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463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lstaringl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特殊贡献奖-2
头衔:八宫旋斡天为体八宫旋斡天为体
版主
级别: 版主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版区: 孔明神数解签, 手面相
推文 x2613 鲜花 x974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1
中医阴阳球模型引起的思考
  中医阴阳球模型引起的思考

作者:包巨太 图娅

一、太极图模型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系辞》,太,大也,极,无极,无限之谓。太极指天地混沌未开之先的原始状态,太极即太始是宇宙的最初本原至高无上的本体,而太极图则可视为象征宇宙演化的模式图。标志着宇宙万物的化生和演变,也象征着人体的生命曲线。人与自然是相顺应的,太极图既反映了宇宙日、地、月、的阴阳消长规律,亦为人体阴阳盛衰消长的象征。

  二、“中医阴阳球”模型
  “模型”一词,在西文中源于拉丁文的Moduius,意思是尺度、样本、标准。所谓模型法就是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形(即被类比的物件)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随着模型法的发展,模型以超越了作为客体的模写、样本这个范围,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科学抽象。
  从古人的自然观和宇宙观可以看出他们在利用阴阳学说研究自然界和人体时,心目中是有一个模型的,画在纸上的是太极图,即太极图阴阳模型。这个模型应该是阴阳太极球模型,图形所表述的不是画在平面上的“圆”,而应是“球”。是一个球的模型,我们将其成为“中医阴阳球”。

  三、阴阳球模型的几何意义
  阴阳理论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基本量,称之为阴与阳。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空间,作为反映它的一个模型可以用一个“球”来表示。从中国古代人们对“天”的认识可以找到有关的证明。
  阴阳理论是构成中医理论的基础,虽然是中医阴阳以人为研究物件,但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中医阴阳的模型也是一个“球”这是约定俗成、不言自明不需论证的。
  阴阳球中两个基本量的相互关系
  1.对立与统一的性质:球中有两个相互对立的量,这两个量之间有相互吸引、相互控制的作用力;和相互脱离、相互排斥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力的相互作用使阴阳处于平衡状态,推动阴阳和谐有序地在球内运动,体现阴阳的对立和统一。
  2.相对平衡的性质:首先我们认为这个球体内部的空间由无数受阴与阳两种力量作用的质点构成,在球中这两种相互对立的量处于平衡状态时,两个力作用在空间中的某一个“质点”上,这个“质点”就是阴阳两种力量的平衡点,表示球内阴与阳两种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力在这个点上处于平衡。
  3.消长与转化的性质:这个表示阴阳平衡的“质点”在球内没有一个固定的位置,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现着周期性的运动。我们认为在“球”的最大的切面上能够完整地反映出这个运动的全貌。(见插图)
  总之,阴阳球内阴与阳两种力量之间的平衡,有一个平衡点。阴与阳的不平衡在球内有无数个不平衡点。阴阳球是由这些平衡和不平衡的“点”组成的空间构成的。阴阳反映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因此平衡点的运动轨迹呈“S”形。

  四、阴阳八纲与中医药
  1.八纲,就是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八个辨证纲领。它能较为完整地反映出中医的辩证法思想与哲学阴阳思维模式一脉相承,只不过它作用的对象更具体一些,主要是人的疾病的状态,特别是对人的病理情况的辨证,基本上从哲学的层面下降到具体的医学层面,以医学的临床治疗为主要研究内容。
  2.阴阳球模型与中医八纲相结合,其中以寒热、表里和虚实为三个座标参数变数建立坐标轴,根据中医原理从寒热、表里和虚实三个方面调控人体的阴与阳的状态。其中“S”形的曲线是表示当人体阴与阳处在正常的平衡状态时,阴阳质点描述人体按照阴阳运动规律在空间中留下的运动轨迹。这个空间中在“S”曲线之外亦分布着无数个阴阳质点,这些点表示人体正处于阴与阳失衡的某一个即时的状态。我们认为通过三个坐标轴可以确定这个阴阳失衡点在空间中的位置。
  3.八纲是一个由寒热虚实表里三个坐标轴组成的立体坐标系。这个坐标系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健康或生病的人在同一时刻上的三方面的中医生理或病理的数量状态,每个轴分别以热,实,里(阴阳属阳)的方向为正方向,常见的中等程度的病变给与数量值1,然后由其轻重进行增减的类推,比如一个寒热正常轻虚症重里症的病人,他的位置就可能是(0,-0.7,1.3),当然就目前的操作我们是很难为所有应用中医的人给出一个统一的赋值估计的标准,但既然只是初步的尝试,也许做得不很精确,仍还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如果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那么最好的类比应该就是西方现代医学常用的心电图观测与用听诊器诊断,对医生会诊时预测的精确程度影响:用听诊器时候,按诊断的步骤进行操作,但有时会面临共同问题即是同样的现象到了不同的医生那里可能有不同的纪录,结果导致一个医生的病例或医案到了另一个医生那里就听不清楚或至少是要靠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之上“悟”,才能搞明白。每一个医生的经验和悟性是不同的,因此,对同一病历和医案的讨论常常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能在同一平面上进交流,这样大大降低可参考度。但心电图出现却能提高原来的第一手资料的无偏性客观性,大家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参考标准。这虽然对目前中医的诊断似乎听起来象天方夜谭(因为四诊法原本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质,所以也看似很难达到像机器纪录一样客观),但从长远的角度看,诊断,作为医学常用的对疾病事实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观测判断,其操作的标准化无疑随着现代人对疾病了解的精确追求而越发显得重要。这一点不光是针对西方原生的现代医学,对中医学也是一样。只有有了可靠的观测,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得到必要的统计规律,才使得科学的标准化预测、治疗有了信心的来源,在这一点上,与其说今天的中医为过早地先于西方走入“个性化”时代而值得沾沾自喜,其实倒也不如说是更应该及时停下来反省一下自己在科学规范化的发展史上所落下的差距,补上有关“标准化”内容的一课。
  在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其中体现了对传统中医学语言甚至思维模式上的改造和转变,但这实在是不足为奇的:正如美国着名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学家库恩(Thomas Kuhn)其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指出: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可作这样的概括: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一—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在当代的新一代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中医学者都把目光投向“中医转型”具有重大意义的宏伟历史命题的同时,以何种方式实现中医现代化科学化这一关键的“范式转变”也无疑作为最其中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今天面对中医学发展的最核心挑战与难题,似乎却又不是范式的改造而毋宁是范式的长期不完善甚至缺失。换句话说,中医学在其长期发展中虽以强调医生的个人经验和对患者实际情况的对症下药见长,但在学术交流方面长期缺乏一套简明、统一特别是严密精准的学术语言,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者间的交流特别是在关键问题上达成严密共识以推动完整的学科知识的进步。这一点上,对医学和临床上常用的概念界定模糊和缺乏实际的测度标准,一直以来陷学科整体于尴尬的“前范式”阶段,甚至引起外界的误解和质疑,以为在这样的语言下写就的,将十分可能与当年的“占星学”或“炼金术”式的潜科学记录甚至伪科学和巫术并无二致。
  当然,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核查和梳理机制以及与外部的交流,今天保留下来的最早的关于中医学原生态知识的记录当中粗陋和受时代科研条件局限而产生误导的地方也在所难免,在这里,我们一方面不能苛求古人具备我们今天的先进科研条件和与之相匹配的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精神;但另一方面,将古老的资料加以规范化系统化的整理将无疑大大有助于今天的我们以更加完美的眼光审视过去,通过发现并排除其中的不和谐而最终走向更高层次的和谐,我们相信,正如库恩借范式的历史演化说明了科学发展的动态的历史结构。按照他的观点,理论体系只是科学研究的成果,仅凭理论体系不能说明科学发展的本质方面;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 或“成熟标志”,并通过其新旧更迭不断推动科学观念的革命和实质的进步。中医学需要走入范式,就应该先从研究一门独特而精湛的语言开始,而那将不是中医学本身的终结,相反,它启迪了一门新科学的诞生,并通过它,呼唤以后不断的欣喜和未来!
中医阴阳球模型引起的思考


转戴于:http://www.webhospital.org.t...eyword.html


[ 此文章被ylstaringl在2006-04-25 09:03重新编辑 ]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0 (by 牛奶牛) | 理由: 请附上转贴处的网址



地理之法实与命、气数相符盖地有。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4-24 18:3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912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