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8980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04:00 ~ 4:30 资料库备份中,需等较久的时间,请耐心等候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hal8952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7 鲜花 x6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3
[针灸经络] 五输穴与十二经脉脉气流注的关系
五输穴循行与十二经脉循行和什么不同,清楚这块区域,手法上的左转或右转,是补、是泻,才能言之。
不清不楚是以什么为基础,左转、右转,全打结了,会有效否,其实反抵消了,甚至会是乱了原有的气血循环,反不如针入即好。

文中作者深入内经,分析灵枢,看法独到,是学习深入宽、广的好文。十二经筋系统也原于此。

中医会慢慢没落,是有原因的,深入的部份,古文不容易探究,经络气血之层不容易掌握,要想宽、广,我想只能局限于不断愿意深入学习用心的有心人。

但现实的,有心、最终没有医师执照,能做的,也是很有限,中医特考剩三年,努力去。

hal8952






五输穴与十二经脉脉气流注的关系

石 焱   



摘要:针对五输穴循行与十二经脉循行的矛盾之处进行了探讨,认为两者并非同一系统。提出了五输、络脉为同一循行体系的论点,由此设想建立一个在十二经循行以外的,相对独立的经络循行系统,即“五输穴----络脉循行系统”。其意义在于为五输穴的治疗作用提供更直接、合理的理论基础。

    

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总称五输穴。按《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人为合”的描述,古人把经气在五输穴中的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即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关节方向流注。不论阴经、阳经,经气在五输穴中的走向都呈现出由浅而深、由微而盛的单向性、向心性特点。   



而《灵枢.经脉》论述十二经脉的走向有顺有逆,有离心有向心,即《灵枢.逆顺肥瘦》所言“脉行之逆顺”。具体走向及回圈路径为:“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十二经脉依次首尾相接,“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如此,五输穴中经气起于井止于合的流注方向与十二经脉中手三阴、足三阳的循行方向刚好相反。五输穴经气流注与十二经脉气流注是否矛盾,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阐述。

     

1 关于五输穴与十二经矛盾之处的研究概况      

历来关于五输穴与十二经矛盾之处的研究可谓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目前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从所运行物质的内涵分析,认为两者运行着不同性质和功能的气。如李瑞等认为十二经的回圈主要指的是营气和卫气的运行,而五输穴的流注则是先天元气与水谷之气组成的经气;唐卫华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五输穴理论用以说明随卫气运行的气血(主要是血)的运行方式;此外.赵艳鸿等和李瑞等皆认为五输穴中流注的是原气。

(2)从五输穴的继行系统分析,认为在十二经循环系统之外,存在着其他的气血循环子系统。如杨开弘认为五输穴系统就是根结理论的具体体现,周建伟和劳卫国等则持“五输--经别循行系统”论。  

    

2 对于五输穴与十二经矛盾之处的新见解      

在查阅大量古今文献及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五输穴中运行的不是卫气、原气抑或是其他的物质,而是同十二经脉一样,运行的是经气;经气在五输穴中的流注方向虽与十二正经中相反,但并不冲突,经络之中并非只有单一固定的循行,经气在经络中的流注有如汽车在马路上行驶,同道双向,并行不悖。五输穴的继行系统为络脉,形成“五输穴--络脉”循行系统。

  

2.1 五输穴流注系统的客观存在性   

经脉及经气的向心性循行始见于《足臂十一脉灸经》。在《内经》中此说论述较少,也不够完善,在后世的《甲乙经》中虽有所继承,也是以四肢末稍作为“脉气所发”之处,但因《灵枢.经脉》中的经络循行理论记载得很完善,故后世也就多宗《灵枢.经脉》之说,而忽略了另一种向心性理论的存在,只留下五输穴的名称,并未阐明其原理,因而出现了十二经脉气血循环与五输穴经气流注两者之间完全相悖的理论。《灵枢》中五输穴向心性循行的理论虽然记载较少,只散见于各篇之中,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它却是经络理论发展的渊源所在,我们不能因其记载少而否认它的存在。  

 

李光华等发现经穴气血充盛,传导性能良好,皮肤阻抗较小,电位值就高。五输穴每相邻两穴之间的电位总值,平均按1.4倍的比率递增,合穴比井穴电位总值高达4倍。证明气血的盛衰在五输穴之间的确存在着显着的差异(P<0.01)。从而验证了在五输穴系统中,气血确实起自于四肢末端的井穴。显然,运行气血的通道不只有十二经脉系统,还存在着五输穴系统。

  

2.2 五输穴流注与十二正经循行的并存性   

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该句意在告诉我们,经气在五输穴中上下往返地运行。即气血在同一经脉中从四肢末端到肘、膝关节这一段有两个相反的运行方向。

  

我国1973--1978年开展的大规模经络感传现象人群调查,表明经络感传还有双向循行现象,即刺激井穴或终止穴所激发的感传是分别做向心性和离心性单向传导,而刺激经脉中途的穴位引发的感传,一般多以穴位开始同时向井穴和终止穴方向做双向传导。笔者认为,刺激井穴所产生的向心性单向感传即为经气受激发后遵循五输穴系统所进行的传导,刺激终止穴所产生的离心性单向感传即为经气受激发后遵循十二正经系统所进行的传导,而刺激经脉中途的穴位引发的双向感传,则证明在同一经脉中经气可同时顺沿两个循行系统做方向完全相反的传导。  

 

2.3 气血循行子系统——“五输穴--络脉循行系统”的建立   

众所周知,气血循行乃“如环无端”,故经气在五输穴中循行时,在“所入为合”后,并未终止,必有另一体系与其接应,继续约束并推动脉气运行,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气血循环系统。正如张志聪所言:“井者,木之有水,乃淡渗皮肤之气血,从井木而溜于脉中,注于腧,行于经,动而不居,行至肘膝而与经脉之中有血气相合也。”笔者认为,这一“血气相合”的继行途径应为络脉。五输穴的“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而络脉的起始点——“络穴”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为与五输脉气的续接创造了条件,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2.3.1 根结理论——古老的佐证经络的根结指脉气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灵枢.根结》除了论述足六经的根结部位外,还论述了六阳经的“根、溜、注、入”,即经气出人流行的部位:

“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

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偏历也。”

值得注意的是,各“井穴”都称为“根”,是经气所起的根源处,其后的“溜、注”各穴,与五输穴所分稍有不同;经气所归结之处的“入”穴有二:一为颈部穴,由此上人之头脑;一为“络穴”,由浅入深。   



因此,可认为根结理论为“五输穴--络脉循行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佐证。根结为向心性循行,亦与十二正经循行系统相悖。“根”,即“井穴”,为经气所发,“结”之其一为“络穴”,即认为络脉是五输穴中经气相以为继的传导管道。可见,经气在“五输穴--络脉循行系统”中,先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流经,再灌注到本经之“络穴”,沿络脉走向相其表里的经脉。



2.3.2     主治相关——络脉之气可传至五输穴 

其一,生理状态下,经气可从络脉传至五输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言:“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又及张志聪:“水谷所生之血气,从大络而出于皮肤,复从五俞而注于经脉,故日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指出不独十二经脉之气流行于五输中,十五络脉之气亦流行其中。

  

其二,病理状态下,病邪可从络脉传至五输穴。《灵枢.百病始生》云:“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留而不去,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气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由此证明五输穴与络脉是同一循行系统,病邪可沿“肌肤→络脉→输穴”的途径传变;反之,针刺“输穴”,所激发的经气亦可沿此通道传导到诸痛之肢节,即“气至病所”,从而为“输主体重节痛”提供了确凿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五输脉气的向心性流注是独立于十二正经之外的一个循行系统,而络脉是其理想的续接途径。在“五输穴--络脉循行系统”中,经气经由“出井→溜荥→注输→行经→入合→络穴→络脉”的流注路径,从远到近,向上逐步深入,加强了经脉与络脉、经络与脏腑、体表与脏腑及表里脏腑之间的联系,从而将人体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意义在于补充了十二正经系统在体内循行之不足,是根结理论的具体脉气联系途径,为五输穴的独特治疗作用提供了更直接、合理的理论基础。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 | Posted:2008-09-02 20:34 |
dragon9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路人甲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子午流注是一门针灸时间治疗学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 | Posted:2009-06-21 10:3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905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