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0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妮可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痛風患者如何妥善攝取魚和肉
植物性脂肪可以減少膽固醇

 食品中所含的脂肪包括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兩大類。

 飽和脂肪酸會在肝臟中變成膽固醇,增加血液的黏度,成為動脈硬化和血栓的原因,所以,應該避免攝取。動物性脂肪中有不少這種飽和脂肪酸,為了預防成人病,應注意不要過多攝取肉類食品。

 另一方面,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的作用。所以,與飽和脂肪酸不同的是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亞油酸(linolic酸)和亞麻酸(linolen酸)是具有代表性的不飽和脂肪酸,在植物性脂肪中大量含有。

 但是,植物性脂肪除了含有脂質以外,同時也是高熱量食品,所以,是造成肥胖的原因。為了防止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血管障礙,應控制自己適量攝取。

 魚油可以溶化血栓

 魚也屬於動物,所以,魚所含有的脂質也屬於「動物性」,但魚油卻例外地含有許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

 尤其在秋刀魚、鯖魚等身體泛藍色光的魚中,所含有的EP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酸)、DHA(Docosahexaenoic酸)等脂肪酸不僅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合成,更可以溶化血栓。

 但是,有些魚類含有大量嘌呤體,尤其是魚乾類更是如此。沙丁魚乾或竹筴魚乾等還含有許多鹽分,應該避免攝取。

 在調理上下工夫減少脂肪

 肉類料理是容易為人體吸收的良性蛋白質的來源。但是,豬肉和牛肉等卻還含有大量的動物性脂肪。

 在調理時,應該多使用里肌肉,如果使用脂肪分較多的肉時,應該先剔除油分。

 在調理時,流出的肉汁中也含有大量脂肪成份。雖然用來作調味醬很好吃,但為了健康起見,應丟棄這些「美味」。

 避免攝取含高量嘌呤體的內臟肉

 肉類中所含的嘌呤體高於植物,這已成為毋庸置疑的事實,但由於痛風治療,也就是尿酸值的控制是「終身大事」,所以,完全不吃肉就顯得脫離現實。

 但是,在豬肝、豬心等動物的內臟中,含有極高的嘌呤體,所以,當尿酸值不正常時,應避免攝取。即使在正常情況下,也不建議大家頻繁攝取。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誰動我衣服~我砍他手足~

誰動我手足~我穿他衣服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鳳信有線 | Posted:2005-02-08 23:4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47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