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59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only_1109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 鮮花 x1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羊群的反擊-股市集體訴訟
7月,南方,合著瓢潑的大雨,證券同行西湖邊研討。就在周五,股市暴跌,這是連續的第四個深跌之日。各位同行大都平心靜氣,談論著這回股票的深跌。

就在這次大跌中,許多機構年終利潤化?泡影,部分機構虧損嚴重,更有一些地下基金被打爆了倉。嘉賓中一某國外私募基金掌管人座談時著重談到職業操守:"掌管資金時莫要同時操作自有資金,否則委託人資金套牢不說,身家性命也套在其中,那將會是如何地苦不堪言,哪能象此刻股市大跌還來西湖邊盡情研討"……?人哄堂大笑。

從表面上看,從業人員與散戶略有不同。此次大跌令?多散戶恐懼,相比之下,許多業內人士身經百戰,經歷多則恐懼少。但正象鴨子悠閒浮于水上雙腳急蹬于水下卻不?人所知,平靜也僅僅區別於表面,平日活躍的氣氛此刻??人長時間的沈默所取代,暴跌的巨大殺傷力由此可見。此外,更令人不安的是:?同行對市場表露出一種普遍的對股市的擔憂,這是股價之外的對股市整體結構的擔憂,包括國有股的減持定價、不同股東平等權益的體現、銀行的即將上市所引發的對銀行不良債權的思考、我們股市的定位……之所以擔憂,是因?大家都知道"積重難返"這個詞的意義。

"積重難返"源自於"包裝","包裝上市"始自97年,並逐漸成?各券商的投行部發行承銷的常用手段。到了98年,雖然出現過南方摩托等公司已難以支撐但股價仍頻頻走高的現象,但"包裝"就整體而言還是正面多於負面意義。至99年下半年,市場開始出現了"過度包裝"字樣,部分新股二十幾元的價位,上市不久業績就只有幾分錢。終於,紅光的虛假上市案使"包裝"一詞成?了?矢之的……97年至今已將近4年,4年的包裝和過度包裝之後,股市中都遍佈了怎樣的一些公司?

積重難返,許多人在擔心這個市場將終有一日積重難返。從國外證券市場的培育和發展歷程看,當市場風險過度積聚、積重難返時,那將是階段性的崩潰或是長期性的低迷以時間來消化,無論以哪種方式進行調整,整個市場、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都將遭到極大的打擊。

上升的途中常是高奏凱歌,凱歌中成功的經驗被總結,而蕭條和衰退會帶來沈悶和沈默,衰退的沈默促人反思。始自99年5.19的迄今兩年牛市的結束、連綿陰跌後的持續暴跌,隨著上市公司包裝華麗的外表被無情撕破,創痍凸現,在目前這個階段這個程度上,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我們的股市究竟是什??

機會與風險共存時,股市會吸引大量的參與者,但當這個市場主要是?了承載,?了將社會經濟中一時不能予以解決的問題、長期形成的問題一律予以笑納,再由市場的參與者以時間來消化,那?這個市場並不是完全意義的市場。

1997年起,民間就流傳了股市是?國企造血的抽血機。作?"目光不能長遠"的散戶,他們看到的是一隻只新股的快速發行,看到的是新股順利發行成功上市後接踵而來的潦倒的報表,看到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股價,聽到謠傳某某上市新公司水電費長期拖欠被斷水斷電,他們驚訝於帳戶內的巨幅損失和深度套牢,親人責怪的眼神話語中他們無法?頭……濫竽中難以百裏挑一地找到樸實無華的真正白馬,面對行欺騙半欺騙行?的國企以及親手精心包裝的券商、仲介機構他們怨恨,他們開始懂得再濫的公司只要有手段可以無縫地順利上市,他們詫異於地方政府地稅局竟然也會聯手造假,幾年中漸漸習慣了股市中充斥著原本要虧損要破?的國企,是股市的力量使它們存活於彌留之際,終於,他們明白了新股要發股市要炒,?多地被股市教育再教育的過程中他們終於醒悟這同樣是地雷陣需要大無畏的勇氣……

散戶隊伍的構成是最令人擔心且寒心的--部分自謀生路的下崗職工(每日到證券營業部蹲點上班,此次同樣早9晚5的辛苦卻不能做到有所收成)、頭髮花白的退休者、收入不高的國企職工、機關工作人員……非高?、中?階層佔據著股市投資者隊伍中的多數,股市相當程度上是投機求賭之地,但這竟然成?了他們夢以謀生的工具!大量的非專業人員未經培訓直抵沙場,這種博弈對社會構成了極大的潛在非穩定因素。

"散戶",這一佔據了股民絕大多數的群體處於股市中最不利的地位,是操盤手眼中的跟風者,受吹鼓手的愚弄,是國內股市中被鯨吞蠶食的物件,這是?什??是因?經濟學原理中?多參與者的金錢遊戲中注定只有少數人才能勝算,所以注定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廣大散戶都將成?失敗者成?奠基石?是因?相反理論中與大?相反會贏得更多的獲勝幾率,大?是羊群,在趨勢的兩端是盲從和錯誤的代名詞?是因?他們缺少專業知識專業培訓因無知所以注定會一敗塗地?這些理由充分嗎?不!更實質的理由是殘酷的:是我們的股市我們的上市公司從質上論從整體論並非增長而是倒退:如果將股市比作餅,我們的餅沒有越烙越大而是越來越小,饑荒中搏食者難於共處引發殘食;如果將股市比作池塘,池塘的水正在越流越少,抽水乾涸的過程中,大批魚在瀕死……一切似乎難以改變,等待、抱怨、上告媒體,如投石落水般平靜;失意、沈默、認同,在刀刃上舐血,不求撼樹之志。

我們需要一種力量以使現狀得以改變,需要一種力量以使市場的參與者的權利能夠得以保障。這應該是一種強大的監督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何處,難道僅僅來自與市場的監管者?作?市場的參與者,面對市場中的欺詐、違法,沈默顯得過於消極,魯迅提過"怒其不爭",主席說過"人民群?具有改變現狀改變歷史的巨大力量"。在構詞結構上,"群?"與"散戶"是迥異的,"群"在於聚集,在於廣泛性,在於其凝聚力。改變"散"而以"群"的面貌出現,效果將會截然不同,表現在股市中,就是股民的集體訴訟!

在這方面,大洋彼岸的美國股民做出了成功的表率。

1994年,兩名美國教授調查了美國券商代理納斯達克股票的交易,他們發現:當時納斯達克股票的小數報價以1/8的倍數?交易單位,然而券商在接受客戶委託時只接受1/8的偶數倍數報價,餘下的1/8零頭則被券商隱瞞而據?己有。如此積石成山,總額驚人。在此調查的基礎上,1996年美國?多股民參與集體訴訟這起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股價操縱案。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與司法部的協助下,經過歷時兩年的漫長訴訟,1998年,Painewebber、JP摩根、萬全證券、所羅門美邦證券以及美林證券等華爾街28家知名券商向逾百萬1989年至1996年間受矇騙的納斯達克投資者支付10億美元罰金以換取原告撤訴。除去郵寄及各種費用,投資者最終拿到的賠款金將近9億美元。以賠款額計,這是美國歷史上達成和解的最大宗集體訴訟案。2000年底,近125萬名原告拿到賠款賬單,賠款額從25美元到1100萬美元不等,其中85的訴訟者?個人投資者。近125萬名原告都獲得了全額損失賠償進行賠償的同時,1999年,28家被控操縱價格的美國券商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處以2600萬美元罰款及沒收非法利潤。受上述集體訴訟案成功的鼓舞,此後美國中小投資者紛紛拿起法律武器就大型投資銀行、知名上市公司的違法行?提起訴訟。!

美國股民集體訴訟的風起雲湧,令?多作假的上市公司、券商、仲介機構不寒而慄。2000年11月份,3Com就因?故意隱瞞1997年用73億美元收購 U.S. Robotics公司的資訊而被股民聯合告上法庭,最後不得不?此支付2.59億美元的賠償;2001年4月24日在Marimba公司集體訴訟案中,著名的摩根-斯坦利財團、波士頓第一信用銀行和Bear Stearns投資公司被指控哄?前者股票價格近4倍。此外,還有部分上市公司被指控故意隱藏公司實際狀況、發佈虛假公司資料。據斯坦福法學院統計,2001年前6個月,美國各級法院共受理89宗涉嫌證券欺詐的集體訴訟案件。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將有可能打破1994年創下的全年231宗集體訴訟案的記錄。

從美國股市操作的經驗看,對於證券違規欺詐者提請的集體訴訟以及集體訴訟所伴隨的鉅額賠償,將成?高懸於證券違軌欺詐者上方的達摩克利斯利劍。相信在追逐利益的金融證券市場中,與出於道德的良知相比,利劍是更?有力的手段。經濟利益是市場化的經濟中最有效的調節工具,當違法構成的賠償風險遠大于違法收入時,非合理性的風險收益比自然會令違法者望而卻步。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一個日漸成熟的市場,應逐漸追求以經濟利益來約束來調節,給守法者以保障給違法者以懲罰。

就股市的監督者身份而言,在股市?國企改革服務的同時,證券監管部門嚴厲打擊證券違規和欺詐行?以保護各方投資者的利益。十年的股市發展歷程中,國家部門的監管在我國股市監管中幾乎佔據了全部的內容。而現在我們認識到這些是遠遠不夠的。是的,國家部門的監管只是監督的一個方面,監督的另一方面要由股市?多的參與者來實現。作?股市的投資者,其功能不僅僅是追逐市場差價抑或投資,還包括積極行使股東監督這一重要職能,只有這樣我們的監管體系將更加全面,監管也會更?有力。

監督不僅是公益性、是道德、是責任性,它更是經濟性的。股市中的集體訴訟標的金額巨大,勝訴後股民獲得賠償的同時律師事務所也將獲得高額代理費。正是在如此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美國的集體訴訟獲得快速發展:諸如Milberg Weiss Bershad Hynes & Lerach LLP、Schiffrin&Barroway,LLP、CauleyGellerBowman&Coates,LLP、BernsteinLiebhard&Lifshitz,LLP、Bull&Lifshitz,LLP、WolfHaldensteinAdlerFreemanandHerzLLP、MarcS.Henzel、Stull,Stull&Brody等律師事務所專營、代理集體訴訟,訴訟案例日漸增多,根據斯坦福法學院的統計,短短的6個月中,美國各級法院共受理89宗涉嫌證券欺詐的集體訴訟案件。在?多集體訴訟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較?完整的集體訴訟程式,相應的訴訟手段求證方法也有了很大提高。美國集體訴訟中的?多經驗可供國內同行借鑒。

鑒於國內證券相關立法的完善尚須時日,國內的集體訴訟道路將會時有坎坷顛簸。能否保護弱勢群體反映著一個社會的進化程度,能否真正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代表著一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水平。如果中小股東的權益尚不能保護,如果股東間的平等權益尚不能體現,如果欺詐和違法行?尚未受到嚴厲懲處,又怎能說我們的市場是公開公平公正的??了我們的利益不受損害、?了我國證券市場的更加健康、規範,股民的汪洋大海、律師、證券業從業人員正在努力著、嘗試著……相信努力會有回報,相信受矇騙的錢不會白丟,相信集體訴訟之路會愈發平坦。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4-12-31 21:03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54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