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10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oabearoa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 鮮花 x8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嬰兒] 嬰幼兒生長遲緩
嬰幼兒生長遲緩

嬰仔嚶嚶睏,一瞑大一吋’這是每一個為人父母者的殷殷期盼。普天下之父母那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子長得高壯健康。因此當小孩子的成長狀況不如自己的預期時,為人父母者的焦慮感就產生了,除了擔心他們的健康問題外,小孩子養不大也是個很沒面子的事情。因此,有識者會帶小孩子去找醫生,請醫師評估是否真有生長遲緩的情形;有些則不分青紅皂白,四處尋求偏方,只求能拉拔小孩長大,而換來的可能只是虛驚一場,最糟糕的是,有時反而帶來揠苗助長的惡果!

什麼情況算是生長遲緩?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子會打洞。小孩子的各種生理特徵,包括身高、體重的高矮胖瘦,主要還是決定於先天的遺傳因素。高大的父母自然最可能生下高大的後代;而瘦小的父母生下瘦小的兒女也是理所當然。另外,男生和女生的生長速度不太一樣,一般說來,從出生到七個月大左右,男嬰會長得比女嬰快;然而,此後到約四歲左右,女孩則反而長得比男孩快。每一個嬰幼兒在不同時期的成長速度也不一樣,比如:嬰兒從出生到四個月大時,體重大約會成長一倍,而到滿一歲時,體重只約為出生體重的三倍。也就是說,從四個月大到滿一歲之間這八個月的成長量,僅及出生後前四個月成長量的一半。所以,在這麼多變數的情形下,要判斷一個嬰幼兒是否生長遲緩,倒真是不太容易。還好,我們有一項利器,可幫助醫師及家長來分辨嬰幼兒是否有生長遲緩的情形。那就是每一個小兒都有的----健保兒童健康手冊第8到第11頁的---身體發育曲線表。身體發育曲線表是抽樣選取國人0-6歲的嬰幼兒,實際測量他們的身高、體重及頭圍,經統計分析後所劃出來的生長曲線,可用來幫忙評估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這曲線表是以百分位(percentile)來表示,一般說來,若晝出來的點落第三個百分位到第九十七個百分位之間算是在正常。若高於第九十七個百分位可能屬異常過大,若低於第三個百分位,則可能有生長遲緩情形,應找醫師診察。不過有時,小孩子的生長一直落在正常範圍之內,但卻有不正常偏離曲線的情形,如:原來位於第七十五個百分位,卻在幾個月內下降到第十個百分位,這也是生長發育異常的譥訊,同樣應該就醫檢查。


那些原因會造成生長遲緩?
生長遲緩只是一個病徵,它背後有很多可能的肇因。針對這諸多原因,我們可粗略的將之分為先天性因素及後天性因素兩大類來加以分述。很多先天性疾病都會造成生長遲緩的問題,如:先天性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纖維性囊腫)、染色體異常(透納氏症候群)、先天性進食障礙(裂顎、幽門狹窄)、先天性內分泌異常(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甲狀腺功能異常)。懷孕時若因母親的胎盤功能不良或是感染因素,會使胎兒發生子宮內生長遲滯的情形,這些小孩出生後也可能會有永久性或是暫時性的生長遲緩情形。早產兒在嬰兒期也常會有生長遲緩的情形,但多半日後會趕上,所以不宜以一般的生長曲線來評估是否生長遲緩。他們的生長發育通常會較足月產的嬰兒略慢,需到一、兩歲後才會趕上。這些先天性因素多半可藉由新生兒篩檢,或者新生兒體檢時早期發現,或者在出生後不久就因症狀明顯而容易被診斷出來。因而只要能夠早期加以矯治反而比較不容易產生嚴重的生長遲緩問題。當然其中仍有一些是無法矯治或是不容易矯治,因而註定會影響生長發育者。先天性因素在出生時就已定案,通常無法或難以加以預防,因此,如就預防這個層面來講的話,對後天性因素的認識反而顯得較為重要。可能使嬰幼兒出現生長遲緩現象的後天性因素也不少,很多慢性感染都會影響到小孩子的生長發育,如寄生蟲感染、肺結核、慢性泌尿道感染。對牛奶蛋白過敏或是有乳糖不耐症的小兒,若未經確診治療,而致慢性腹瀉的話,一定會帶來生長遲緩的問題。某些藥物的不當使用也可能引發生長遲緩,如:長期不當的使用類固醇。受虐兒承受心理及生理雙重的壓力也會有生長遲緩的現象。不當的餵養方式也是使嬰幼兒生長遲緩常見的原因,如:因嬰幼兒腸胃道敏感,容易拉肚子,不思就醫改善,卻逕行泡稀奶粉,長期餵食,導致營養不良;或者,已到了該添加副食品的月數卻一直不敢添加,也是常見導致生長遲緩的原因。後天性生長遲緩的原因多半是可逆性的,只要能早期發現,及時矯治後,這些生長遲緩兒的成長多半會漸漸追上正常的小孩。相反的,若長時不察,除了身材發育的影響外,甚至連智力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滿一歲前就開始出現生長遲緩的小孩。同時,生長遲緩的小孩也容易在心理社會行為上出現適應不良的現象。


如何掌握嬰幼兒的生長狀況
嬰幼兒時期成長的順利與否,可能影響一個人外觀、心理、甚至智力,不由得為人父母者不加以擔心。不過,過份的擔心卻顯得有點杞人憂天,自尋煩惱。到底在這過與不及之間該如何拿捏呢?想起來不容易,其實不難!只要切實作到以下兩點就夠了:

善加利用健保兒童預防保健:健保在出生到4歲之間提供六次免費的兒童健康檢查。家長應該好好的利用它,定期帶去給小兒科或是家醫科醫師檢查記錄。如此一來,若有問題,就能及早發現。
化抽象的懷疑為具體的曲線:好好的利用兒童健康手冊內的身體發育曲線表,逐月描點記錄。有了完整記錄之後,一旦有問題必能及早發現,就醫時也能出示醫師,方便醫師作為診斷時的參考。
真的這樣就夠了嗎?沒錯!因為,父母只需要忠實的扮演監測員的角色就夠了,在完整監測下,一但有狀況一定能早期發現,然後即時交給醫師診斷處理,就不致於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03 10:2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87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