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98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al8952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7 鮮花 x6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3
[針灸經絡] 五輸穴與十二經脈脈氣流注的關係
五輸穴循行與十二經脈循行和什麼不同,清楚這塊區域,手法上的左轉或右轉,是補、是瀉,才能言之。
不清不楚是以什麼為基礎,左轉、右轉,全打結了,會有效否,其實反抵消了,甚至會是亂了原有的氣血循環,反不如針入即好。

文中作者深入內經,分析靈樞,看法獨到,是學習深入寬、廣的好文。十二經筋系統也原於此。

中醫會慢慢沒落,是有原因的,深入的部份,古文不容易探究,經絡氣血之層不容易掌握,要想寬、廣,我想只能局限於不斷願意深入學習用心的有心人。

但現實的,有心、最終沒有醫師執照,能做的,也是很有限,中醫特考剰三年,努力去。

hal8952






五輸穴與十二經脈脈氣流注的關係

石 焱   



摘要:針對五輸穴循行與十二經脈循行的矛盾之處進行了探討,認為兩者並非同一系統。提出了五輸、絡脈為同一循行體系的論點,由此設想建立一個在十二經循行以外的,相對獨立的經絡循行系統,即“五輸穴----絡脈循行系統”。其意義在於為五輸穴的治療作用提供更直接、合理的理論基礎。

    

十二經脈在四肢肘、膝關節以下各有井、滎、輸、經、合五個腧穴,總稱五輸穴。按《靈樞.九針十二原》“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人為合”的描述,古人把經氣在五輸穴中的運行過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的變化來形容,即按“井→滎→輸→經→合”的順序,從四肢末端向肘、膝關節方向流注。不論陰經、陽經,經氣在五輸穴中的走向都呈現出由淺而深、由微而盛的單向性、向心性特點。   



而《靈樞.經脈》論述十二經脈的走向有順有逆,有離心有向心,即《靈樞.逆順肥瘦》所言“脈行之逆順”。具體走向及迴圈路徑為:“手之三陰、從藏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十二經脈依次首尾相接,“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如此,五輸穴中經氣起于井止於合的流注方向與十二經脈中手三陰、足三陽的循行方向剛好相反。五輸穴經氣流注與十二經脈氣流注是否矛盾,兩者之間的關係如何?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系統闡述。

     

1 關於五輸穴與十二經矛盾之處的研究概況      

歷來關於五輸穴與十二經矛盾之處的研究可謂是百家爭鳴,莫衷一是。目前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1)從所運行物質的內涵分析,認為兩者運行著不同性質和功能的氣。如李瑞等認為十二經的迴圈主要指的是營氣和衛氣的運行,而五輸穴的流注則是先天元氣與水穀之氣組成的經氣;唐衛華則持相反的觀點,認為五輸穴理論用以說明隨衛氣運行的氣血(主要是血)的運行方式;此外.趙豔鴻等和李瑞等皆認為五輸穴中流注的是原氣。

(2)從五輸穴的繼行系統分析,認為在十二經循環系統之外,存在著其他的氣血循環子系統。如楊開弘認為五輸穴系統就是根結理論的具體體現,周建偉和勞衛國等則持“五輸--經別循行系統”論。  

    

2 對於五輸穴與十二經矛盾之處的新見解      

在查閱大量古今文獻及深入思考的基礎上,筆者認為,五輸穴中運行的不是衛氣、原氣抑或是其他的物質,而是同十二經脈一樣,運行的是經氣;經氣在五輸穴中的流注方向雖與十二正經中相反,但並不衝突,經絡之中並非只有單一固定的循行,經氣在經絡中的流注有如汽車在馬路上行駛,同道雙向,並行不悖。五輸穴的繼行系統為絡脈,形成“五輸穴--絡脈”循行系統。

  

2.1 五輸穴流注系統的客觀存在性   

經脈及經氣的向心性循行始見於《足臂十一脈灸經》。在《內經》中此說論述較少,也不夠完善,在後世的《甲乙經》中雖有所繼承,也是以四肢末稍作為“脈氣所發”之處,但因《靈樞.經脈》中的經絡循行理論記載得很完善,故後世也就多宗《靈樞.經脈》之說,而忽略了另一種向心性理論的存在,只留下五輸穴的名稱,並未闡明其原理,因而出現了十二經脈氣血循環與五輸穴經氣流注兩者之間完全相悖的理論。《靈樞》中五輸穴向心性循行的理論雖然記載較少,只散見於各篇之中,並未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但它卻是經絡理論發展的淵源所在,我們不能因其記載少而否認它的存在。  

 

李光華等發現經穴氣血充盛,傳導性能良好,皮膚阻抗較小,電位值就高。五輸穴每相鄰兩穴之間的電位總值,平均按1.4倍的比率遞增,合穴比井穴電位總值高達4倍。證明氣血的盛衰在五輸穴之間的確存在著顯著的差異(P<0.01)。從而驗證了在五輸穴系統中,氣血確實起自於四肢末端的井穴。顯然,運行氣血的通道不只有十二經脈系統,還存在著五輸穴系統。

  

2.2 五輸穴流注與十二正經循行的並存性   

根據《靈樞.九針十二原》記載:“五臟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該句意在告訴我們,經氣在五輸穴中上下往返地運行。即氣血在同一經脈中從四肢末端到肘、膝關節這一段有兩個相反的運行方向。

  

我國1973--1978年開展的大規模經絡感傳現象人群調查,表明經絡感傳還有雙向循行現象,即刺激井穴或終止穴所激發的感傳是分別做向心性和離心性單向傳導,而刺激經脈中途的穴位引發的感傳,一般多以穴位開始同時向井穴和終止穴方向做雙向傳導。筆者認為,刺激井穴所產生的向心性單向感傳即為經氣受激發後遵循五輸穴系統所進行的傳導,刺激終止穴所產生的離心性單向感傳即為經氣受激發後遵循十二正經系統所進行的傳導,而刺激經脈中途的穴位引發的雙向感傳,則證明在同一經脈中經氣可同時順沿兩個循行系統做方向完全相反的傳導。  

 

2.3 氣血循行子系統——“五輸穴--絡脈循行系統”的建立   

眾所周知,氣血循行乃“如環無端”,故經氣在五輸穴中循行時,在“所入為合”後,並未終止,必有另一體系與其接應,繼續約束並推動脈氣運行,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氣血循環系統。正如張志聰所言:“井者,木之有水,乃淡滲皮膚之氣血,從井木而溜於脈中,注於腧,行於經,動而不居,行至肘膝而與經脈之中有血氣相合也。”筆者認為,這一“血氣相合”的繼行途徑應為絡脈。五輸穴的“合穴”多位於肘、膝關節附近,而絡脈的起始點——“絡穴”分佈在肘、膝關節以下,為與五輸脈氣的續接創造了條件,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2.3.1 根結理論——古老的佐證經絡的根結指脈氣起始和歸結的部位。

《靈樞.根結》除了論述足六經的根結部位外,還論述了六陽經的“根、溜、注、入”,即經氣出人流行的部位:

“足太陽根于至陰,溜於京骨,注於昆侖,入於天柱、飛揚也;……

手陽明根于商陽,溜于合谷,注于陽溪,入於扶突、偏曆也。”

值得注意的是,各“井穴”都稱為“根”,是經氣所起的根源處,其後的“溜、注”各穴,與五輸穴所分稍有不同;經氣所歸結之處的“入”穴有二:一為頸部穴,由此上人之頭腦;一為“絡穴”,由淺入深。   



因此,可認為根結理論為“五輸穴--絡脈循行系統”的建立提供了佐證。根結為向心性循行,亦與十二正經循行系統相悖。“根”,即“井穴”,為經氣所發,“結”之其一為“絡穴”,即認為絡脈是五輸穴中經氣相以為繼的傳導管道。可見,經氣在“五輸穴--絡脈循行系統”中,先按“井→滎→輸→經→合”的順序流經,再灌注到本經之“絡穴”,沿絡脈走向相其表裏的經脈。



2.3.2     主治相關——絡脈之氣可傳至五輸穴 

其一,生理狀態下,經氣可從絡脈傳至五輸穴。《靈樞.九針十二原》言:“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又及張志聰:“水穀所生之血氣,從大絡而出於皮膚,複從五俞而注於經脈,故日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指出不獨十二經脈之氣流行於五輸中,十五絡脈之氣亦流行其中。

  

其二,病理狀態下,病邪可從絡脈傳至五輸穴。《靈樞.百病始生》云:“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於皮膚,……留而不去,則傳舍於絡脈,在絡之時,痛於肌肉,……留而不去,傳舍於輸,在輸之時,六氣不通,四肢則肢節痛,腰脊乃強。”由此證明五輸穴與絡脈是同一循行系統,病邪可沿“肌膚→絡脈→輸穴”的途徑傳變;反之,針刺“輸穴”,所激發的經氣亦可沿此通道傳導到諸痛之肢節,即“氣至病所”,從而為“輸主體重節痛”提供了確鑿的理論基礎。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五輸脈氣的向心性流注是獨立于十二正經之外的一個循行系統,而絡脈是其理想的續接途徑。在“五輸穴--絡脈循行系統”中,經氣經由“出井→溜滎→注輸→行經→入合→絡穴→絡脈”的流注路徑,從遠到近,向上逐步深入,加強了經脈與絡脈、經絡與臟腑、體表與臟腑及表裏臟腑之間的聯繫,從而將人體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意義在於補充了十二正經系統在體內循行之不足,是根結理論的具體脈氣聯繫途徑,為五輸穴的獨特治療作用提供了更直接、合理的理論基礎。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 | Posted:2008-09-02 20:34 |
dragon9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子午流注是一門針灸時間治療學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6-21 10:3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11234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