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er
|
分享:
▲
▼
Re:能否給我意見 ^^"
小弟才疏學淺..盡量把知道的跟大家講囉
第一個問題 目前很多的SATA硬碟還是用PATA橋接的方式 原因很簡單 因為SATA必竟是新的技術 新的東西本來就比較貴一點 像是LCD的DVI介面..明明就省了一個ADC..但是支援DVI的LCD硬是比VGA的貴 所以節省成本的方式就是用一個橋接晶片 把PATA的訊號轉成SATA 這樣的缺點就是在傳輸速度上沒有發揮SATA的150MB/s的優勢 甚至還會因為橋接的關係造成些許的效能損失 不但如此..這種硬碟因為標榜SATA介面 賣的比PATA的還貴.. 所以買這種SATA硬碟..不如就買PATA的吧
第二個問題 NCQ其實原理很簡單 我們知道一個檔案在硬碟裡其實就是以4KB或2KB為一個Cell散佈在整個硬碟的不同磁軌磁區中(NTFS或FAT32) 這也就是為什麼硬碟需要重組..其實就是把這些散開來的Cell都擺到附近的地方 這樣在讀取或寫入檔案的時候 那個磁頭就不用可憐的趴趴走了 但是因為其實Windows很常在存取你的硬碟(暫存啦, 虛擬記憶體啦, Delete的時候不是真的Delete掉,而是Mark掉而已啦, 等等的) 所以你可以發現你的硬碟沒多久檔案又會散的亂七八糟 NCQ就是為了減低磁頭跑來跑去的工作量(因為馬達這種東西總有壽命的) NCQ其實應該是算SATA II (300MB/s)的一項功能 但是有的在市面上的硬碟已經開始支援這種功能 像是剛剛版友所說的Seagte的還有Maxtor新的都有NCQ支援 但是很不幸的 要開NCQ..你的主機板的SATA Controller也要支援才行 以我的記憶..現在市面上買的到的支援NCQ的南橋應該只有Intel的ICH6 所以如果你買的是i915P/G或是i925X/XE就有NCQ支援 如果主機板上用的是板載SATA Controller..我印象中是還沒有可以支援NCQ的(最常見的是Silicon Image的3112, 3114或是Promise的晶片) 不過將來就會陸續出來..像是nForce4和VIA的VT8251南橋, ULI的M1573等等
NCQ的原理很簡單 講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說..硬碟的某一張碟片上從內到外有1,2,3,4,5個點 這五個點剛好是我要存取的檔案散落的地方 因為每個Cell都有link到下一個位址 所以如果依照原本link的順序 那麼硬碟可能需要以3-1-5-4-2的順序讀寫 這樣一來磁頭得辛苦的跑來跑去..速度也比較慢(硬碟最慢的就是磁頭移動所需要花的時間, 因為這是唯一不是電子式的部份, 而是機械式的) 所以如果我先把這五個位址解譯出來 把他先暫存起來..再判斷出一個最順的路(也就是不用讓磁頭趴趴走的路線,當然就是1-2-3-4-5了) 以這個路去走 那不但可以延長磁頭的壽命, 速度也會比較快
以上是講的淺顯易懂一點 不過可能跟事實有一點出入 希望有內行的板友來糾正..謝謝!
[ 此文章被Sander在2004-12-08 23:28重新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