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249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   1   2  下頁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細胞生產肉類 不用殺生 只怕沒人吃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美國「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期刊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利用組織工程科技,用細胞生產食用的牛、豬、雞、魚肉,營養、健康又環保。報導說,在全球肉類需求與日俱增的今天,用單單一個細胞生出舉世一年所需肉量,將不再是科幻小說。

美國航太總署 (NASA)曾在實驗室裡用魚的組織培養魚肉,供負責長程任務的太空人食用,但現在馬里蘭大學博士班學生馬特尼領導的小組找到量產的實用途徑。

馬特尼小組量產「培養肉」 (cultured meat)的方法有二,一是用牛、豬、家禽、魚的肌肉組織,使這些肌肉組織在特殊薄膜上增生,成為肉片,再把肉片從膜上取下,片片疊起,成為厚厚一塊肉。

第二個方法是在把肌肉細胞置於小小的球狀體上增生,然後微妙調整溫度,將增生而成的肉拉平。此法培養的肉適合做雞塊或漢堡。

培養肉優點多多,包括不必像養殖肉用動物那樣使用藥物,以及不需大片土地和大量用水而免於製造汙染。培養肉的營養成分還可以隨意調整,例如肉類通常富含容易造成膽固醇過高等心臟問題的Omega-6脂肪酸,培養肉可以將它換成堅果和魚油所含的健康Omega-3脂肪酸。

培養肉有待克服的最大障礙不在生產技術,而在消費者排拒「人造肉」的主觀感受。不過,關心食肉安全、環保、動物福祉,以及喜歡食物具備個人特色的人,應該會有興趣。

【2005/07/07 聯合晚報】 @ http://ud...om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5-07-09 22:29 |
381316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要是這樣的話~未來不用在殺生就有肉吃了~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7-11 01:13 |
cesh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7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問題是口感吧 希望樓主能繼續追這則消息 提供更豐富的訊息喔


四個臭皮匠,還是臭皮匠,照樣贏不了諸葛亮
(我爸告訴我的,意思是事情還是要交給懂的人做)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台灣固網 | Posted:2005-07-11 22:23 |
king_yangjj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問題來自於心理障礙吧
其實我們常常看到分解屍體的"蛆"
是個高蛋白質的東西
而且清洗後也蠻衛生的
可是~~~

我不敢吃

你敢嗎???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07-16 21:02 |
gundamage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那以後吃素的人也能吃肉了嗎...?! 表情


目前個人所換過的車 EASY-4U > X-MODE > G-MAX
個人換過的PC 386*2 > 486*2 > P4*1(被幹走) > PD

老娘的評語 : 你真敗家@___@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7-19 00:54 |
cesh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7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gundamage於2005-07-19 00:54發表的 :
那以後吃素的人也能吃肉了嗎...?! 表情
可能還要視原本的細胞組織是如何取得的吧
如果是宰了動物取得的 一定不行
如果是取得組織的動物還活得好好的 那就有得爭議囉


四個臭皮匠,還是臭皮匠,照樣贏不了諸葛亮
(我爸告訴我的,意思是事情還是要交給懂的人做)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7-19 08:23 |
andy01230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這樣吃起來 會不會感覺怪怪的 用細胞做成肉類 覺得怪怪的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9-12 12:05 |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細胞生出肉 營養不用殺生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美國「組織工程」(Tissue Engineering)期刊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利用組織工程科技,用細胞生產食用的牛、豬、雞、魚肉,營養、健康又環保。報導說,在全球肉類需求與日俱增的今天,用單單一個細胞生出舉世一年所需肉量,將不再是科幻小說。

美國航太總署 (NASA)曾在實驗室裡用魚的組織培養魚肉,供負責長程任務的太空人食用,但現在馬里蘭大學博士班學生馬特尼領導的小組找到量產的實用途徑。

馬特尼小組量產「培養肉」 (cultured meat)的方法有二,一是用牛、豬、家禽、魚的肌肉組織,使這些肌肉組織在特殊薄膜上增生,成為肉片,再把肉片從膜上取下,片片疊起,成為厚厚一塊肉。

第二個方法是在把肌肉細胞置於小小的球狀體上增生,然後微妙調整溫度,將增生而成的肉拉平。此法培養的肉適合做雞塊或漢堡。

培養肉優點多多,包括不必像養殖肉用動物那樣使用藥物,以及不需大片土地和大量用水而免於製造汙染。培養肉的營養成分還可以隨意調整,例如肉類通常富含容易造成膽固醇過高等心臟問題的Omega-6脂肪酸,培養肉可以將它換成堅果和魚油所含的健康Omega-3脂肪酸。

培養肉有待克服的最大障礙不在生產技術,而在消費者排拒「人造肉」的主觀感受。不過,關心食肉安全、環保、動物福祉,以及喜歡食物具備個人特色的人,應該會有興趣。

【2006/01/30 聯合晚報】 @ http://ud...om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6-02-04 18:02 |
kennywj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可以取代素雞素鴨素火腿或漢堡
反正這些東西也吃不出肉味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6-02-04 18:53 |
neoq0213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那這樣的話不就便宜了麥當勞和肯德基了,可以省好多成本哦


奇摩拍賣網址
http://tw.user.bid.yahoo.com/tw/show/auctions?userID=verylight&u=:verylight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6-02-04 22:48 |

<<   1   2  下頁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220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