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167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Goca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不偏之谓中
黑暗星空中最奇怪的天体

不偏之谓中!这种黑洞不太大也不太小,是一种「中型」的黑洞。
撰文╱马瑟(George Musser)
翻译/王道还

天文学是一门研究「极端」的科学──全是人类所知最大的、最远的、最老的、最热的、最冷的、最密的、最空的玩意。但是最近发现:最奇怪的天体居然不怎么极端,它是中型黑洞。

教科书上说黑洞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拥有恒星的质量,是一颗垂死恒星内爆(塌陷)后形成的,另一种拥有10亿颗左右的恒星质量,没人知道它们怎么形成。不过,过去几年天文学家已经发现的证据显示:宇宙中还有一种黑洞,质量介于100~10000颗恒星之间。「它们也许是个桥梁,介于那些我们知道的恒星质量天体,与我们认为我们知道的超级质量黑洞之间。」英格兰莱色斯大学的沃德说。

1980年代中,天文学家开始注意到地球轨道天文台拍摄的X光照片上有些神秘的光点。那些光点比已知的恒星质量黑洞亮,可是比活跃的超级质量黑洞黯淡。表面看来,它们的亮度表示质量大约在100个太阳左右。要是质量小一点,它的重力就抓不住光线向外发射的压力;这些玩意,不管是什么,就会炸开。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尔伯特所言,今天天文学家知道的这种中等亮度X光天体(IXO),已不下200个。学者研究过的螺旋星系中,有一半至少有一个IXO。

2000年秋天,由美国卡内基麦隆大学的格里菲思、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的卡烈特、麻省理工学院的松本浩典领军的三个团队,宣布了钱卓拉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最亮IXO(位于M82星系)。要是有人认为较高的解析度会让问题消失,最后会发现IXO其实只是一些普通天体紧密集合在一起,他们就错了。虽然钱卓拉的确将一堆寻常的天体拍成一个光点,但是光点中至少有个东西算得上IXO。它明显不在星系中心,因此不是休眠的超级黑洞(它会很快沉入中心);而从无线电与红外线照片看来,也不是超新星的孑遗(它会以多重波长发光)。

此外,卡烈特的团队认为他们发现了那个IXO的X光强度有十分钟的周期闪烁,因此推估它的大小大约不到十光分(一光分相当于1800万公里,太阳直径约140万公里),可以当作它是中型黑洞的证据。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特别召开了记者会,宣布IXO之谜已经解开。两周后,闪烁现象证实是仪器的「人工」,而不是「天工」。NASA并没有为此召开第二次记者会。

其他团队也拍摄各种IXO的X光光谱,抓到IXO会摆荡在亮而冷与暗而热这两个模式之间的证据。已知的黑洞都是这样。不过,直到最近黑洞假说仍有疑问。黑洞愈大「胃纳」愈宽,它周围的质量圈应该在老远以外,因此会比较冷;可是IXO实际上比恒星质量黑洞更热。日本京都大学渡来兼也等人提出的解答是:物质落入黑洞的速率非常高,结果质量圈因而向内推进。只要用一个会起伏的掉落速率,就可以解释三个IXO在亮度与温度上的变化。

对理论家而言,中等质量不会产生黑洞。垂死的恒星也许会遗留一个相当于15个太阳质量的黑洞,不可能更大了;比较重的恒星不一定会遗留较重的黑洞,因为它们在灿烂的一生中,往往会抛弃大块质量。另一方面,早期宇宙的气态云会塌陷成巨型黑洞,质量超过100万个太阳。也许中型黑洞涉及恒星或恒星质量黑洞合并成一个星群的事件,在M82星系就有一些证据。或者,也许中型黑洞是宇宙第一代恒星塌陷的结果,那些恒星是在洪荒时期形成的,可说是巨人一族。但是这些解释或者其他解释,都无法让人完全释疑。「我很抱歉我们还搞不清楚状况,」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理论家马瑞尔说,「这个领域里典范还没有形成,那正是有趣的地方。」

【本文转载自 2002年1月号 〈不偏之谓中〉一文。】

来自 http://www.sciam.com.tw/news/ne...ocNo=14&CL=13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教育部 | Posted:2005-08-26 08:5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570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