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92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ack731024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水族][品種] 台灣鬥魚(蓋斑鬥魚)
資料提供:
87/03/11 民生報記者劉榮春的採訪報導
http://hpsh.tp.edu.tw/~...ofish.htm網站
蓋斑鬥魚的窩網站
Winnie's Workplace網站http://www.winn...dv.tw
http://sanyi.taco...om.tw/
轉載自水族教科書

鬥魚我還沒有養過,也許也沒有機會養囉。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囉。

蓋斑鬥魚

(鰓蓋後方有暗綠色的圓斑,故稱之)

學名 : Macropodus opercularis(Linnaeus)
英名 : Paradise fish
俗稱 : 三斑(閩南語)、龐鼓辣(客家話)、台灣鬥魚或台灣金魚
科別 : 鬥魚科。

三義的蓋斑鬥魚,生態專家及當地人一般都確信是台灣本土原生種,因為在古早時期三義的池塘、沼澤、溝渠就已經遍佈了蓋斑鬥魚的族群,許多當地居民會抓來飼養觀賞,成為N代相傳的一種樂趣。甚至,有外地人前來捕捉、或是從外地跑來索取魚種回其居住地繁殖飼養,也有本地人帶至外地野放的,所以台灣地區不只是號稱鬥魚原鄉的三義地區有蓋斑鬥魚棲息,像是觀音鄉、三芝鄉、新竹北埔、......等地也能見得到。有些文獻指出蓋斑鬥魚原產於中國南部、海南島、中南半島及台灣 ( 包括琉 球 ) 。 在臺灣之分佈則在中央山脈以西 ( 包括蘭陽地區 )之 中低海拔一帶,原本廣泛分佈,但在1991年該調 查顯示,僅剩下少數地區尚有點狀分佈。另外一點,因中國的環境不適合牠居住,因此原產地只有台灣。

生性好鬥的蓋斑鬥魚身體略呈長卵形而稍側扁。吻短、口小,開於吻端上位,口斜裂,下頷突出,有細小頷齒。背鰭之第3--4根軟條、臀鰭第6--7根軟條、腹鰭之第一根軟條和尾鰭之上下葉均延長,特別是腹鰭部份延長為絲狀。身體灰綠色,體側有10條藍綠色橫帶,橫帶間為淺紅色。頭部自吻端經眼睛至鰓蓋有一藍黑色紋。鰓蓋後上方有一暗綠色暗斑,周圍為黃色或紅色邊。腹鰭之絲狀軟條和尾鰭為紅色(因環境不同而有些許差異)。雄魚體色極為鮮豔,尾鰭較長,平常上下葉可交叉成剪刀狀(叉形尾),雌魚體色較暗淡,尾鰭較雄魚短,而且上下葉不能交叉(凹形尾)。在水溫較高或發情期時,體色會更鮮艷。蓋斑鬥魚最大約可長到7公分左右,雄魚體色鮮豔,在清明節前後氣溫回升之際,背、腹、尾鰭會一直延長,約到體長的一倍,身上鱗片會散發紅、籃光澤,相當美麗。雌魚體側較暗,尾鰭較短,和雄魚亮麗的打扮不能相比,另外,蓋斑鬥魚的體色會隨環境而改變。蓋斑的壽命通常雄鬥魚會比雌鬥魚壽命要來的長些,雌鬥魚可活2~3年,雄鬥魚約3~6年。另外關於有很多人問蓋斑鬥魚究竟是不是水族館內所販售的彩兔這件事情,在2003年的農業新聞剪報指出,無論是台灣鬥魚和彩兔,所指的都是保育類的蓋班鬥魚,不過現今水族館所販售的彩兔大部分都是東南亞進口,跟台灣原生種類是分屬不同的亞種,所以養多了千萬不要任意野放。據學者專家的研究顯示,現存台灣各地之蓋斑鬥魚的種魚中,有包括三義型、南港型、北埔龍潭型、食水嵙型(臺中型)、嘉義型、臺南型、宜蘭型等,清大教授曾晴賢分析台灣本土各型鬥魚DNA發現,雖有些微差異,但確定均為同一種無誤。另外還有白彩兔,也稱作箭頭魚,最大可大到13公分以上,喜歡弱酸性的水質,不過數量較稀少。
蓋斑鬥魚除了好鬥,鰓上的『迷器』呼吸輔助器官,使牠可直接在低溶氧的環境中呼吸,迷器的位置在鰓的後側,和空氣接觸時,毛細管就會把空氣吸進去,所以蓋斑鬥魚常常會將頭浮出水面呼吸空氣。繁殖期更是充滿觀察的樂趣,蓋斑鬥魚的繁殖期約在三月至十月中旬,雄魚主導整個交配產卵過程,雌魚產卵前,雄魚會尋覓浮水型植物群下(p浮萍、水芙蓉)為構築泡巢的場所,然後浮到水面,吸進空氣後,再吐出許多小泡泡,直到泡泡達到一些數量,這些小泡泡就是將來給受精卵住的窩,一般也稱泡巢;然後,雄魚會在雌魚面前跳舞、求愛,只要雌魚表示願意,雄魚就會彎起身體纏住雌魚,使雌魚產卵,一次產卵約三五百粒。雄魚則一面使卵受精,一面用嘴巴將受精卵銜入泡巢內,並在一旁守護者,這個時期雄魚會趕走所有靠近泡巢的其他魚,連雌魚也不能靠近,開始在泡巢下認真巡邏,一面嚴防任何魚隻接近泡巢,一面隨時將從泡巢掉落下來的卵或還不會游泳的小魚送回泡巢,如此一直到全部的小魚都能自由游動後,才告一段落。蓋斑鬥魚初孵化的小魚約0.1公分,一週後約可長至1公分,三個月後可長至3-4公分,六個月即可生長為成魚;最大可長至6-8公分。

蓋斑鬥魚可在攝氏四度到三十八度的水溫中存活,他跟孔雀魚及大肚魚相同,喜歡吃昆蟲或孑孑,能耐飢餓達三個月,一次產卵約三五百粒,幼魚存活率約五成,繁殖飼養相當易。值得一提的是鬥魚對防治病媒蚊相當有效,一尾平均體重零點六克的蓋斑鬥魚一天可吞食三百隻孑孑或蛹如大量繁殖可有效防治病媒蚊。

民國三四十年代至五六十年代,三義鄉間的稻田、池塘、沼澤、水圳到處可見蓋斑鬥魚,不像現在由於土地大量開發,自然環境遭受破壞,一度瀕臨絕種﹔民國七十八年政府將蓋斑鬥魚列入保育野生動物,禁止一般人自大自然中捕捉、販賣鬥魚。農業局保育員黃銘福表示,若無持有合法的養殖證書而觸犯該法,將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科罰金廿萬以上、一百萬以下,處罰相當的重。

另外,蓋斑鬥魚1868年由P.Carbonier氏當做觀賞魚移入法國,此後即傳入西歐、南北美與日本。


[ 此文章被jack731024在2005-08-17 05:21重新編輯 ]



Ray@~~~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5-08-15 08:00 |
tommylin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3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有圖嗎??
目前只養大肚魚
真想養看看 表情


獻花 x1 回到頂端 [1 樓] From: | Posted:2005-08-15 08:47 |
pchome1948 手機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頭銜:種路人   種路人  
分類版主
級別: 分類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工商服務
推文 x184 鮮花 x112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tommylin於2005-08-15 08:47發表的 :
有圖嗎??
目前只養大肚魚
真想養看看 表情







以言譏人,取禍之大端;
以量容人,集福之要術;
以勢折人,招怨之未遠;
以德化人,得譽之流長。
獻花 x1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5-08-20 16:0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46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