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7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beyond1024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 倒言反事,識破馬屁精──魏明帝識破劉曄
《韓非子》有一篇<七術>,說的是國君治國的七種統治術,其中一種叫做「倒言反事」──說相反的話,做相反的事,以試探所懷疑的對象。

  關於「倒言反事」,《韓非子》雖然也舉了幾個例子,但失諸簡略。最貼切的案例,莫過於三國時代魏明帝曹叡試探劉曄一事。

  劉曄在魏明帝時代擔任侍中,深受信賴。某一次明帝要討伐蜀國,群臣皆曰不可,明帝私下問劉曄時,劉曄都說:「可」。但劉曄另外和群臣商議時,卻附和說:「不可」。不管可或不可,劉曄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言之成理,所以朝臣或皇帝都很信服。

  在反對討伐蜀國的眾臣當中,態度最強硬的是楊暨。楊暨也是明帝的親信大臣,每回從朝廷出來,便去拜訪劉曄,聽聽劉曄的意見,而伐蜀一案,劉曄總是一再重申反對出兵的立場。

  有一次,楊暨和明帝討論伐蜀之事,楊暨懇切規勸,希望明帝打消念頭,明帝被勸煩了,反問說:「你一介書生,哪懂軍事?」

  楊暨戰戰兢兢的答說:「我的話不足採信,但侍中劉曄是先帝(曹操、曹丕)的謀臣,他也常說蜀國不可以討伐。」

  明帝認為楊暨搞錯了,因為明明聽到劉曄說了n次的「可」,怎麼可能如楊暨所說的那樣?

  楊暨建議明帝把劉曄召來對質。一問之下,劉曄一言不發。

  事後,劉曄單獨晉見明帝,責備說:「出兵是重大的決策,我常害怕說夢話洩露機密,陛下怎麼可以對人說這件事?」意思是說,皇上根本不可以和楊暨提起伐蜀一事。

  接著劉曄又說:「用兵之道,在於詭詐,發兵前越機密越好。陛下公開洩露機密,恐怕敵國已經知道了。」一席話,說得明帝連連道歉。

  和大臣討論軍事行動,卻變成洩露軍機,這不是很奇怪的指控嗎?劉曄倚老賣老,把明帝訓了一頓,明帝也不敢辯駁。

  劉曄出來後也責怪楊暨,楊暨只能猛道歉。

  有人看不過去,密報明帝說:「劉曄不忠,常迎合皇上,獻媚逢迎。不信可以測試他。」

  怎麼測呢?密報者建議:「和劉曄說話時,故意用和您想法相反的意思問他,如果他的回答跟您話裡的意思不同,表示劉曄的想法跟陛下真的不謀而合;如果陛下怎麼說,他就怎麼應,表示他善於迎合。」

  這段話的意思是,假設現在有AB兩種方案,明帝如果贊同A方案,故意在劉曄面前提出B方案,看看劉曄的反應,是附和B案呢?或者提出異議,認為A案才對。多試幾次,就知道劉曄是不是馬屁精。

  明帝試了,很失望,劉曄果真只會揣摩上意,於是漸漸疏遠他。可憐的劉曄不堪受冷落,精神異常,抑鬱以終。

  這個故事見諸裴松之注引《傅子》一書,且為資治通鑑所採,但並未記載於《三國志》。很希望故事是虛構的,否則以劉曄的幹練和才學,這樣的下場令人唏噓,這樣的晚節不保,令人遺憾。但不管真假,這則故事對各級主管而言,都是相當不錯的教材,尤其擔心被馬屁精包圍,怕被灌迷湯而不覺的領導者,不妨試試魏明帝試探劉曄的方法。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14 05:5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6362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