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88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amey147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大 陸][轉貼] 西藏
拉薩景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薩
是西藏的首府,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的北岸,是一座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名城,藏語為"聖地"或"佛地"的意思,自古以來就是西藏政治、經濟、交通、文化及宗教中心,拉薩市管轄十一個縣,面積達九萬九千五百平方公里。
區內名勝古蹟眾多,最著名的當屬依山建築、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它是達賴喇嘛的坐床之地,另外還有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等有名的喇嘛寺院,老城區八角街內有歷史悠久、保存唐代文物的大昭寺及小昭寺,羅布林卡原來是達賴喇嘛的夏宮,園內景色優美,布達拉宮周圍來有藥王山及龍王潭等名勝。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位於拉薩古城西方,建築在布達拉山上,布達拉之意,為"觀音聖地普陀洛迦"的梵語譯音,意思是持航或航行解脫海島之舟,表示觀音持航以普渡眾生。布達拉宮非常壯觀,這座金光閃耀的宮殿,是藏族地區最宏大的建築群,是西藏建築藝術成就及文化藝術繁榮象徵。
現在所見到的布達拉宮,基本上是十七世紀以後陸續擴建起來的,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建立葛丹頗章政權之後,他的經師就說根據各代王朝制度,若沒有一個像樣的首府,政權就不會鞏固。建議建造一所王宗,以號令全西藏。西元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固始汗等雲集布達拉山,舉行白宮、密咒樂園開工典禮,歷時三年才完工。以後各代喇嘛陸續擴建,至此,始有當今的規模。布達拉宮建築群,佔地41公頃,由宮堡、城堡雪、林卡三個部分所組成,有紅宮、白宮、朗杰扎倉、扎廈、僧官學校、王堅覺、夏欽覺、結布覺、旦瑪覺、瑤西、藏軍司令部、印經院、監獄、騾馬園與供水院等建築,佔據了整個布達拉山,高達117.19公尺。
布達拉宮不僅以建築的成就而著稱,它還以輝煌的藝術作品和珍貴文物而聞名,宮內擁有大量的雕塑、壁畫;珍藏有108函2500餘卷經書,特別是精刻藏文"大藏經"、金字繕寫的"甘珠爾"、天竺等地的"貝葉經",均是稀世之寶。布達拉宮堪稱是一座藝術博物館和文化寶庫,對於研究西藏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藝術等都具有重大價值。
大昭寺
大昭寺位於拉薩市舊城中心,此寺建於西元647年,時在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之後,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大昭寺初名"惹剎",傳說再建寺之前,文成公主運用陰陽五行之法,推測出整個西藏的地形,並在此基礎上選定了大昭寺的基址。
文成公主說西藏地形向一個仰臥的魔女,而拉薩的臥塘湖恰為魔女的心臟,因而只有填湖建寺才能消災驅魔。於是松贊干布下令填湖造廟,在填湖工程中,成群的彭波白山羊往來運輸。寺廟建成之後,為了紀念白山羊駝土的功勞,便稱之為"惹剎",即"山羊駝土"之意。
後來,金城公主將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牟尼金像移入該寺,寺名又改為"覺康"。該寺以大昭為名,估計是在蒙古貴族固始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權之後,因為蒙古稱廟為"昭"。
據史書記載,大昭寺只用了十二個月就完工建成,但是唐代的大昭寺規模不大,僅有八個殿堂,現存大昭寺的規模是歷經元、明、清等朝代擴建而逐步形成的。五世達賴執政之後,曾經耗費鉅資擴建,整修大昭寺,四方的銅瓦金頂就是那時建造的。
大昭寺是漢、藏建築技術的合壁之作,以主殿為例,其樑架、斗拱的做法就是漢族古典建築中的老式做法,但其柱頭的裝飾卻是典型的藏族風格,色彩艷麗、對比強烈。大照寺內保存有大量的珍貴文物,最著名的一件便是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牟尼金像。
除此之外,唐代的絲織佛像、元代的大銀燈、明代的珍珠佛衣和金燈,都算是罕世珍寶。寺內供奉的松贊甘布及文成公主像,可能是十三世紀的作品,寺內壁畫以中樓北側迴廊和佛殿中的為上品,那都是幾百年前繪畫大師們的手跡。
大昭寺正門前方,豎立一座三公尺高的石碑-"唐蕃會盟碑",這座石碑是在西元823年豎立的,至今已有1100多年歷史,碑文以漢藏兩種文字書寫,記載了唐蕃結為舅甥之好的經過。碑後有一株枯萎的楊柳,傳說是文成公主親自種植,世人稱為"唐柳"。
小昭寺
小昭寺坐落於拉薩城之北,距離大昭寺約一公里多,與大昭寺連稱"拉薩二昭"而馳名於世。小昭寺歷史悠久,始建於唐,史籍記載,大小昭寺是同時興建的,小昭寺的早期建築是仿漢唐格式,崇樓峻閣、金碧輝煌,極為精美、壯觀。可惜這座早期建築已不復存在,在歷史上,小昭寺幾經火災,幾度修復,在十年文革動亂中又遭到破壞,小昭寺是黃教格魯派上密院的修法之地。小昭寺座西朝東,建築物朝向東方,據說是文成公主悲思漢唐之故。
羅布林卡
拉薩市西郊有一座優雅秀美的園林,那便是原來達賴喇嘛的夏宮-羅布林卡,意為"寶貝園林"。這座佔地36公頃的園林建築,始建於十八世紀中葉,據史書記載,羅布林卡一帶原為灌木林,是拉薩河故道流經的地方,這裡河道曲折,水流平緩,一到夏季,岸柳倒映河中,風景十分秀麗,七世達賴在哲蚌寺學經期間,時常到此搭帳避暑,療養身體。七世達賴參政之後,當時的駐藏大臣稟承清廷旨意,為他修建了烏堯頗章,這是羅布林卡的第一座建築,七世達賴晚年又在烏堯頗章附近修建的格桑頗章,並把這個地方命名為"羅布林卡",並經清帝批准,七世達賴夏季便在格桑頗章處理政務。
羅布林卡的建造過程,以七世達賴興建烏堯頗章為始,十四世達賴修建達旦米久頗章為止,歷時二百多年,在此期間,大規模的興建活動一共兩次,一次在八世達賴時期,一次在十三世達賴時期,八世達賴時期擴建了辨經台、觀戲樓、湖心宮、龍王宮,以及閱經室等。十三世達賴修建了金色頗章和格桑德吉等建築。
羅布林卡最美的地方是湖心宮,這裡有一池碧水,四方花樹,堪稱園中之園,花開時節,池中的山定子、池西的山桃花、池南池北的梨、幸爭相吐艷,紅白交錯於藍天之下,令人心曠神怡。景區中的主要建築物是坐落在綠波之上的湖心宮及龍王宮,兩座建築裝修華美,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在八世達賴擴建時期,羅布林卡內大量地種植了花草樹木,從那時起,園內經常有計劃地栽植花木,這裡不僅有大量在拉薩地區常見的花木,而且有來自喜馬拉雅山南北山麓的奇花異草,也有從內地移植來的或從國外引進的名貴花卉,羅布林卡算是一座高原植物園。
唐蕃會盟碑
在拉薩大昭寺前面,矗立著一塊著名的"唐蕃會盟碑",由於唐朝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前後與吐蕃贊普締結了姻好關係,當時吐蕃稱唐為"舅",自稱為"甥",故此碑又稱為"甥舅會盟碑"。據史書記載,西元821年,吐蕃派使者到長安請盟,唐表示佔贊同。是年,唐命宰相和大臣十七人與蕃使盟於長安西郊,接著又派大理卿劉元鼎為會盟專使,隨蕃使入藏,在第二年五月於拉薩設壇結盟,至第三年正式立碑。
甘丹寺
甘丹寺為國內外的黃教六大寺之首寺,位於拉薩東達孜縣境內,距離拉薩約50公里。甘丹寺建造在旺波爾山的山上,海拔3800公尺,傳說旺波爾山像一隻臥著的大象,背上駝著甘丹寺,大象是佛家推崇的國政七寶之一,是吉祥的象徵。有人稱旺波爾山為王后嶺,遠遠望去,像仁慈的母親,把甘丹寺緊緊攬在懷中,優美動人的傳說,增添了甘丹寺的傳奇色彩。
甘丹寺建於西元十五世紀初,1409年藏曆正月初一,黃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在拉薩大昭寺創立默朗欽法會,集結八千多名僧眾,誦經祈禱,進行規模甚大的供奉活動。法會之後,宗喀巴率眾前往旺波爾山勘查地勢,興建寺廟,歷時年餘建成。1410年2月5日,宗喀巴被迎請到甘丹寺,主持盛大的開光儀式,並擔任第一任的甘丹寺池巴(主持),以後甘丹寺又經歷了九十五代池巴的經營,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甘丹寺的甘丹,是取'受樂知足'之意。
哲蚌寺
哲蚌寺是格魯派六大寺中最大的寺院,曾擁有僧人一萬多人,該寺位於拉薩西郊十公里處,依格培山而建,規模宏大,遠觀鱗次節比、輔滿山坡,入內巷道縱橫,宛如一座城鎮。該寺初建於1416年,由宗喀巴的弟子絳央曲結所建,只是當時規模很小,只有幾十平方公尺的小殿堂及七名僧人,七名僧人為祝願寺院興旺,互相在一起擁擠,以象徵僧人絡繹不絕。不久之後,就有人出資擴建,逐漸發展出七個扎倉。
措欽大殿是寺內最大的建築,經堂裡有一百九十多根的柱子,可容納七千到一萬名的僧人,是全寺僧侶集中誦經和舉行儀式的地方。扎倉中以洛色林為最大,可容納四五千人,其中阿巴扎倉為密宗扎倉、其餘均為顯宗扎倉。顯宗扎倉除有可供奉集體誦經的殿堂外,還各有辨經場。甘丹頗章為大達賴所居,五世達賴在未遷入布達拉宮時就住在這裡。這座在國內外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寺廟,曾為西藏佛教培育出大批佛學人才,僅是由三大寺推選出來的繼承宗喀巴法座的甘丹法王九十六人中,哲蚌寺出身就佔一半之多。
色拉寺
色拉寺在拉薩三大寺中是最後修建的一座大寺,與甘丹寺、哲蚌寺不同處,寺廟不是興建在山上,而是建在拉薩北郊的色拉烏孜山下,傳說山下原長滿了色拉(野玫瑰),因此得名。全名為色拉大乘寺,該寺建築雄偉壯觀,法定僧人五千五百人,最多可達萬人。
這座著名的寺廟創建於1419年,是宗喀巴的弟子釋迦益協從南京回拉薩後不久,受宗喀巴委派,主持興建的。他是宗喀巴的八大弟子之一,自幼刻苦鑽研各種佛法,後來再宗喀巴下當司膳,並拜宗喀巴為師,在宗喀巴的指導下,精通佛法,知識淵博,深受器重。色拉寺的文物和工藝品中,著名的有宗喀巴三師徒佛像、側耳細聽神態的文殊菩薩佛像和巨大的慈尊佛像。據統計,色拉寺有上萬個西藏本地製作的金銅佛像,還有許多從印度帶來的黃響銅佛像,另外,每個扎倉都有大量的壁畫、佛教經典、唐卡和法器。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8-28 22:2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581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