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7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_tsung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鮮花 x8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要踏入手排殿堂,從了解手排變速系統開始!
引擎辛勤工作所換得的珍貴馬力,怎可浪費在自排變速箱液壓轉換中!一句話道盡手排與自排車款的輸出差異,為何會有此差別?機械結構的不同,你當然不可不知!
相同車款搭載著相同的引擎動力,在手排變速箱與自排變速系統的不同搭配下,將會有不同的性能表現,原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手排變速箱的結構不僅比較簡單,更是比較直接。
由於車輛動力經由引擎輸出後,並不是直接傳至傳動軸上,還需經過變速箱的齒輪轉換。而會有此設計,主要是透過變速箱中的多種齒輪組合,產生動力放大的效果。此原理可以藉由變速自行車獲得解釋;由於人力有所限制,但為求得更佳的性能表現,因此加入了變速系統,在小齒輪搭配下,以相同的腳力卻可換取輕快的加速力道,但卻無法獲得較快的速度,而在起步後要求得更快的速度,則需換為大齒輪,同樣在一樣的腳力驅動下,卻可擁有更快的速度表現。
同理可證,車輛上的變速箱便是透過大小齒輪的組合,讓車輛可於起步獲得所需的較大動力,而在車輛移動後的慣性所致,在一定的速度下,加速所需的力道便無須如同起步般的強大,因此在齒輪的變化中,可搭配不同速度所需的動力輸出,以造就完整的加速過程。
手排變速系統中,引擎曲軸將動力通過離合器傳至變速箱的輸入軸,經過變速箱中的齒輪傳輸後,再經由變速箱輸出軸傳遞至傳動軸中,便完成了引擎至車輪上的動力傳遞。因此駕駛在踩下離合器後,離合器將引擎曲軸與變速箱輸入軸切開,引擎動力與變速箱呈現不接合狀態,變速箱在無動力貫入之時,駕駛將排檔桿撥至所需檔位,透過排檔桿與變速箱連結的結構傳遞,主齒輪便被切換至選擇檔位齒輪的位置,在駕駛手部份完成換檔動作後,腳下的離合器一放,引擎動力與變速箱再度接合狀態,動力便可傳至車輪上。
由於手排變速箱是機械結構的金屬齒輪硬碰硬的直接接合,因此動力傳輸僅於齒輪咬合間些許浪費,雖然無法將引擎輸出動力全盤的傳遞至車輪上,但以目前車輛科技發展而論,此變速傳動系統已是最不浪費的設計,且相較於自排變速系統,動力傳輸絕對較直接。
此時讀者絕對會疑惑,為何自排變速系統會浪費比較多引擎輸出動力?由於手排與自排變速系統的差異,就是在於更換齒輪的媒介不同,而此等差異,正是動力傳遞的最大關鍵…


在深入了解手排設計原理後,再輔以自排變速系統的設計差異,絕對更可清楚了解到手排系統低損耗、高傳輸效益的優勢。
雖然自排變速箱大體上來說,仍與手排變速箱相同,但在「省力」的考量下,多出了扭力轉換器與自動變速箱油兩大主要差異結構。在自動變速系統中,當駕駛排入的前進的D檔模式後,檔位的選擇,則就交就給了具有「人工智慧」的電腦與偵測器來負責。
而電腦作動模式則有賴於偵測器的判斷,透過偵測器所偵測到的各項資料,其中包含有車輛速度、駕駛人油門踏板深度與車子水平角度(以判對車輛是否處於上坡或下坡中),上述各項資料經過電腦分析後,迅速的與引擎監控系統連結與溝通,在分析引擎出力狀況,決定是否需要升降檔,以選擇最合適檔位。
而在換檔動作中,如果電腦決定要進行檔位變換,變速箱中的扭力轉換器便會立刻作動,扭力轉換器中的自動變速箱油就開始流向變速箱內,並依照變速箱內的油路安排,流向電腦選擇的檔位,並負責驅動該檔的檔位齒輪、變換齒比與傳輸引擎動力等工作。雖然在現今科技發展下,電腦運算過程極快,訊號傳輸也相當即時,但由於自動變速箱油流動仍需時間,且透過此液壓油的動力轉換,在動力傳輸上,當然比不上硬碰硬的齒輪契合,因此自排便速相的傳輸效率無法等同於手排變速箱,更由此可獲得證明。
至於一般消費者在許多雜誌中,皆會看到有關於齒輪比與終傳比的相關名詞,到底這些名詞與引擎輸出功率有何相關之處?自排系統與手排系統又如何與這些齒輪比搭上關係?當然還是要繼續看下去…


相信許多車迷朋友,在了解一輛車款的動力數據同時,也會研讀到扭力峰值的表現,不過在一般的kgm格式下,縱使如頂級的超級跑車,峰值扭力最多也只有一百多kgm,如何能驅動一輛一噸多、甚至是兩噸多的車輛呢?當然倚賴於變速箱中的齒輪作放大效應囉!
由於引擎轉速動輒數千轉,如果直接將其轉至輪胎的轉數,過快的表現,將會有可能讓車輛「飛」起來,因此變速箱中的齒輪更肩負著引擎輸出的轉速降低的功能。透過變速箱中大小不同的齒輪相搭配下,可有效的降低引擎輸出的轉速速度,且可藉由此搭配,將扭矩放大,且由於齒輪的圓周比就是半徑比,而轉速降低的比率及扭矩放大的倍數,都恰好等級兩齒輪的齒數比例,這就是所謂的「齒輪比」。
或許此過於艱深的理論,一般讀者無法了解,因此舉例說明。在一輛汽車於3000rpm轉速時具有20kgm的扭力輸出,而變速箱中的小齒輪為15齒,大齒輪為45齒,經過小齒輪至大齒輪的動力傳輸過程中,轉速將降低1/3(15/45),因此轉速降至1000rpm,但扭矩則放大三倍,達到60kgm,便是此道理。
此外,引擎在輸出扭力後,於變速箱中需經過兩次的扭矩放大,第一次就為變速箱的檔位作動,第二次則為最終齒輪比的因素(或稱為終傳比)。舉例來說,如果一輛車的一檔齒輪比為3.2,最終齒輪比則為4.0,引擎峰值扭力為15.0kgm/5000rpm,則第一檔的最扭力經過兩次齒輪放大後,為15.0x3.2x4.0=192kgm,較原有引擎輸出放大了12.8倍,不過此時還需再除以輪胎半徑尺寸,方為實際輪上推力。
不過由於機件傳輸上仍有些許的動能損耗,因此實際傳至輪上的動力並不會如同上述公式般準確,而此時機件的損耗便是手排變速箱與自排變速箱的最大差異。在手排變速箱中,由於齒輪間的傳輸皆依賴最原始的接觸原理,因此傳輸效率約在95%左右,而自排變速箱透過液壓油的傳遞,動能損耗更為明顯,傳輸效率只剩下88%,且無論是自排變速箱與手排變速箱,皆須再經過傳動軸約98%的傳輸效率再次降低動能傳遞,因此到輪上的動力,皆經過了多次折扣。
但在手排與自排兩系統的比較下,手排變速箱的動力傳遞遠較自排變速箱傑出,因此也難怪在相同的車輛與引擎動力條件下,手排車款遠較自排車款來得快速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6-01 01:0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129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