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7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襲人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2 鮮花 x38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古文][分享] 石鐘山記-蘇軾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酈元以為下臨深潭, 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 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 得雙石於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 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猶疑之。石之鏗然有聲音, 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鐃之 德興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於亂 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空)(石空)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 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 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雲霄間;又有若老 人(亥欠)且笑於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 而大聲發於水上,噌(口加「雄」去准)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 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焉,涵澹澎湃而為此 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 多竅,與風水相吞吐,(穴款)坎鏜(革答)之聲,與向噌(口加「雄」 去准)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口加「雄」 去准)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穴款)坎鏜(革答)者,魏莊子之的、歌 鐘也。古之人不餘欺也。」  

事不目見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 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 雖如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歎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沒有愛情的時候是寂寞的.
擁有愛情卻無法自由呼吸.
但我們都不願因窒息而放棄,是嗎?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6-06-15 18:22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209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