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5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數位命理街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本空本明本顯現」

圖 1.

圖 2.



「本空本明本顯現」是一句蘊含深刻佛理與心性哲學的表述,
融合了「本體論」「覺性論」與「實踐論」三個層次。
其核心思想指向生命本質的終極真理──即眾生本具的空性、光明(覺性)
及其自然顯發的過程。以下從詞義、哲學意涵及修行實踐三方面解析:
###  一、**詞義解析:
從「本」的根源性談起**
「本」在漢字中為**
指事字**(木+一),象徵樹根,
引申為**根源、本體、根本**:
- **字源**:甲骨文與金文中,「本」指樹木的根部,與「末」
(樹梢)相對,
強調生命源頭與支撐性。
- **哲學引申**:在佛教中,「本」指向**心性本體**(如「本來面目」),
即未被無明遮蔽的究竟實相。
- **複合結構**:「本空」「本明」「本顯現」中,
「本」作副詞修飾後續狀態,意為**「原本即是」「當體即是」**。
###  二、**哲學意涵:空性、覺性與顯現的統一**
#### 1. **本空(根本的空性)**
- **空性本具**:一切現象本質無自性(緣起性空),非斷滅之“空”,
而是超越概念的**究竟實相**。
- **破執作用**:空性破除對「我」「法」的執著,如《心經》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實踐意義**:修行者需體認煩惱、生死本質即空,不落二邊(常見/斷見)。
#### 2. **本明
(根本的光明覺性)**
- **覺性不滅**:空性中本具清淨覺知(「明」),
即**佛性**或如來藏。 此「明」非對立之「暗」的反義,而是超越二元的光明體性。
- **日蓮佛法中的呼應**:禦本尊即像徵此覺性,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即喚醒內在佛界。
- **藏傳佛教的「本初覺性」**:類似「赤珠德欽」(Primordial Purity),眾生本具圓滿智慧。
#### 3. **本顯現
(本然的開顯)**
- **不假外求的現證**:空性與覺性非修得,
只需**去除遮蔽**(無明、習氣)即自然顯露。
- **「一念三千」的實踐**:日蓮佛法強調,面向禦本尊唱題時,
當下一念即具足三千法界,佛界當下顯現。
- **禪宗的“本來現成”**:如惠能言“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覺性本自圓成,不待修證。
 **三者關係**:
> 「本空」是體性(本體無實),
> 「本明」是相用(覺照光明),
> 「本顯現」是功態(自然開顯)。
> 三者不一不異,如《中論》說「空即假名,假名即空」。
###  三、**修行實踐:如何體證「本空本明本顯現」? **
#### 1. **觀修空性**(本空)
- **方法**:透過中觀正見(如《金剛經》破四相)、禪觀「無我」或密乘「本尊空觀」。
- **目標**:徹知五蘊皆空,消融對自我與現象的固著。
#### 2. **保任覺性**(本明)
- **日蓮佛法**:每日唱題對禦本尊,將外在像徵(梵字/漢字)內化為自心佛界。
- **禪與大圓滿**:直指心性(「見性」)、安住於「無修無整」(自然狀態)。
#### 3. **
生活中的顯現**(本顯現)
- **轉煩惱為菩提**:在逆境中覺照“煩惱即菩提”,
如《維摩詰經》云“一切煩惱為如來種”。
- **利他行中的開顯**:創價學會強調,
實踐「地湧菩薩」使命(為眾生幸福行動),即佛界在現實中的顯現。
###  四、**思想定位:
在漢傳與密教傳統中的迴響**
| 概念 | 漢傳佛教(天台/禪宗) | 藏傳佛教(大圓滿/大手印) | 日蓮佛法 | 
| **本空** | 一念三千即空即假即中 | 本淨見(根基清淨) | 妙法即空智 |
| **本明** | 眾生本具佛性(《涅槃經》) | 本初覺性(明空不二) | 禦本尊即生命佛界 |
| **本顯現** | 不思議解脫(《法華經》) | 任運成就(四相解脫) | 唱題即顯現一念三千 |
> 此句可視為**東方心性哲學的極簡概括**:
> 從龍樹中觀、天台性具,到密乘明空雙運,皆指向——
> **煩惱當體即空,覺性本自圓明,解脫不假外求**。
###  總結:現代意義
「本空本明本顯現」
既是**終極真理的表述**,
也是**當下解脫的鑰匙**:
- 對治焦慮:體認痛苦本質空性(本空),不隨妄念漂流;
- 啟發自信:
覺知內在佛性永不退失
(本明),生起生命尊嚴;
- 落實踐行:
在日常中透過正念與利他,
讓覺性自然流淌(本顯現)。
如創價學會所言:
「禦本尊是繪出生命潛能的藍圖」-此「藍圖」本在眾生心中,
只需如實體證。

這首《普賢王如來金剛歌》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大圓滿法)的核心法教之一,
以詩偈形式直指心性本初實相(即「本基」或「法界」)。 
其內容深邃,蘊含大圓滿見地的精髓。 以下逐句解析其要義:
**1. 普賢王如來金剛歌**
* **普賢王如來 (Samantabhadra):** 
法身佛的代表,象徵本初清淨、圓滿無礙的覺性本體(本基)。
* **金剛歌:** 如金剛般不可摧毀、直指實相的法教唱誦。
**2. 無生無滅相續性**
* **本基實相:** 超越生滅概念(不生不滅)。
* **相續性:** 非斷滅,
其明覺之「用」(光明)自然、無間相續(即「本覺明光」)。
**3. 無來無去亦周遍**
* 本基超越空間來去(無來無去),
卻**周遍**一切處(無處不在,含容萬法)。
**4. 無上不變樂法**
* **無上:** 至高無上。
* **不變:** 永恆不變。
* **大樂:** 非情緒之樂,指心性本具的究竟安樂、明空無別之樂。
* **法:** 指此心性實相本身即是無上之法。
**5. 自在無染如虛空**
* 心性本自**自在**(無礙),
**無染**(本淨,不受客塵煩惱污染),其體性廣大**如虛空**。
**6. 非仗因生亦無緣**
* 本基非由**因**緣和合所**生**(非造作而成),
也**無**需依賴外在**緣**起條件(獨立自在,本自具足)。
**7. 無住無執甚深密**
* **無住:**
不駐留於任何概念、現象。
* **無執:**
無有能所二取之執著。
* **甚深密:**
此遠離戲論、
不落兩邊的境界極為**
甚深**,是究竟**密**意。
**8. 自於大眾無作**
* 本基在其廣大顯現(**大眾**,指一切法、一切現象)中,
**自**然**無**有造**作**(任運自成)。
**9. 束縛解脫悉皆無**
* 在本基實相層面,**束縛**(輪迴)
與**解脫**(涅槃)的二元概念**悉皆無**有(輪涅不二)。 
迷惑即縛,覺知本基即解,本基自身超越縛解。
**10. 恆常遍顯一切處**
* 本基覺性(明空)**恆常**不變,
其光明(顯相能力)**遍顯**於**一切處**(萬法皆其遊舞)。
**11. 推理思慮皆遠離**
* 此實相非言語思考(**推理思慮**)所能觸及,
必須**皆遠離**概念分別,直指本覺。
**12. 大多數本基虛空體**
* **大多數 (ཀུན་གཞི་ / Kunzhi):*即“阿賴耶”或“本基”,
指心性之基體、法界。
* **虛空體:** 此本基的體性如同**虛空**,廣大、無礙、本淨。 
此句點明核心:**本基即是如虛空般的體性**。
**13. 日月普照之明光**
* 本基之「用」是**明光**(本覺智慧之光),
如同**日月**般**普照**一切,自然顯發萬法。
**14. 本覺明顯消失障礙**
* 當**本覺**(心性本具的覺知)得以**明顯**(現前、認出),
一切迷亂、**障礙**(無明、煩惱)自然**消失**(如雲散見日)。
**15. 金剛須彌淨蓮花**
* **金剛:**
堅固不壞(喻本覺不可摧)。
* **須彌:** 如山王巍然不動
(喻本覺穩固)。
* **淨蓮花:** 出淤泥而不染
(喻本覺雖在輪迴中,
本性清淨)。
三者皆喻本覺之特質。
**16. 如日如獅此道歌**
* **如日:** 光明遍照
(驅散無明黑暗)。
* **如獅:** 威猛無畏
(震懾一切邪見、懷疑)。
* **此道歌:** 這首金剛歌具有如日如獅般的功德。
**17. 梵音離二執**
* 此歌如同清淨**梵音**,其義理能令行者**離**開能所對立的**二**元**執**著。
**18. 喜樂超越虛空界**
* 證悟本基所生起的**喜樂**(法樂),其廣大**超越**了**虛空界**(形容其無垠、究竟)。
**19. 一佛就是一切佛**
* 證悟普賢王如來(**一佛**)所代表的法身實相,即等於證悟**一切佛**的究竟果位
(萬法同源,佛佛道同)。
**20. 普賢大眾勝法巔峰**
* **普賢大眾:** 指普賢王如來及其眷屬(一切佛菩薩聖眾)。
* **勝法巔峰:** 此金剛歌宣說的法教,是**最殊勝**法門的**巔峰**(指大圓滿見地)。
**21. 普賢佛母虛空藏**
* **普賢佛母:**
普賢王如來的智慧空性面
(般若佛母),
象徵本基的空分、明分無二。
* **虛空藏:** 如同**虛空**般含**藏**一切,喻空性含容萬法。 此句強調空慧不二。
**22. 明光本初自結婚**
* **明光:**
本覺智慧之光(明分)。
* **本初:** 無始以來的實相。
* **自結婚:** **
自**然、本然地和合無別
(指明空不二、覺空雙運
的本初狀態)。
**23. 唱此歌時,
安住於大多數週遍的心性貿易。
* **唱此歌時:** 在念誦、思維或體悟此金剛歌時。
* **安住於:** 保持、契入。
* **大多數 (本基):**
如虛空般的心性基體。
* **週遍:**
無所不包、遍一切處。
* **心性貿易:** 此字較特殊,
可能為藏文直譯或特定術語。其核心意義應為:
**心性本然的、無造作的、任運的狀態**
(「貿易」在此非商業意,或指自然運作、無礙顯現)。
 **整句意指:在唱誦此歌時,
應安住於那如虛空般週遍一切、本然任運的心性實相之中。
**總結核心思想:**
這首金剛歌以詩化的語言,精闢地闡述了大圓滿的「本基見地」:
1. **本基實相 (普賢王如來):** 超越生滅、來去、因緣、
束縛解脫等二元對立,體性如虛空般本淨、自在、週遍、無變。
2. **本覺明光:** 本基自然具足覺性光明(明分),能顯萬法,
如日普照。 此光明與本基空性(空分)無二無別(「明光本初自結婚」)。
3. **離言絕思:** 此實相非思考推理所能及,需離概念分別。
4. **輪涅不二:** 在本基層面,輪迴涅槃本自平等清淨(「束縛解脫悉皆無」)。
5. **修持關鍵:** 在唱誦或思維此歌時,
核心是**安住於對本基實相(如虛空般週遍、本然的心性)的認知識中**,
即“安住於大多數週遍的心性貿易”。
此歌是直指心性、
喚醒本覺的甚深口訣,
是寧瑪派大圓滿法的精髓體現。


「本空本明本顯現」
這一表述,
雖濃縮了佛教
心性論的核心要義,
但並非直接出自某部傳統佛經或論典,而是**藏傳佛教
(尤其是大圓滿、大手印傳承)
祖師口訣與禪宗心性開示的融合提煉**。
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多部經典與論典,
但作為一句獨立的教言,較常見於近代藏傳上師的口傳教授或禪宗公案中。以下分源流解析:
### **1. 藏傳佛教中的思想淵源**
#### **大圓滿教法(寧瑪派)**
- **根本經典**:
《秘密藏續》(*Guhyagarbha Tantra*)、
《龍欽寧提》(*Longchen Nyingthig*)等大圓滿典籍中,
強調心性「本淨(空)、自顯(明)、任運(顯現)」三特質,與此句高度契合。
- **祖師教言**:
晉美林巴尊者(Jigme Lingpa)在《功德藏·心性教言》中云:“
心性自空如虛空,自明如鏡映萬物,自顯如水中月影”,
可視為“本空本明本顯現”的直接思想來源。
#### **大手印教法(噶舉派)**
- **口訣傳承**:
岡波巴大師(Gampopa)在《解脫莊嚴寶論》
中提出“心性本空、無生、光明”,米拉日巴道歌亦唱誦:
“心性本空無自性,光明朗然無遮障,萬象皆是其遊戲”,與此句內涵一致。
- **三句義提煉**:
藏傳口訣常以「見空性、保覺性、任運顯」
三階修持概括心性實相,可視為此教言的實踐框架。
### **2. 禪宗心性論的呼應**
- **六祖惠能**:《壇經》云: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以“本空”破執,
又以“明鏡”喻本明覺性。
- **黃檁希運**:《傳心法要》言:“此靈覺性,
無始已來,與虛空同壽……未曾生,未曾滅”,直指心性“空明不二”之體。
- **臨濟義玄**:
「隨處作主,立處皆真」之語,
呼應「本顯現」的當下任運。
### **3.
近代教言中的明確表述**
此句作為獨立口訣的流傳,
多見於**20世紀藏傳上師的開示**,尤其是大圓滿與大手印傳承:
- **頂果欽哲仁波切**
(Dilgo Khyentse Rinpoche):
在《大圓滿心性休息導引》
中多次強調
“心性本空、本明、本自顯現”,
並以此指導禪修。
- **蔣貢康楚仁波切**
(Jamgön Kongtrül
Lodrö Thaye):《知識寶藏》中總結心性為“體空、相明、用顯”,
與此句結構一致。
- **漢地禪門大德**:
如虛雲和尚、元音老人等,
亦以類似語句開示學人,
融合藏漢心性觀。
### **4.
思想溯源:經論中的依據**
雖無直接原文,
但其理可溯至多部經典:
- **《般若經》**:
「一切法性空,空性即覺性」
(空與明的融合)。
- **《如來藏經》**:
“眾生心性本淨,客塵所染”,
以“本淨”言空,以“光明”言覺。
- **《寶性論》**:
提出如來藏具「空、明、現」
三德,為終極心性特質。
### **結論:
綜合教法的精要口訣**
「本空本明本顯現」
並非某部經論的固定譯文,
而是**藏漢佛教心性論千年傳承的結晶**,
其形式為近代祖師對古德教言的提煉,用於直指心性實相。若需明確“出處”,可歸於:
- **藏傳**:大圓滿心性口訣
(如晉美林巴、頂果欽哲的言);
- **漢傳**:禪宗心性開示
(如臨濟、黃檜語錄);
- **通說**:
如來藏思想與中觀空性的圓融表達。
此句的價值不在文字考據,
而在以寥寥數字點破心性奧秘,
成為實修者體認
「本來面目」的鑰匙。

鄒邱足師兄畫作 鳳釁馨
癸卯年2023.
以埔里關房大殿前景象為藍本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凱擘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5-09-02 21:2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1.18684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