诊断的项目。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45
20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麻疹(风疹)

Measles ( Rubeola )


1.症状:
人类是麻疹之保毒者。灵长类会经由接触人类地方性麻疹而感染
( Fox and others 1984 )。
此病可经由感染之灵长类迅速地传播;
野外捕获的灵长类族群在捕获数星期内经常有100%血清保毒率。
麻疹临床症状在人与灵长类间非常类似。
在人类,感染后潜伏约十天有发烧现象,
接着有结膜炎,鼻炎,咳嗽,及在口腔内有柯普力克氏斑(Koplik's spots)。稍后有特征性疹块发生,有时由颜面开始,蔓延成全身性疹块,有时会以薄片细屑脱落。病毒复制的并发症或二次性细菌的感染可造成肺炎,中耳炎,下痢腹泻,或少数会发生脑炎(Benenson 1995b)。


2.预防:
麻疹,一个高度传染的疾病,是经由感染的飞沫,以及接触鼻子或咽喉分泌物,或者接触沾染感染分泌物的病媒等所传播。灵长 类全部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可确实抵抗麻疹。


3.处理:
诊断不需要特别的临床特征,但可用临床的采样检体进行血清学检验,免疫萤光抗体筛选病毒,或者分离病毒。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46
21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A型肝炎

Hepatitis A

1.症状:
人类是A型肝炎病毒(HAV)主要的保毒者,且灵长类乃由于接触感染人类而得此病。此病在灵长类的症状是比发生于人类来得轻,而且常常是次临床的(无症状感染,subclinical)。灵长类的一些种类会有身体不适,呕吐,黄疸,和血清中肝酵素的浓度增加等。此A型肝炎病毒(HAV)病于人类之变化从温和的疾病症状持续1至2周,到严重衰弱病症持续数月。潜伏期约一个月,患者突然发烧,不适,食欲丧失,恶心,和腹部不适,接着在几天之内会有黄疸发生。儿童通常没有黄疸且疾病较温和,反之在较老的患者之HAV感染有可能是 爆发性的且病程拖延而使恢复期延长。


2.预防:
A型肝炎病毒(HAV)由排泄物与口腔的途径传播,且一些发生 之病例是与污染的食物和水有关。保护的衣物,良好个人卫生,和适当卫生装备和设备的操作实行同样也会降低此人畜共通传染病之潜在感染的可能性。


3.处理:
酵素免疫测定和放射性免疫测定可用来显现血清或血浆中M免疫球蛋白特定抗HAV反应。
或者,亦可以用粪便的采样检体作为病毒颗粒或病毒抗原之测试。
一个经认可的疫苗可用来作为控制人类HAV的感染。
以免疫血清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同时也应用在接触新近进口猩猩之工作人员作为期四至六个月间隔的保护( Fox and Lipman 1991 )。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47
22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B,C,D,与E型肝炎

Hepatitis B , C , D , and E

人类是B,C,D,和E型肝炎病毒自然的宿主(Benenson 1995b)。
不同的灵长类,特别是猩猩,能够以实验性感染,
但自然感染的病例只有 一个有报告记载。
动物有轻微温和临床症状如食欲减退,
肝脏酵素浓度增加以及血胆红素过高等。
虽然灵长类自然感染B,C,D,
与E肝炎病毒的情况很少,
工作人员于处理灵长类时仍应留心。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49
23楼
  
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

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 SIV ) Infection


1.症状:
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是一种慢 病毒(lentivirus)会使恒河猴与其他易感性的短尾猿产生临床症状,其很多重要的性是与爱滋病相提并论。有关人类之SIV暴露病例的 临床症状没有纪录。


2.预防:
于猴子间SIV的传染相信是需要直接由伤口或黏膜接种感染 性分泌物才会致病。于猴子间则没有显现飞沫传染,无感染之短尾猿分开关在接近SIV感染猴子隔壁则仍无显现飞沫传染(Lairmoreand others 1989)。潜在暴露在SIV感染猴之血液,分泌物,和组织之人员则会感染SIV病毒。有关人类之SIV暴露病例的临床症状没有纪录。


3.处理:
血清学的技术和病毒分离可提供用来作为SIV暴露和感染的诊断。从业人员应参加医学监测计画及从事业务包括血源性病原处理工作之维护。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58
24楼
  
立克次体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传染病-鼠性斑疹伤寒

Murine Typhus

1.症状:
本病是伤寒立克次体经由鼠蚤传染。
在鼠为不显性感染。在人引起高烧及皮肤出现斑疹。死亡率低。


2.预防:
以灭鼠及病媒昆虫的去除为主。


3.处理:
注重环境卫生,扑灭老鼠。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0:59
25楼
  
立克次体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传染病-丛林性斑疹伤寒

Tsutsugamushi Disease


1.症状:
本病是恙虫立克次体经由啮齿类身上之恙虫传染。
在啮齿类为不显性感染。
在人引起头痛、发烧、发冷、红疹及肺炎。

2.预防:
以避免接触病媒恙虫为主。流行季节勿接近丛林嬉戏。

3.处理:
怀疑感染速就医。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1:01
26楼
  
立克次体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传染病-鹦鹉病

Psittacosis


1.症状:
鹦鹉披衣菌经由感染鸟类的眼及鼻分泌物及粪便传染。
经吸入干燥的分泌物引起感染。
鸟类呈现下痢、角膜炎、 结膜炎、大量眼及鼻分泌物 。
人类感染鸟型株后疾病的进程包括发烧,头痛,肌肉疼痛,颤抖,
和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疾病等。
同时也能展现更严重的疾病发生,
诸如:广泛性肺炎,肝炎,心肌炎(myocarditis),
血栓静脉炎(thrombophlebitis),
和脑膜脑炎(encephalitis)。
感染后未治疗会再度发病。

2.预防:
鹦鹉热披衣菌(C. psittaci)在动物的感染会产生极大差异的情形,
包括结膜炎,肺炎(pneumonitis),
气囊炎(air sacculitis),心囊炎(pericarditis),
肝炎,肠炎,关节炎,脊髓脑膜脑炎,尿道炎(urethritis),
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和流产。
潜伏感染是常见的特征且在鸟类之人畜共通传染病特别重要;
紧迫可使肠内潜藏的病原再活化而产生临床症状。
此病原可由渗出物,分泌物,
或干粪便等感染物质经由直接接触或者空气飞沫路径传染给人类。
严格执行疫区鸟类检疫。在鸟类饲料添加抗生素预防。
实验动物的接种试验时应做好安全措施及管理。


3.处理:
污染及疑似病鸟应焚毁,污染器具及粪便应消毒。
病患发生 应隔离并追踪感染源。
鹦鹉热可以用血清学测试作特定抗体或病原分离诊断。
鹦鹉热能够以只准许引进无特定病原鸟群进入动物设施的方式来预防感染发病。
假如野外捕获的未知疾病状态之野生鸟类引进设施中,
必须以四环素化学预防治疗(chlortetracycline chemoprophylaxis)施于这些鸟类。
在其他动物发生披衣菌病(chlamydiosis)的病例时应迅速处理以防止感染扩散传播给工作人员。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1:02
27楼
  
立克次体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传染病-Q型热

Q Fever

1.症状:
Q型热是由立克次体病原Coxiella burnetii所引起。C. burnetii 分布遍及全世界永存于两个交叉循环感染--在家畜及野生动物和 壁虱。感染在家畜内广泛的循环,包括绵羊,山羊,和牛。猫,狗,和家禽也会感染(Fox and others 1984)。在全美国绵羊感染的盛行率是相当高的,且绵羊是实验动物设施中发生这种疾病最主要的动物(Bernard and others 1982)。然而,Q型热发生在人类一人死亡的案例是病患暴露在临盆母猫及其小猫环境中,而暴露在兔子之病例指出在实验室环境中不应忽视其他动物是感染此疾病可能的来源。人类病患在病程及严重性等差异非常大,甚至可能发生无症状感染。此病通常有突发性发烧,寒冷,后脑头痛,虚弱,身体不适,和盗汗。在一些病例,发生干咳肺炎,胸部疼痛,和其它少见症状。同时也有急性心囊炎和急性或慢性肉芽肿性肝炎的报告。先天性心瓣膜缺损或者心瓣膜缺损修补会发生心内膜炎,且病情常延伸超过一个月甚至数年,最后造成重发性系统性感染。大多数Q型热的病情会在两周内痊愈。有心瓣膜疾病的人员不应从事具有C . burnetii之工作。


2.预防:
人类通常经由呼吸道吸入具传染原之空气飞沫而得到感染, 虽然经由口腔食入传染也有记录记载(Benenson 1995b)。此病原存于尿液,粪便,乳汁,和特别是有蹄类家畜的胎衣,一般而言为无症状感染。此病原耐干燥且可长期残存在环境中,藉由空气飞布散播此感染病原。此病为高风险性感染。


3.处理:
可以血清学的方法侦测疾病急性和恢复期之间检体内之特定抗体包括微凝集反应(microagglutination),免疫萤光反应(immunofluorescent),
补体结合法(CF),和酵素结合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试。
可由血液或其他组织分离到病原。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1:03
28楼
  
立克次体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传染病-猫抓热

Cat-Scratch Fever

1.症状:
巴东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新近描述之立克次体,直接与猫 抓热与血管瘤杆菌(bacillary angiomatosis)有关,在不相关的情形下通常于患者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时,因免疫力下降使此病原增生发育 (Koehler and others 1994)。此革兰氏阴性,多形性病原有在细胞内生长的偏好以及显现产生慢性,无征状的菌毒血症,特别是在较年幼的猫持续至少2.5个月且有可能达17个月之久。曾在叮咬感染猫之跳蚤体内分离到此病原,且显示跳蚤能够传播此病原给猫。此发现说明跳蚤可担任动物疾病传染的媒介(Chomel and others1996)。一个最近的盛行率调查的结果指出约40%的宠物和收容的流浪猫之血液培养检查出有病原阳性的反应以及13家饲养猫之6家中至少有一只阳性反应的猫(Koehler and others1994)。虽然猫抓热通常与幼猫抓伤或咬伤有关,但仍牵连其他动物,包括狗,猴子与刺猬豪猪等。(Goldstein 1990b)。此疾病在人类确实之发生率 仍未知;估计每年每100,000人有2.5病例(Groves and others1993)。 此疾病病原由四肢皮肤入侵,通常是由单只手或者前臂开始。数天后小红斑出现在入侵部位,接着形成水泡及结痂。患部在几天至一个星期内会痊愈消失。数星期过后,出现局部淋巴腺病变,经常发生于个别的淋巴结且会持续数月。有时候会发生淋巴结的化脓。同时也出现发烧,身体不适,食欲丧失,头痛,和脾脏肿大。其他,较不常出现的并发症包括结膜炎伴随眼周围眼脸的淋巴腺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骨质溶解病变,肉芽肿性肝炎,和肺炎等。猫抓热会发展成严重系统性或者再发性感染使宿主免疫力下降而威胁到宿主生命。
此种严重的病例让人联想起,
发生在HIV感染病患血管瘤杆菌病(bacillary angiomatosis)的症状情形。


2.预防:
罹患此病的病患,有75%病历报告是被猫咬伤或抓伤,且超 过90%病历报告显示与暴露在饲养猫的环境之下有关系。此疾病大多数的病例出现在每年九月和二月以及疾病发生高峰期的十二月份( Fox and others 1984 )。使用适当的技术处理猫以及穿着保护的衣服将可降低工作人员暴露到猫抓热病原的可能性。


3.处理:
需要从血液、受伤皮肤或活体生检检体等分离致病病原,来 作为猫抓热决定性的诊断。大部份的医生经由临床症状,是否有接触猫之病历,由感染组织无法分离到其他细菌,与利用淋巴结生检之组织病理检查等作为诊断依据( Groves and others 1993 )。发现许多病患之血清学测试之R. henselae间接萤光抗体试验为阳性反应。临床试验已指出抗生素的治疗能用于消除猫的带原性(Koehler and others1994),但现今侦测带原者状态确实有困难,因此彻底预防此病似乎仍不可能。同时也应落实控制跳蚤措施(防虫计画)。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Sally小猫
2007-04-04 01:04
29楼
  
立克次体及披衣菌之人畜共通传染病-其他立克次体

Other Rickettsial Diseases (犬艾利希病 Ehrilichia Canis)

1.症状:
狗,啮齿类,与其壁虱和跳蚤是为立克次体病原保毒者。在 野生啮齿类动物及其跳蚤和恙虫等可发现R. akari,R. prowazekii,和R. typhi ( Fox and others 1984 )。犬艾利希病(Ehrlichia canis) 只有在狗有自然感染;人类的感染是由受感染之壁虱的叮咬所引起。在美国罕见立克次体感染发生。这些立克次体疾病的特征是发烧,脑 炎引起之头痛,肌肉疼痛,和因动物种类不同而异之发疹部位分布(Saah 1990)。
在E. canis感染则不会有发疹现象。
病媒叮咬产生之结痂见于R . rickettsia和R. akari感染。


2.预防:
这些人畜共通传染病在实验室的传播包括空气飞沫,
意外的肠道外入侵,
以及天然体表寄生虫病媒的叮咬等(CDC-NIH1993)。


3.处理:
立克次体疾病一般是以血清学之补体结合反应以及直接免疫萤光反应试验测试。由于考虑这些疾病在实验室内之潜在人畜共通传染,因此应该集中焦点在引进实验室作为研究使用之捕获的野生啮齿类或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等或针对野生啮齿类出没的地点等进行防治。在这些动物族群的体表寄生虫等虫害控制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活动自如能够传播一些立克次体病原的恙虫则要特别注意( Fox and others 1984 )。

献花 x0
<< 1 2 >>
跳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