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984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youcome99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級別: 副版主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版區: 中醫研討
推文 x52 鮮花 x10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理論] 經筋手療~子宮脫垂探討

 
ㄧ、前言­
二、西醫病因病理­
三、中醫病因病理
四、經筋的病因病理
五、經筋辨証
六、經筋臨床探討

ㄧ、前言
    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準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以外,稱為子宮脫垂(uterine  prolapse)。子宮脫垂常合併有陰道前壁和後壁膨出。

    發生脫垂的年齡以40~60歲最多。主要症狀為下腹、陰道、會陰部下墮感,伴有腰背酸痛,勞動後更加明顯。自覺有塊物自陰道掉出,於行走或體力勞動時更加明顯;臥床後自行消失,也有終日掉在外面夜間需用手還納方能復位。
 
二、西醫病因病理與治療
2.1 病因病理
    分娩損傷及主韌帶與子宮薦骨韌帶之萎縮及分娩後支援組織未能恢復正常是脫垂之主要原因。此外,產褥期產婦多喜仰臥,且易併發慢性尿瀦留,子宮易成後位,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致,遇腹壓增加時,子宮即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生脫垂,有腹壓突然增加,則可引起急性子宮脫出。

    產後習慣蹲式勞動(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壓增加,促使子宮脫垂。未產婦發生子宮脫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援組織發育不良所致。
    慢性腹壓上升的情況下,如慢性咳嗽、肥胖、骨盆腔腫瘤、腹水及舉重物等,亦會加重子宮脫垂的病因。
臨床表現:
    臨床表徵可分為三級:
        1級:子宮頸通過坐骨脊。
        2級:子宮頸在陰道口。
        3級:子宮頸已超過陰道口,即子宮脫出(Procidentia)。

    病人自覺有物掉出及輕度酸痛,伴隨之膀胱脫出及直腸脫出則產生主要之症狀。

    脫垂更嚴重下,可造成下輸尿管的阻塞而造成腎水腫及輸尿管水腫,發生機率之報導由2%到92%不等。有時亦伴隨重覆性上尿道感染及腎衰竭]。在腎衰竭未造成前,以手術或由科療法加以治療,則腎功能受損則仍為可逆之變化。
 
2.2 治療
    在治療方法上可分:
        2.2.1         使用子宮托。
        2.2.2         手術:停經後之患者或不再生育之婦女中,最常實施之手術為經陰道切除子宮術(vaginal hysterectomy),其餘手術方法有:部份性陷凹閉合(partial obliteration of the Cul-de-sac)、陰道縫補術(colpor,haphy)及會陰縫補術(perineorrhaphy)。全部子宮脫垂時,陰道縫補術須同時縮小陰道口徑。適當縫合後,可用子宮薦骨韌帶及主韌帶以支撐陰道口及後穹窿。


三、中醫病因病理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垂,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準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屬於中醫學“陰挺”的範疇。
 
3.1    中醫名詞術語大辭典》云:
    【陰挺】指婦女陰部有物下墜,或挺出陰道口外的病症。又叫“陰脫”,“陰頹”,“陰菌”,“陰痔”,也有因脫出物如茄子狀,而名“陰茄”,或名“茄子疾”;也有叫“子腸不收”。名稱很多,現多統稱為“子宮脫垂”。

本病原因:
    主要是氣虛下陷,不能收攝,或臨產用力過度,損傷胞絡所致;亦有因濕熱下注而引起的。屬於氣虛、胞絡損傷的,主要症狀有下腹自覺墜重,腰部酸脹,心悸氣短,神倦,白帶較多,脈浮而虛。屬於濕熱的,症狀可見外陰部腫痛,黃水淋瀝,小便灼熱疼痛,心煩,自汗、口苦而乾,脈滑數。
 
3.2    《諸病源侯論》云:
養生方云:少時,若新產後,急帶舉重,子陰挺出或傾邪,月水不瀉,陰中激痛,下寒,令人無子。一百十七、陰挺出下脫候,胞絡傷損,子臟虛冷,氣下衝,則令陰挺出,謂之下脫。亦有因產而用力偃氣而陰下脫者。診其少陰脈浮動,浮則為虛,動則為悸,故脫也。
 
四、經筋的病因病理
4.1   經筋的病理
經筋醫學是以《黃帝內經.靈樞》篇中的經絡學說為依據,把網絡全身筋肉系統的十二經筋植入人體,用整個身體大環境去思考局部病變,調整結構平衡、疏導組織內壓,讓動脈氣血與免疫功能自然修復機體,去除病灶。
 
人體結構是左右對稱,也裡外平衡的。一旦對稱偏離,平衡失穩,功能即受影響。長時間不對稱下,軟組織勢必因“補償調節”由外向內形成對應的緊張與壓力。過程中血液流通量減緩,影響組織細胞的氣血供輸,因缺氧與養分而產生質變,造成器官功能紊亂,老化現象也就漸漸出現。
 
兩腿肌筋膜張力如果不對稱,可影響人體結構平衡。從經筋通道與人體結構力學分析,兩腳腳掌支撐力學如果不相同,往上會影響踝關節、膝關節、骨盆腔、腹腔與胸腔。長期平衡失穩,人體軟組織在結構力學與補償調節作用下,緊張的肌筋膜會往上延伸,造成盆腔內的盆腔腹膜、盆腔韌帶緊張,形成盆腔壓力。
 
兩側不對稱的肌筋膜緊張,力學交界處為受壓點,受壓點如在整個盆腔、腹腔,可影響細胞組織的供血系統;如果緊張的肌筋膜再造成盆腔結構不對稱,長期壓力下的子宮與支持組織功能會遞減而退化,會有脫垂現象出現。
 
4.2   經筋病因的動態力學轉換
4.2.1    病因一:從足大拇趾深層肌群,向內踝及小腿內側延伸,透過膝關節轉換至大腿外側,上至髂骨外側及前側,力學的牽引,影響盆腔子宮主韌帶及闊韌帶,長時間形成韌帶勞損疲乏;
 
4.2.2    病因二:從足第五趾深層肌群,向內踝及小腿外側延伸,透過膝關節轉換至大腿內側,上至骶骨週邊,力學的牽引,影響盆腔子宮圓韌帶及骶韌帶,長時間形成韌帶疲乏;
 
4.2.3    病因三:從足底深層肌群,向小腿後側延伸,至大腿前側,影響盆腔韌帶,長時間形成韌帶疲乏;
 
4.2.4    病因四:從足背深層肌群,小腿後側前伸,至大腿前側,影響盆腔韌帶,長時間形成韌帶疲乏;
 
五、經筋辨証
    經筋通道網絡人體外周,也包裹著內在壓力。修飾腳掌、小腿、大腿與盆腔、腹腔的肌筋膜,調整腳掌的骨關節、膝關節與髖關節結構,即可釋放盆腔內的腹膜、韌帶等張力,並可消除盆腔壓力,使子宮懸吊系統改善其支持度,改善盆腔血液循環,去除病灶。
 
        5.1    子宮的位置:
子宮位於骨盆之中,位於小腹正中,膀胱之後,直腸之前,下口連接陰道,兩側有輸卵管和卵巢。子宮稍微向前傾斜彎曲,但是也有向後傾斜的子宮。主要靠子宮韌帶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
 
                                  
      正常子宮的位置                      正常盆腔
 
子宮上端左右兩側連接兩條輸卵管,下連接陰道。在子宮上還有兩條韌帶連接卵巢。子宮由上到下可分為子宮底(Fundus)、子宮體(Body)、峽部(Isthmus)與子宮頸(Cervix):
子宮底:輸卵管水準綫以上的部分。 子宮體:子宮中間較細的部分。 峽部:連接子宮體與子宮頸的部分。長度只有1公分。 子宮頸:子宮底部狹窄的開口。連接陰道。 

5.2    子宮由四對韌帶固定位置:
5.2.1    子宮主韌帶:一條前,一條後。主韌帶含有平滑肌、血管及神經在闊韌帶的下部,橫行於子宮頸兩側和骨盆側壁之間,為一對堅韌的平滑肌與結締組織纖維束,又稱宮頸橫韌帶,起固定子宮頸位置的作用,為保持子宮不致向下脫垂的主要結構。
5.2.2    子宮闊韌帶:位於子宮兩側。連接子宮與骨盆。覆蓋在子宮前後壁的腹膜自子宮側緣向兩側延伸達到骨盆壁,形成二對雙層腹膜皺襞。闊韌帶分為前後兩葉,其上緣游離,內2/3部包圍輸卵管,外1/3部移行為骨盆漏斗韌帶或稱卵巢懸韌帶,卵巢動靜脈由此穿過。在輸卵管以下、卵巢附著處以上的闊韌帶稱輸卵管系膜,其中有結締組織及中腎管遺跡。卵巢與闊韌帶後葉相接處稱卵巢系膜。卵巢內側與宮角之間的闊韌帶稍增厚稱卵巢固有韌帶或卵巢韌帶。在宮體兩側的闊韌帶中有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及大量疏鬆結締組織稱宮旁組織。子宮動靜脈和輸尿管均從闊韌帶基底部穿過。闊韌帶包住子宮外膜以及子宮連接卵巢的韌帶。
5.2.3    子宮圓韌帶:呈圓索形得名,長12~14cm,由結締組織與平滑肌組成。起於子宮雙角的前面、輸卵管近端的下方,然後向前下方伸展達兩側骨盆壁,再穿過腹股溝管終於大陰唇前端。圓韌帶肌纖維與子宮肌纖維連接,表面為闊韌帶前葉的腹膜層覆蓋。維持子宮底稍微向前傾斜彎曲的作用。 
5.2.4    子宮底韌帶:位於直腸兩旁。連接子宮與觝骨。從子宮頸後面的上側方(相當於組織學內口水平),向兩側繞過直腸到達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韌帶含平滑肌和結締組織,外有腹膜遮蓋,短厚有力,將宮頸向後向上牽引,維持子宮處於前傾位置。
 
若上述韌帶、骨盆底肌和筋膜薄弱或受損傷,可導致子宮位置異常,形成不同程度的子宮脫垂。
 
5.3    子宮脫垂的型態:
子宮脫垂患者的子宮多呈後傾,當子宮體承受壓力後逐漸沿减弱的生殖裂隙下移,陰道前壁與膀胱後筋膜緊密相連,陰道後壁與直腸前壁與直腸前壁也靠近,但不如前壁緊密,故子宮脫垂時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和直腸膨出,以前者多見且重。陰道壁長期暴露,其橫皺襞可變淺甚至消失,陰道粘膜可水腫肥厚、角化,失去正常彈性。
 
5.4    子宮脫垂的成因:
5.4.1    圖5.4.1為人體站立時正常姿勢,身體重量均勻的至於雙足,其向上延伸至小腿、膝蓋、大腿、髖等受力均等,所以人體結構自然左右對稱,也裡外平衡;

5.4.2    圖5.4.2為兩腳對稱的肌筋膜緊張:
A、足少陰經筋:兩腳足少陰經筋都通過腳底內踝後側、膝關節內後側、恥骨下枝、盆腔內側、腰、胸椎體內側。可影響盆腔內深層組織與宮韌帶。
B、足太陰經筋:兩腳足太陰經筋都通過內踝下方,膝關節內側、恥骨上枝、腹、胸腔前側。影響盆腔內中層組織與子宮周邊韌帶。
C、足厥陰經筋:兩腳足厥陰經筋都通過內踝前側,膝關節內側、恥骨上枝、腹、胸腔前外側。影響盆腔內的表層組織與子宮圓韌帶。
D、足太陽經筋:兩腳足太陽經筋都通過外踝後側,膝關節後側、薦髂關節、腰、背部。透過代償作用,影響盆腔。
E、足少陽經筋:兩腳足少陽經筋都通過外踝下方,膝關節外側、腰、胸外側與肩關節前側。透過代償作用,影響盆腔。
F、足陽明經筋:兩腳足陽明經筋都通過外踝前側,膝關節前側、恥骨上枝、盆腔前面、腹、胸腔前側。透過代償作用,影響盆腔。
 
5.4.3    圖5.4.3為兩腳不對稱的肌筋膜緊張,造成盆腔的角度改變:
A、左圖左右腳肌經膜出現不同的緊張程度其對應點為左前對應右後,右前對應左後,恥骨聯合上有明顯的指標;
B、右圖左右腳肌經膜出現前後不同的緊張程度如前下對後上,恥骨上枝及下枝有明顯的指標。

六、經筋臨床探討:

陳××、1955年生、台北市人、職業婦女
主訴:時常腰痠、下腹有下墜感、洗澡時可觸摸到子宮。容易疲勞,淚腺阻塞(已手術),容易失眠。
 
6.1.1    望診:
臉部:臉部色澤微黃帶黑。
頸部:左頸前側肌肉比右側飽滿。
腳趾:左、右腳大拇趾外翻。
眼袋:左眼大於右眼。
 
6.1.2觸診(仰躺):
    間腦:右侧較左側飽滿。
    顱骨平台:中間偏前內壓大。
    顱壓:顱壓後側組織較飽滿,前側內壓大。
    胸壓:右側下胸肋骨內壓大於左側;右胸右外側有條索狀。
    腳踝:左右腳內踝壓力大,外踝緊張。
    小腿:左右腓骨外側緊張,左右脛股內側飽滿。
    膝壓:兩膝髕骨下方飽滿,兩膝內側飽滿,兩膝關節彈性差。
    大腿:左右腳外側緊張,左右腳內側飽滿。
    盆腔壓:兩側鼠蹊肌筋膜緊張。
    恥骨:恥骨上枝薄,恥骨下枝厚,。
    腹壓:腹腔內壓大,下壓深層有條索狀。
 
6.1.3觸診(俯臥):
    肩壓(含肘壓、腕壓):右手掌跟、左手肱二頭肌均對側飽滿。
    胸壓:左、右中胸內壓均大。
    腰壓:左腰肌張力大於右側。
    臀壓:薦椎兩側內壓均很大,兩側髂骨外上緣,肌筋膜均飽滿。
    大腿後壓:右大腿後側、左大腿內側肌筋膜均較對側飽滿。
    膝窩壓:兩膝窩肌筋膜均飽滿。
 
6.1.4手法:
步驟一、仰臥:
調整牽引腳掌→脛骨內側近端→脛、腓骨中間→腓骨外側→解髕骨下方→按壓鼠蹊部→恥骨聯合→恥骨下枝→恥骨上枝→髂骨週邊→劍突內角→胸腔緊張筋膜;
 
步驟二、側躺:
跟距交接面→腓骨外側→腓骨內側→大轉子週邊→胛骨外側→手臂緊張肌群→間腦;
                       
步驟三、府臥:
牽引腳掌骨→小腿緊張肌群→大腿緊張肌群→小腿緊張肌群→骶骨週邊壓力→薦髂週邊壓力→腰部緊張肌群→背部緊張肌群;
 
    效果:第三次療完即有顯效,兩腿肌筋膜的張力不對稱,軟組織在“補償調節”過程中會造成結構的不對稱與功能紊亂,修飾結構才能改變組織與器官的功能。
轉自


[ 此文章被youcome99在2009-05-21 11:46重新編輯 ]




~永康堂整體保健~

症現於四肢五官,病存於五臟六腑。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歐洲 | Posted:2008-09-04 09:33 |
playermail9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8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可以好好研究一番
未來可以使用


本來無一物
何必惹塵埃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HINET | Posted:2009-02-27 22:16 |
tso6657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非常有深度的理論
好好研究一下
感謝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9-03-07 13:52 |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非常有深度的理論 表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6-08 12:54 |
pan0158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經筋療法的確可以治療很多疾病


弘揚五術   發揚中華傳統醫學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9-07-10 15:48 |
大為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真的~~以前沒有接觸過筋手療~~
自己不知道有那麼神奇~~
但是自從自己的身體慢慢以經筋手療的方式處理了以後~~
愈發覺得經筋手療真的很厲害
當下可以緩解一些症狀
當然若要改善體質~~還是要一段時間~~
不過~~至少沒有副作用~也不需要吃一堆會傷身的藥~~
經筋手療不似傳統推拿只能改善骨科.酸痛~~
它還能改變內科的一些問題~~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10-05-07 15:5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050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