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內照法》,原收入清末周學海氏手輯《周氏醫學叢書》,僅一卷。題漢·華佗元化撰。
全書共六篇,主要在于辨證。
首爲四時平脈,非平脈即爲病脈,指明切脈之要訣;
次爲五臟之病,從各臟之液、聲、味、臭、色而知其病變之由來;
三爲五臟相入,論述各臟互相傳變、互相制約、互相影響;
四爲臟腑相入,闡明臟腑表裏與疾病之關係;
五爲明臟腑應五臟藥名,闡明辨證施治,量病用藥的原則,
六爲臟腑成敗,論述預見生死之訣。
對研究祖國醫學和指導中醫臨床治療有重要參考價值。
本書根據清光緒辛卯《公元1891年》周學海氏《周氏醫學叢書》中《中藏經》所附《內照法》一卷校點排印。
序言
最早提出《中藏經》和《內照法》是華佗遺書的是《華佗別傳》。葛蔭春《古今名醫言行錄》謂:“是書久失傳,清光緒六年(1880年)上虞徐舜山先生沛,得于滬上舊書攤。徐君因而校正訛錯,序刊于上海。”《華佗別傳》:“鄧思,乃鄧處中次子,幼從佗游南北。鄧處中好道,隱于少室山。頗知醫,不欲以醫顯。鑒于先生之禍,便絕口不談醫。又恐先生之道失傳,將遺書付與次子思。思因從先生久,頗得其心傳。乃與吳普等,集先生遺方三卷,內照法一卷,合以中藏經論四十八篇,共分八卷,刊以問世。”
《華佗別傳》所雲有可信處,處中自稱爲先生外孫,其子思幼從先生游,符合“華佗年且百歲”之說。但漢時無印刷術,“刊以問世”又不合當時情况,或“抄以問世”之訛誤。唐高宗第六子李賢,詔集諸儒共注《後漢書》,華佗傳注中引證《華佗別傳》凡四次,占全注三分之二。是《華佗別傳》在唐以前即已流行,“刊以問世”爲訛誤無疑。
〔清〕阮元(乾隆進士,道光時官至體農閣大學士,加太傅。曆官中外。所至以提倡學術自任。著述甚多,精于鑒別古書。)稱《中藏經》爲六朝時物。觀王叔和著《脈經》已引《內照法》中語,而不言其出自佗可證也。
《中藏經》爲孫星衍收入《平津館叢書》。光緒辛卯(公元1891年)周學海又收入周氏醫學叢書》,幷附有《附方》一卷,《內照法》一卷。周氏校坊刻木《內照法》謂,“原刻訛脫,不可讀。今檢內經諸書,略爲厘正如右。而差錯仍多,無書可據,未敢輒改。錢塘胡氏《百名家書》、《格致叢書》,兩書中有《華佗內照圖》、《內照經》各一卷,愧未得見也。”
周氏、胡氏皆爲清末著名藏書家,精選名著,收入叢書。迄今《內照法》一百餘年無單行本矣。今于遼寧省圖書館所藏善本《周氏醫學叢書》中見之,甚爲欣喜,當即複印,而加點評,以供研究華佗學術之參考。
彭靜山
一九八○年十二月于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