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175 个阅读者
观星资讯》 观星气象 | 全天星图及月相 | 即时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钟 | 亲子观星会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eh23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鲜花 x113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自然科学] 首张中文版南极地图岛峰命名 孔子 康熙上榜
南极岛峰命名 孔子、康熙上榜

大陆新闻中心/综合报导


大陆明年九月将向全球发布首张中文版南极地质图,这张地图包括格罗夫山区四十六座以中文名称命名的岛峰。

大陆国家海洋局自去年九月开始,在网路上公开为四十六座岛峰征求中文名字,候选名单划分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山峰、江河湖海、动物和植物九大类,其中,孔子、康熙、曹雪芹、王羲之、李四光、泰山、黄河、龙和松分别名列各个类别榜首。

此次网上投票结果,须经大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召集专家研讨修正,然后上报国际南极地名资料库备案,最后经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大地测量与地理资讯工作组确认后,才能得到国际认可,并正式出现在南极大陆的地图上。

新华社报导,负责「南极普里兹带1:50万地质图」的大陆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赵越表示,南极格罗夫山区,是中国人首次进入并独立完成在该地区考察,因此,国际南极事务委员会授权大陆对格罗夫山区的岛峰命名,并绘制成1:50万南极格罗夫山区地质图,这也是全世界第一张细致描绘格罗夫山区地形、地貌及地质状况的地图。

赵越指出,南极大陆虽是人类共有的财富,然而翻开南极地图,一千三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的冰雪高原和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南极海域,几乎已经被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占尽,少见以汉语命名的岛峰。

自一九六一年南极条约生效以来,各国对南极的主权和领土要求暂时被搁置,科学考察成为国际南极活动的主导;澳洲、英国等国家一直在南极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不断出版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

赵越认为,大陆在南极洲的地质调查和制图,一方面可以深化大陆在极地的科学考察;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在南极事务中的政治和外交地位。

大陆出版的南极地质图,范围涵盖整个普里兹湾—格罗夫山区。目前,考察所得资料和岩石样本已随大陆南极科考队的「雪龙号」回到大陆,下一阶段将进行制图工作。

赵越表示,整个制图工作将于明年三月完成,然后送交相关部门审批。明年九月,国际南极地学大会在美国举行,大陆将在会议上正式向全世界发布中文版的南极地质图。

【2006/03/30 联合报】 @ http://ud...om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数位联合 | Posted:2006-03-30 14:51 |
Yeh23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鲜花 x113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大陆站稳南极 竞争第一步

记者汪莉绢/综合报导


大陆近年致力南极科学考察,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前几天才返航大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惠根指出,海底、月球和南极是目前世界各国竞争最激烈的三大资源地,未来各国在南极享有资源份额,可能由其对南极科考事业的贡献度决定,因此积极推进南极科学考察,在南极站住脚,是大陆的必然选择。

南极资源丰富,被各国视为下世纪竞夺资源的地域。自一九八四年展开南极科学考察后,大陆一九八五、八九年在南极建立「长城」和「中山」两个南极站。迄今为止,正式派出南极科学考察队二十二次,四次深入南极腹地,花费九亿多元人民币,不仅在国际南极科考研究占一席之地,也取得对南极事务的发言权。

据大陆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资料显示,大陆计画近几年花费五亿元,实施南极科学考察的三大硬体改造专案;包括重建「中山」和「长城」站,改造「雪龙」号以及改造用于极地科学考察的上海基地。

此外,大陆也计画在南极内陆的冰盖最高点—海拔四千三百多公尺的「冰穹A」建站,这将是大陆在南极建立的第一座极地内陆站。

南极面积五千四百万平方公里,冰雪储量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百分之七十二,对解决人类淡水资源危机有很大吸引力。另外,南极蕴藏着比北极更丰富的资源和能源,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和煤田、丰富的海洋生物(特别是南极磷虾)和油气资源等。

杨惠根去年底接受「大连晚报」专访时,直率地指出,决定未来南极资源利益分配的,不仅取决于投入的多寡,也要取决于一国对南极地区的科研贡献。比如历经多次国际会议讨论制定通过的「南极矿物资源管理公约」就明确规定:一个国家可在国际南极开发中分享的经济利益份额,取决于该国对南极科学的投入和所作的贡献。

杨惠根说,为了在南极问题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甚至一些小国也千方百计地前往南极建站插旗;丧失在南极的科学考察基地,就丧失二十一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二世纪的资源开发空间。

不过,杨惠根也指出,虽然大陆南极科学考察二十年来,获得许多成果,但体制和经费还面临一些难题。因经费不足,极地人才流失严重,他建议当局应尽快确定极地考察的常规编制和资金投入,并立法保障,确保南极科考稳步发展。

【2006/03/30 联合报】 @ http://ud...om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数位联合 | Posted:2006-03-30 14:58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86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