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059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qwerasdf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炙热的太阳
太阳 The Sun

EIT远紫外线影像望远镜 © NASA / SDAC
  太阳是银河系上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 光谱型属于G2。直径1,390,000公里,质量1.989x1030公斤,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星体,它包含全太阳系99.8%以上的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则包含剩余质量的大部分)

  目前太阳的成分中,氢占了大约75%的质量,而氦则占了约25%,以原子数量来看,氢占92.1%而氦占7.8%,其余约0.1%才是其它成分。在太阳核心中的氢正逐渐转变成氦,但这种转变十分缓慢。太阳核心的情形非常惊人,温度高达约1,500万K、压力是2,500亿大气压,其组成「气体」(严格来说是气体离子,即电浆) 的密度因而被压缩成水的150倍。

  太阳的外层自转速度不一,赤道地区每25.4天转一圈;但两极区则为每36天一圈,这是因为太阳并非像地球一样是固态,而是类似于那些气体行星。这种自转转速不一的状况一直延伸到非常内部,但到了核心则自转如同固体。

  太阳的能量输出功率为3.86x1023千瓦,如此庞大的能量是来自于核心的核融合反应:每秒钟有大约7亿公吨的氢融合成6亿9千5百万公吨的氦,其间损失的5百万吨质量即转换为庞大的γ射线能量。在γ射线前进到太阳表面的途中,会不断地被四周粒子所吸收,再发出来较低频的电磁波,到太阳表面时刚好发出的主要是可见光。而在最靠近太阳表面20%厚的区域,能量主要的传递方式是靠对流而非辐射。

  太阳表面称为光球,温度约为6,000K,布满汹涌起伏的米粒状组织。黑子则为较低温的区域,约4,000K,它是因看起来比其四周暗而得名。大型的黑子直径可达5万公里,甚至比地球还大。黑子的成因颇为复杂,它与太阳磁场之间的交互作用也不是十分容易了解的一件事。

  在光球之上还有一薄层色球,在色球之上的高温区域则是日冕,向太空延伸数百万公里,用肉眼只能在日全食时看到。它的温度超过1百万K ,如此高温的原因目前仍待解,据推测与太阳的磁场有很大的关系。

  以地球的标准来看,太阳的磁场非常强大,也复杂得多,它的磁层称为太阳风层。一般把太阳系的范围就定义为太阳磁层涵盖的范围,之外就属于其它恒星的区域了,这个范围远远超出冥王星之外,但确实的大小及形状并不十分清楚。

  太阳除了放出光和热之外,还放出密度很低的带电粒子 (主要是电子与质子),这就是太阳风,它以每秒450公里的高速「吹」遍太阳系每个角落。太阳风强盛时及太阳闪焰 所发出的更高能量粒子会干扰地球的无线电通讯,并会在地球两极区的大气造成极光现象。太阳风对彗星彗尾的形成及方向有决定性的影响,即使是太空探测船的轨道也会受其影响。

  太阳探测船尤利西斯号 (Ulysses) 的观测显示,来自极区的太阳风秒速为750公里,几乎为低纬区的二倍,而且此区的太阳风的组成也有所不同。有关太阳风的进一步研究将由新发射的探测船太阳风号 (Wind)、ACE及苏活号 (SOHO),在距地球1,600万公里、地球与太阳引力平衡的位置,持续针对太阳观测。

  在太阳表面还常见一些巨大的环状或弧状的喷出物,也就是日珥 ,它与太阳黑子、闪焰等都是太阳表面磁场剧烈活动的产物。太阳的喷出物质及黑子活动量并非是恒定的,17世纪中叶曾有一段黑子活动低落期,可能是造成当时北欧小冰期的原因之一。

  太阳大概已有50亿年的历史了,从初生起已耗尽大约一半的核心氢气,这表示它大概还能再维持50亿年的稳定,最后核心氢气融合殆尽,进一步引发氦融合反应,终将在急速膨胀成红巨星、吞噬地球甚至火星之后,演变成行星状星云与白矮星,在太空中逐渐冷却、黯淡,成为黑矮星。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7-21 12:20 |
NT98tRK9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太阳只能说 带给人类希望 如果没太阳可能也就没人类了 不过如果不在爱护大自然 可能到时大自然反扑时 人类可能就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了 所以还是要有爱惜地球的资源才行的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0-24 12:3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825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