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92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eh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5 鮮花 x113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天疱瘡急性期 中西醫並治
【鄧正梁/內湖天明中醫院長】

天疱瘡是一種免疫功能紊亂引起的嚴重大疱性皮膚病,特徵為在正常的皮膚、黏膜或紅斑上出現難以癒合的鬆弛性大疱,全身症狀嚴重,甚至危及生命。此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常以中老年患者居多。

西醫學認為本病是一種自身免疫疾病,許多原因會誘發,如藥物、物理因素(如燒傷)、合併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重症肌無力等)、某些腫瘤(淋巴瘤,乳癌、肺癌)等。無論何種因素引發天疱瘡,天疱瘡抗體都是發病誘因與疾病發生之間的關鍵因素。

西醫認為及早、足量使用類固醇是治療的關鍵,可酌情運用免疫抑制劑和使用抗生素預防和治療感染,並注意皮膚的清潔與護理。

中醫學認為天疱瘡總由心火脾濕內蘊,外感風熱毒邪,阻於皮膚而成,在夏日時尤為明顯。心火旺盛,熱灼營血,日久化燥,胃液虧損,故病之後期,多致氣陰兩虛,陰傷胃敗。如《外科正宗》所言:「天疱瘡,乃心火妄動,脾濕隨之,有身體上下不同,寒熱天時微異。上體者多於風熱,宜涼血散風,下體者濕熱多於風熱,宜滲濕為先。」

天疱瘡在急性期病勢急重時,宜採中西醫結合治療,控制病情。西藥首選類固醇,而中醫認為此時「火旺毒盛」,以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為宜。

天疱瘡由於多採類固醇治療,同時大疱潰破後往往引起糜爛面較廣泛,患者抵抗力差,容易繼發性感染,因此預防和治療感染非常重要,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在疾病的慢性期與後期,長期的熱耗傷氣,治療應以人參、麥冬等益氣養陰的藥物為主,改善免疫力。中西醫結合治療,可降低類固醇與免疫抑制劑的用量,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作者亦為外科專科醫師、中醫博士)

【2006/07/15 聯合報】 @ http://ud...om

http://www.udn.com/2006/7/15/N...405722.shtml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6-08-02 21:0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31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