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2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oy6195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東 歐][轉貼] 奧地利精要之旅
在地理上,這是一個位居中歐內陸,東西狹長的音樂之國,阿爾卑斯山覆蓋全境三分之二的土地。在文化上,首都是全球知名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薩爾斯堡位居中部,音樂神童莫札特的故鄉就在此。阿爾卑斯山谷內的茵斯布洛克,更是因舉辦了兩屆冬季奧運並且風光明媚而成為遊客必到之城。
如果你還在尋覓心中富而好禮的理想之國,來到奧地利就是最好的選擇。統治奧地利近600年的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西元1278—1918),對現今在奧地利看到的建築、聽到的音樂、欣賞到的舞蹈藝術,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而有奧地利國母之稱的瑪麗亞‧特瑞莎女皇(Maria Theresa)在位40年,對促進商貿、改革教育有莫大貢獻,這為多數奧地利人溫文有理、民生富裕奠定了基礎。在維也納的國立美術館前,她氣勢逼人的巨大雕像,似乎也說明她在奧地利史上不朽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西元1914年,奧地利王儲斐迪南在塞拉耶佛遭到塞爾維亞人暗殺,使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而戰後的經濟衰退、政治混亂,也讓奧地利不自主再度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不過,二次大戰後的奧地利也浴火重生地成為「永久中立國」。



一般說來,到了奧地利,位居東部的首都維也納、中部莫札特故鄉--薩爾斯堡,以及西部的茵斯布洛克,都是遊客的最愛。在維也納,除了遊覽金壁輝煌的城堡,喝一杯道地的維也那咖啡,欣賞音樂劇外,其實不為任何目的在寬廣的大街上路走來,輕鬆自在的感覺才是可貴的。至於在薩爾斯堡,除了小巷內到處可見的莫札特紀念品、巧克力外,恐怕來往的遊客要比當地居民還要多呢!而到了茵斯布洛克,阿爾卑斯山也就在眼前了。
繼美國紐約、瑞士日內瓦後,首都維也納也成為第三座聯合國城所在都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也設於維也納。儘管奧匈帝國光榮不再,現在的奧地利還是成為多項國際會議的舉辦所在,在國際上仍佔有重要一席之地。
頂著奧匈帝國餘輝的奧地利,處處可見到以豪華輝煌,雕刻講究繁複的巴洛克,洛可可式建築,當然,以高塔為特色的哥德式建築也穿插其中。由於哈布斯堡家族統治者多愛好音樂,宮廷中不時舉辦舞宴,也創造音樂方面的成就。圓舞曲之王(Waltz King)—小約翰史特勞斯,音樂神童莫札特的作品,以及歌劇,輕音樂,豐富了奧地利人的生活。而觀賞維也那愛樂交響樂團的新年演奏會轉播實況,更已成為全球觀眾迎接新年的重要活動之一。

哈福堡王宮(Hofburg)本身在城中就自成一格,它幾乎一直在增建,從不停止擴建和翻修的王宮中收藏各式各樣瓷器、銀器和珠寶,其中一項神聖羅馬帝國的珠寶皇冠,於西元800年由查理曼大帝訂製,從1273年開始為哈布士堡家族王朝統治者所擁有,一直到1803年被拿破崙抵押掉。另外,帝王的寢宮(imperial Apartments)與白色巴洛克式建築的西班牙馬術學校(Spanische Reitschule),都頗負盛名。至於帝王們的夏宮--麗泉宮(Scloss Schonbrunn)景觀更是不凡,約瑟夫一世(Josef I)原本想在這裏建造一座媲美法國凡爾賽宮的宮殿,但限於經費不足,並未達成理想;麗泉宮總共有1200個房間,其中有45個對外開放;宮中有英式花園、巴洛克動物園、棕櫚屋等多元化標地物。至於維也納第三座王宮就是太子宮(Belvedere),它是為了紀念擊退土耳其軍隊的埃及王子尤金(Prince Eugene)所建,宮殿內有上、下宮之分,中間由一座高臺花園連接,目前上宮是奧地利十九及二十世紀美術館,下宮則為中世紀藝術博物館和巴洛克藝館。

在維也納,除了遊覽金壁輝煌的城堡,悠遊在維也納市區,欣賞國家歌劇院的優美(由於興建完工後,曾遭到批評,一位參與其中的建築師因而自殺)、哥德式風格的還願教堂(Votivkirche)、維也納大學、市議會(Rathaus),以及希臘風十足的議會(Parliament)。喝一杯道地的維也納咖啡、欣賞音樂劇外,其實不為任何目的,輕鬆自在的感覺才是可貴的。

另外,維也納郊外的中央公墓(Zentral-friedhof)埋葬了許多知名音樂家,至於貝多芬和舒伯特的墳墓,則在華林格路的舒伯特公園內,兩人的墳墓並排而立,令人不勝希噓。

薩爾斯堡
位於阿爾卑斯山的北坡,接近巴伐利亞邊境,是許多教會和世俗組織的總部,由於為音樂神童莫札特的故鄉,因此也成為一連串著名音樂節的所在地。八月的音樂季和一月的莫札特周,以及十月文化日,十一、十二月耶穌降臨聖詩節,都讓薩爾斯堡的財源不斷。除了小巷內到處可見的莫札特紀念品,巧克力外,恐怕來往的遊客要比當地居民還要多呢。
值得一提的是,莫札特大概沒想到他的名氣與傳奇,為他的家鄉每年賺進不少外匯,而在大盒巧克力上面,都裝飾蓄著白色蓬鬆假髮、穿著深紅色高領外套、打著粉紅大領結的沃夫剛‧阿瑪迪斯‧莫札特的微笑肖像;至於包裝較小盒的巧克力,莫札特則轉換成尖尖的長鼻子,用他銳利的眼神看著遊客。除了巧克力外,不論是水果酒、奶酥餅、或者是冰淇淋,上面都可以看到莫札特,這個小小肖像為薩爾斯堡帶來了一絲絲的暖意。

葛泰德街9號,就是莫札特的故居,走入門內,四歲莫札特所彈過的鋼琴,旁邊還有他心愛的小提琴,就陳列在三樓的公寓中。雖然莫札特15歲就成為管弦樂團團長,長大後也多半不在故鄉,而他與維也納的關係,恐怕比薩爾斯堡還要深厚,但人們還是願意來到這裏,看看想想小小莫札特的身影。薩爾斯堡大教堂前,常可以看到當地人在地上玩著巨形的黑白棋─西洋棋。這裏的民宿相當多,多比較價錢與交通便利性,如果不是旅遊旺季的話,可以租到舒適廉價的房間。

茵斯布洛克

這裡是提洛爾省(Tirol)的首邑,位在阿爾卑斯山東部,距離義大利約30分鐘車程,德國邊境則約45分鐘車程。舉辦過兩屆冬季奧運的茵斯布洛克,黃金時代約為15與16世紀,當時還被選為哈布斯堡王朝王室宅邸所在。舊鎮呈現橢圓形,也形成中古時期建築聚集的地區,外圍有茵河(River Inn),以及市集渠道(Marktgraben)、壕溝(Burggraben)和海倫街(Herrengasse)三條主要街道。通過舊鎮的中心小金頂(Goldenes Dachl)建於1500年,有著哥德式風格的雄偉特色,上面鑲有3450個金箔銅板的亭子,作為觀賞廣場上競賽和戲劇的包廂,是此城的重要地標之一。在小金頂對面裝飾著洛可可式的赫爾賓廳(Helbinghaus),是座充分顯示中產階級炫耀的建築物。至於1360年興建的城市塔(City Tower),是預防火災的瞭望臺。另外,在茵斯布洛克舊鎮東區,也可以看到16世紀文復興時期的完整建築物。
這裏也是通往各個滑雪場的重要門戶,使得提洛省成為歐洲最受歡迎的冬季渡假勝地,其滑雪設備與場地都有國際級水準。至於秋天前往茵斯布洛克,天氣宜人舒適,從城中心搭纜車進入阿爾卑斯山,那壯闊的景觀與三五村落的風光,相信會是旅途中最值得回味的一段記憶。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03-21 09:2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94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