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生命存在何處?在於定位,定位之後,開始從疑情下手去修行。
故,首先在於定位,其次乃在於修行,
而第三個目標則是兌現真實的生命,但不做特別的追求。
海雲法師*⋯⋯
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回到你真實的生命裡。
真實生命存在何處?在於定位,定位之後,開始從疑情下手去修行。
故,首先在於定位,其次乃在於修行,
而第三個目標則是兌現真實的生命,但不做特別的追求。
一般人總是會有某種要求,「我要趕快覺悟!我要……」
有目標即可,只要能定位、修行,目標必然達成,
只是早晚的問題而已。然而當你急著要成就時,
這本身就會產生問題了,因此不要急著去趕成就。
摸索階段愈長愈好,因為定位以後,還要一再的檢驗與求證。
否則就會產生一種狀況,「好!師父的《華嚴》講得不錯,
那我就這麼決定,以華嚴宗為主。」「師父禪法講得那麼好!
那我就專修禪法。」結果,剛開始很精進,到頭來卻是不見蹤影。
我們在中壢的時候,有位同修還半夜爬牆進來呢!
那時我們住在別墅裡,三更半夜的,大門關著,那麼早誰來?
一個女孩子竟然爬牆進來,還有辦法說服管理員讓她進去用功。
她這麼精進,現在呢?不見啦!為什麼?這種發心都不算,
只是花心蘿蔔的「花心」。
定位,隨便假設的不算。你這樣定位可以嗎?
可以!但必須一再地檢驗、驗證,否則都淪為宗教狂熱。
那時她每天爬牆過來,於是我們想,既然人家執意要來,
那打板起床後,就先開山門吧,那她就用不著再爬牆了。
當時如此精進,末了還是退心。
這種三分鐘熱度,就是因為沒搞清楚狀況。
既然要修行,就要弄清楚「真實的人生是什麼?虛妄的人生是什麼?」
這個大疑情,知道要定位、要修行以後,就要從這地方開始去摸索。
我們不從物理現象、生理現象談生命,因為這部分和動物沒兩樣,
差異只在於它們的脊椎朝向天空,而我們是頭蓋骨朝天空而已,
其餘沒什麼不同。人類這個色身、虛幻的生命,
在於心理現象與社會現象的運作上面,
也就是「我執」與「法執」,而真實法身慧命的部分,
則在於定位與修行上面。
而修行者和凡夫的差別也在於此:凡夫仍困虛幻生命中翻轉,
無法從「為什麼苦?」的疑問中脫出;
修行者已經不是「為什麼苦?」了,
而是該思考如何在「真實生命」安住?要能安住才能修,
不安住則無法修呀!這樣定位以後,要如何安住在此?
在迷真和執妄之間,如何可以處理得很好?原本是迷真執妄,
如今將「妄」那部分的執著破掉,
而將迷真這部分的「真」顯露出來,
這叫「破妄顯真」,即是修行。
有許多認真修行的朋友,我們只能說他「認真」,
為何停在某個階段裡那麼久而無法突破?
此即「教」的宏觀不夠,以至於認真修行的過程中,
到某個地方便卡住了。因為他產生一種瓶頸,
那個瓶頸若無「教觀」的引導,他不會轉。
舉個大家常犯的通病,大概十年左右或以上的同修都有此毛病:
我們都是剛進來就念佛,那時念得很勤也很專。兩、三年後,
開始產生疑問:「這樣對嗎?」便偷偷背著師父問這、問那。
一聽別人說:「不對哦,人家說還要再讀經啦!」
果然什麼經都讀,這下子法喜充滿。不讀經無以開智慧啊!
經一讀,真的是醍醐灌頂,非常高興!
再過個兩、三年,好像又差不多遇到瓶頸了,
懷疑自己讀那麼多經又能怎麼樣?
然後又聽說:「多聞還得實修。」怎麼修呢?開始禪坐了,
「耶,果然!一坐好舒服喔!」之前念佛很認真,家裡有一堆念珠;
接著誦經很認真,家裡什麼經都有;現在開始禪坐,
什麼蒲團都弄齊了。再過兩、三年,又是一樣!
然後聽說密法不錯,結果不修還好,一修密法,
家裡都可以開一間「佛教文物流通處」了,什麼法器、佛像都來了。
這叫佛教界的老油條,無所不參。讓他搞個十二年下來,
差不多各大名山道場、祖師大德及種種法門都參進去了。
能成就嗎?不能!為什麼?因為他只有兩、三年的程度而已。
為何有此現象?他遇到瓶頸不會突破嘛!有位同修很認真,
為了這個問題還特別請我吃飯。
「師父,我跟你請個法。」
他說:「我遇到這樣的瓶頸,該怎麼做才好?」
我說:「去跳舞!」 「啊!可以跳舞?」
「奇怪!舞廳不是給人跳舞嗎?怎麼不能跳舞?」
「我受菩薩戒了耶!」「去跳舞!」我還是這樣說。
「喔!我看,還是去跳樓比較好!」他說。他不敢,真的!
修行人遇到瓶頸時,最好放鬆自己,去唱歌、跳舞、看電影……
三個月後回來接下去修,馬上就突破了。但是假如放下這個法門,
立刻換另一個法門,那完蛋了!因為過幾年,同樣的毛病又會產生,
於是法門換來換去,即使修了三百年,還是三年的程度,
所以說是老油條。乍聽之下你會覺得奇怪:
「耶!菩薩戒不能歌舞伎樂!」我難道不知道嗎?
但是站在修行的立場,我們遇到瓶頸便是被意識形態給鎖住了,
而且已經產生慣性。你敢不敢破?怎麼破?
各位是否有此經驗?誦經最明顯了,沒讀過的經本,拿來念第一次,
妄想絕對很少,一個禮拜之內,妄想大概也還不多,等讀熟以後,
大腦裡的電視機,會隨著你的「如是我聞」而開機,
「依教奉行」就關機。為什麼?因為你已經產生慣性。
當慣性產生時要想辦法對治,那才叫修行,
若讓慣性持續下去,怎麼成就呢?
這就是自己在行法中所遇到的問題。
各位沒遇過嗎?可見你尚未大量修行。
我剛開始誦經,每本都讀一百零八遍,誦幾本以後就發現:
「怎麼會這樣?大概前五遍沒有妄想,第六遍開始妄想就愈來愈多。
而且有煩惱時,誦經最好對治,因為誦經時正好打煩惱的妄想啊!」
哎唷!我當時發覺不對!那這樣子可以嗎?
告訴你,剛才講填滿生命空間的那個部分,打妄想不要緊,
當然最好不要有妄想,那當下就能成就,否則即使還有點妄想,
至少生命、福報會有很大的轉變。然而在誦經這一法中就不同了,
一定要從誦經中達到不打妄想的目標,一樣念一百零八遍,
但自己要去想方法突破。我從未問過:
「如何誦經不打妄想?怎麼念佛不打妄想?」
我不去問這些,因為那就是修行,要如何不打妄想就是修行啊!
我看過一個公案,印光大師自己講,
他在一柱香之間念佛還有四、五個妄想。
他是念佛高手,卻還有四、五個妄想,
請問你算老幾?你會沒有妄想嗎?據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
等他回阿彌陀佛那邊,大概就沒半個了。
連阿彌陀佛示現的凡夫都還有妄想,我們算什麼?所以我肯定,
完全沒妄想的是佛呀!因此我們不是要完全沒有妄想,
而是妄想生起時,找到如何用心、如何處理的方法,
而且方法絕對不只一個。你不必去問人,要自己去解決問題!
我們是要發覺問題、解決問題,但你不是發覺問題,
而是逃避問題:「師父!怎樣才能不打妄想?」
就算師父可以不打妄想,但你不行啊!對不對?你問的是我的方法,
你拿回去用,兩下子就敗給它了,然後就說師父教的都沒效!
為什麼這樣?因為你不用心去找方法嘛!你沒有找到自己的方法,
你若用心去找,一定能找到。連老太太念佛都有方法不打妄想了,
你比她聰明百倍,會無計可施嗎?你是因為偷懶,不想用功去找而已。
提醒各位,承擔的人生是一發覺問題就要去解決,而不要逃避。
方法,你一定可以找得。
海雲法師*
真實生命存在何處?在於定位,
定位之後,開始從疑情下手去修行。
故,首先在於定位,其次乃在於修行,
而第三個目標則是兌現真實的生命,但不做特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