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24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oery520 手机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3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草药医大病
济世之道,莫先于医,而疗病之效莫先于药,所以医与药,对病人有 生死之责,非小事也。在本文「小小草药医大病」中,先介绍两主药 ──「黄(艸氏)」与「防风」。

首先引述一段历史小小医案:唐胤宗初任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时,柳 太后病重在床不能言,脉沉而噤,也就是上了年纪的人,病重不能进 食或说话,群医无束。古代的读书人,多懂医、卜、星、相之术,一 般读书人对黄帝内经素问、维经、本草等书无不涉及,胤宗也是博学 之人,当即向诸医提议,谓太后之病,既不能下药,宜汤气蒸之,因 此在太后病房,造黄(艸氏)、防风汤数斛,置于卧床之下,待数服药煮后 ,满房药气烟雾。按中医之理论,人之鼻通呼天,口通呼地,鼻以养 阳,口以养阴,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而受无形,口受有形而兼无形, 故柳太后之病若以有形之汤缓不及事,投以二药煎之,故汤气满室, 口鼻俱受,此非智者神通,否则柳太后之病不可回生。

黄(艸氏)

黄(艸氏),今人之俗称,又名黄耆,因其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之。此 药产之陇西兆阳者温补,其色黄白甜美,又蚕陵白水产者亦温补,七 月中开黄紫花,八月中采根用,其皮折之如绵,谓绵黄(艸氏),然有数种 ,白水(艸氏)(白水在陕西同州)、赤水(艸氏),功用并不同,黄(艸氏)味甘,柔 软如绵,能令人肥,苜宿根,味苦而坚脆,俗称土耆,能令人瘦,用 者宜加审之。

黄(艸氏),从现代医药的研究,其药性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小鼠I 型流感病毒、滤泡性病毒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能提高人血中CAMP .IGM.IGE水平,能增加人体白细胞诱导干扰素的产生能力,更能增 加天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其次黄(艸氏)对人和动物都有利尿作用, 特别是对实验性的贤炎有减少尿蛋白的功能,并能减轻贤病病变作用 ,更可以防治环磷酸胺所致骨髓有核细胞的显着下降,及外周血白细 胞的下降。

黄(艸氏)为什么有这些功能呢﹖因为黄(艸氏)根含有B-谷甾醇、亚油酸、亚 麻酸等,另外还含有三帖皂贰类衍生物、黄酮类衍生物、多糖、游离 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及胆碱、甜菜碱、香豆素及叶酸等,故其药 性极强。

黄(艸氏)气温,味甘,在中医用药对治上走肺经、脾经,其功能较多 而广,以补气固表,丈夫虚损,小儿百病,妇人子脏邪气,月候不匀, 五劳赢瘦,托毒排脓,利水消肿,主治中气下陷,血虚痿黄,食少便 溏,内热消渴,慢性贤炎蛋白尿、糖尿病,及头风热毒目赤、补肺气 、实皮毛、降低血压等。

古人所谓病非难治,唯一方难求。故中医在用药方面,药物配伍为首 要,主药之份量较重,分为君、臣、佐、使、次则助主药发挥强力功 能者药量较主药份量,再次则份量更少、故谓之臣、佐、使。现提供 数方如下:若有情况病因相似者,不妨一试:

失血体虚──

黄(艸氏)一两(30克),当归四钱(12克),水煎服之,三至五服即可感 受药力之功。(附注:在今日药量之计重方面,一般均以三克为一钱 )

表虚自汗──

黄(艸氏)六钱、白木三钱、防风三钱、五味子一钱。若非重病,三至五服 即可改善之。

糖尿病并发痛肿──

生黄(艸氏)六两、生甘草一两、天花粉二两、葛根二两、焙研为末,每服 二钱,早、午、晚一次。开水冲服或煎服可。

老人大便秘涩──

绵黄(艸氏)、陈皮各五钱,研细末,另外火麻仁二两研烂,以二碗水煎, 煎煮成一碗去滓,稍温即投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下黄(艸氏)、陈皮药 末、空心食前服之。必能收到良好效果。

今日花粉病流行,病者不妨用黄(艸氏)、防风、二药煎煮之,其药煎煮开 滚后,以小微火煎煮,可用鼻口对其药雾治之,约十五分钟,必可感 其余舒畅,但需有耐性,多次反覆吸之,或另加白芷、辛荑花、苍木 及薄荷,功疗可能更佳,待药水温凉后,亦可服之。

黄(艸氏)之配伍已简述,当然与其他药物配伍者,因篇幅之限,实难尽叙 ,现在再谈防风:

防 风

防风,为防治一切风邪所致疾病的要药,故以名之。属伞形科,为多 年生,高30-80厘米,生沙苑川泽及邯郸、浪邪。生于山坡、田边及 路旁,分布于东北、华北、山东等省,防风的根含挥发油。中医学上 以根入药,此外,四川、贵州、云南所产的川防风和竹叶防风的根, 亦可供药用。

防风性温,味辛,甘,在医理中归膀胱、肝、脾经。根含挥发油、甘 露醇、苦味。煎剂用的效果较好,有解热镇痛疗效,对实验性的关节 炎有抑制作用,在体外试验,新鲜关防风汁对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 菌,有一定的抗菌功能。

防风在主治方面,以解表袪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破伤风、四肢 拘急、经脉虚赢、风行边身,骨节疼痹,止泪及风赤眼,赢损盗汗, 安神定志,治三十六风,凡脊痛颈强,不可回顾,腰似折,颈似拔者, 乃手足太阳证,非防风不可。若补脾胃,非防风作引不能行,故防风 为一切风中要药。

古医中载,防风配合葱白能行周身,防风与当归、芍药、阳起石、禹 余粮配伍,能疗妇人子脏风。

现提供一般与防风有关的疾病配伍:

偏正头痛──

防风五钱,白芷五钱,研末冲服,或煎汤服亦佳。

妇人崩中──

(即非经期阴道炎大量出血)

用古代名方「独圣散」特效,用防风在芦头,烤红后研磨粉,每服一 钱,或将药末放入面糊,酒冲一同服下,或单位酒冲服,此方屡经效 验。另一方则将防风来加炒黑浦黄,两药份量相等,同服之,亦奇效 。

体虚身汗──面色光白者

防风、白木各四钱,黄(艸氏)七钱,水煎服之。

皮肤痛症,全身瘙痒──

防风、蝉脱各三钱苦参、地夫子、白癣皮各四钱,水煎服之。

霉菌性阴道炎──

防风、大(卓戈)、艾叶、地 月夫各五钱,水煎薰洗,每日一至二次,特效。

感冒伤风──

防风、羌活各四钱、荆芥、连翘、薄荷各三钱。若头痛则加白芷、川 芎、蔓荆子各三钱,如初感伤风,一服即妥,若感染伤风两三日,则 需药三至四服可愈。

以上仅提供一般性用药,最好看医生,中医则需经望、闻、问、切( 切脉)来诊断,若有服食中药不相应等,则无此必要。还有许多中医 用古方治病,不能收到疗效,非方之过,乃今日工业时代,不可能与 农业时代相比,药之份量必加重之。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10 06:09 |
ngk101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2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谢谢大大你滴分享,受益良多. 表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11 19:00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43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