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938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kent4111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头衔:夜市扛报纸夜市扛报纸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3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孩] 小儿骨科的疾病
幼儿对身体的不适,少用言语说出,不愿意走路,或者做某个动作就会大哭,都是小朋友表达身体不舒服的一种讯号。

慈济医学中心骨科黄盟仁医师指出,家长往往认为,小朋友是前些日子跌倒,受伤脚痛才不愿意走路,其实,是因为跌倒疼痛不愿走路,还是因为原本就疼痛才会跌倒,家长要多关心,多观察,才是预防、提早治疗的良策。

黄盟仁进一步指出,小儿骨科门诊,医师常要为父母做卫教宣导,因为,有些父母太过关心孩童的生长发育、担心儿童的骨骼问题,有时却又揠苗助长,太早让幼儿学步造成儿童O形腿,或是父母的观察能力过于薄弱,疏忽幼儿明显的骨骼发育不对称,而延误治疗时机。

黄盟仁表示,小儿骨科关心的问题可分为先天性、发育性及后天性,有的不常见,但有的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其中,除了常见的扭伤、骨折外,多为发育性的症状,值得大家多关注。

【先天性临床不多见 多数开刀可以治愈】
先天性疾病大部分原因未知,令人放心的是,一般先天性骨骼疾病在出生后即可明显看出,且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先天性肢体异常,如肢体缺损、畸形、多指症、并指症、内翻足、鸡胸、漏斗胸、斜颈、扳机指等,多数在出生时即可用开刀治疗。遗传性的疾病如软骨发生不全导致的侏儒症、成骨不全症导致的玻璃娃娃等,这些肢体变形往往会随年龄增加而明显,需要特殊照顾治疗。

【新生儿常见的足部异常】
内、外翻足是新生儿常见的足部异常,足尖朝上朝外、足根外翻,虽然看起来很明显,但绝大多数的小孩会自动痊愈。前足内翻,大多数也是会自动痊愈,严重的才需靠石膏矫正。但若是马蹄内翻足,也就是常称的螃蟹足,最好在出生数日内就用石膏矫正,轻者外观虽会与前足内翻相似,但不可轻忽,严重者则需开刀矫正,此外,有些还会合并髋关节脱臼,或是其他异常,需多注意。

【发育性问题多观察 多数成长时会自动痊愈】
发育性的疾病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症状,多数会自动痊愈。三岁以前的幼儿容易跌倒则是正常现象,但有些是骨骼构造异常,需积极治疗,另外,骨骼肿瘤多数为良性,但如果有红肿热痛状况,就需特别小心注意。

【常见发育性问题】
一、内外八字脚:外八字脚不一定都发生在二只脚,有的一脚外八,另一脚正常或内八,但大多数幼儿学会走路时便自然消失,内八字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小腿骨内旋,穿鞋矫正并无疗效,相同地,大多数的内八字也会自然消失,但要对儿童纠正坐姿,避免跪坐或臀部压着脚,才不会阻碍自我外旋矫正的机制。

二、扁平足:扁平足是站立时脚底没有足弓,主因是幼儿全身韧带比较松软,并不算异常,足弓过低并不会影响活动,多数亦会随年龄改善,用矫正器没有疗效,即使长大还是扁平足,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但若是僵硬性、会疼痛、导致足根外翻、足弓过高等就需要治疗。

三、O形腿/X形腿:大部分小孩在一岁前都会有O形腿的现象,到一岁至三岁时又会转成X形腿,有的角度非常明显,但大多数是在六、七岁时会改善,一般下肢成长后就会自然长直。

四、驼背:驼背分为姿势不良与脊椎侧弯异常,前者多多纠正姿势即可,侧弯角度过大时必须矫正,后者严重的就需开刀治疗,以免影响外观与心肺功能。而驼背、脊椎侧弯、骨质疏松等,矫正器或许是一个选择,但购买上还是要谨慎评估,毕竟台湾天气闷热,穿铁衣会有多种不适而无法久穿。

五、关宽节脱臼:最好就在新生儿期检查发现,早期用吊带治疗,可达百分之九十五治愈率,若是三到六个月后才发现可能需要石膏矫正、甚至开刀。

六、生长痛:发生在幼稚园到小学阶段,小朋友常在半夜痛得哭醒,发生的部位不固定,可能是小腿、大腿或膝盖,通常按摩、吃点止痛药后小朋友就又睡着,而检查也查不出任何异常,发生原因不明,排除其他问题的可能性后,便称之为生长痛,一旦小孩长大,就不会再发生,但若是疼痛部位固定、限于一腿、白天也会痛、有红肿热痛现象,就需查明是否为骨骼方面疾病。

【后天性问题 注意后遗症】
后天性多为外伤骨折、感染或是脑部病变造成,骨头有红肿热痛现象时,需注意是否被感染。

小朋友的骨折与大人骨折的处理有多处不同,绝大多数儿童的骨干骨折,未影响生长板时,只要方位对正,施以牵引及石膏固定,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疗效。若是关节附近骨折,很容易伤到生长板或是造成关节面不平整,多数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否则一旦生长板遭到破坏,导致生长停顿,就会造成肢体长短不一,或是弯曲的后遗症。

神经系统病变所导致的后遗症,如脑性麻痹、小儿麻痹的四肢挛缩变形,小儿骨科在治疗、复健、功能恢复上,扮演重要角色。而肢体弯曲、长短不一的后遗症可采用骨骼延长术或开刀切骨术治疗。

【小儿骨科的预防保健】
黄盟仁医师表示,先天性问题在临床上通常可以看得出来,多观察学步前小宝宝腿部、髋部肌肉对称与否,以及观察手脚长度,注意宝宝成长状况,因为许多问题及早发现,治疗将可采用伤害性较小,治愈率较高的方式。

发育期,多注意观察,适度矫正姿势,多数会自然痊愈,而最容易发生的骨折,在于预防,尤其是,小朋友溜直排轮或玩滑板车,追求速度感的同时,一定要戴上全套保护装置,减少事故发生,当然,不论大人或小孩,在骨头受到严重伤害开刀治疗时,配合复健,才能早日回到身体正常功能。

【选择专业医师 充分沟通了解】
遇骨头方面的疼痛,有些人会服用药物,但要避免吃到类固醇,找医师开处方才是上策。

黄盟仁说小儿骨科提供婴幼儿的照顾,是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儿童的骨骼就像小树的嫩枝,需要大家的关爱,因此,正确的观念、合理的评估,胜过急就章的治疗,相反地,过度保守与拖延,也会付出惨痛代价,所以,慎选专业医师与之充分沟通讨论,将是成功医疗不可或缺的成分。


[ 此文章被子恒在2004-12-01 08:06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香港特别行政区 | Posted:2004-12-01 01:0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18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