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19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lhu69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螞蟻的蜜杯
山徑旁一棵大樹,樹上一個大蟻窩,樹底下有塊解說牌寫著「螞蟻的蜜杯」。
俗話說「蒼蠅貪甜」,其實不只蒼蠅,甜蜜的食物人人喜愛,昆蟲也不例外。白匏子、野桐、烏柏等大戟科植物,葉片基部有蜜腺,會分布蜜汁,吸引昆蟲爭相吸食,原本想藉昆蟲吸食傳播花粉,卻也因此招來蟲害,威脅生存。


幸好螞蟻也是大戟科植物的食客,不過牠並非只取不給,享權利也盡義務。螞蟻為了「獨享甜蜜」,驅逐了其他昆蟲,還乾脆把窩巢築在樹上,儼然成了樹木二十四小時的守護者,共生互利,共存共榮。


其實大自然共生案例不勝枚舉,有的是花和樹,有的是植物和昆蟲,有的是動物與海藻,也有動物與植物。嚴格說人與其他生物也是共生,只是人往往自詡「萬物之靈」,以主宰世界的姿態,挾持傲慢,予求予取,只取不給,使得萬物共生的舞台,被人類肆意掠奪,逼得大地反撲,天災人禍不斷。


大自然的一事一物,往往有其哲理存在,值得人類學習反省,就以「螞蟻的蜜杯」為例,人們應學習「被施甚勿忘」的精神,有取有給,受人點滴,泉湧以報,螞蟻吸取植物蜜汁,就負責替植物驅蟲,有大戟科植物存在,螞蟻才有蜜汁可食,可說是共存共榮,互利雙贏最佳典範。


我們無論在家庭、在社會、在服務的單位、在生存的土地,受到照顧,受到庇護,受到滋養,反問我們自己對他們付出什麼?回報什麼?今後有了天災人禍,最先的動作不是怨蒼天不仁,怨大地不義、怨別人虧待自己,而應先問我們自己到底做了什麼事,檢討我們自己為別人做了什麼事?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2-28 20:2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63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