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8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sedi995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以下關於高山症的相關資料,提供有興趣者參考:
《發作原因》

1.環境氣壓下降:

空氣稀薄,肺部換氧效率降低,造成動脈含氧下降。

2.運動氣壓下降:

人體在海平面運動時,動脈內含氧會輕微上升以供應運動所需。但在高海拔運動,動脈內氣壓反而會下降。

3.睡眠氣壓下降:

在高海拔睡覺,呼吸的換氧能力在睡眠中會明顯下降很多。有句諺語說:「睡得愈低,爬得愈高」,因為在愈高海拔睡覺,睡眠的低氧現象愈明顯,所得到的休息愈沒有效。

《預防之道》

一般說來,活動的海拔愈高、爬升的速度愈快、活動量愈大、高度適應做得愈少、過去愈常發生高山症的人,愈容易出現「高山症」的症狀。出現高山症與否反倒與身體強不強壯無關。

預防高山症之道可從以下幾個方向來著手:

一、做高度適應:

首先當然要盡可能做高度適應。不過,如果不是以前一再發生急性高山症的人,在台灣大部分的高度,不一定需要高度適應或速度限制。但高度超過3000公尺以上之高山,最好以每天300公尺的高度上升較適當。

二、適時補充水份:

在登山過程中活動量大且呼吸快,水份流失增加,加上在高海拔「口渴感」會變得比較遲鈍,所以主動補充水份很重要。

三、藥物的預防及治療:

「Diamox」是一種很弱的利尿劑,也用來治療癲癇和青光眼,被廣泛用在急性高山症和高海拔肺水腫已十多年了,它可以在一天之內透過造成「高氧性代謝酸血反應」來刺激呼吸。在一般的高地適應中,「高氧性代謝酸血反應」要五天的時間才能達成,正確的預防劑量長年以來一直有很多爭議,比較被大多數醫師接受的作法是:從爬升前二天開始,每8至12小時口服250mg,共服用五天。一些人對這個藥物有一些胃腸不適,唇舌、下肢感覺遲鈍的副作用,所以對仰賴觸覺活動的人(如盲人)要謹慎使用。最要緊的是,這個藥物的結構和磺胺藥很類似,對磺胺藥過敏或有腎臟疾患的人,絕對不可以使用。

《症狀出現時》

如果症狀出現了,就來不及做任何預防措施。這個時候最有效而且保險的方法是下降 (Descend),登山界流傳一句很有意思的玩笑話,說對付高山症的三大策略是『3D』,即『Descend,Descend,and Descend』(下降,下降,再下降)。一旦下降,幾乎所有人的所有症狀都會馬上緩解。但我們都知道其實在某些狀況下是無法馬上下降的,而且有很多情形其實也不一定非要馬上下降不可,有些事是我們當場馬上就可以做的…

1.叫醒病人,讓他在空氣流通的地方走走或坐著休息一下。給病人好好睡一覺,常常是最不智的處置。

2.對病人的頭痛可以給他服用止痛藥,但要避免使用阿斯匹靈,因為阿斯匹靈會降低血小板的凝血機能,增加高海拔視網膜出血的機會。也不要用鎮靜安眠藥,它們有呼吸抑制的效果,加上睡眠低氧現象,足以把一個單純的急性高山症弄成肺水腫或腦水腫。

3.在此時給病人氧氣會很有效,幾乎可以立即改善症狀。

4.可以繼續或開始服用Diamox,它除了預防外,也有治療的效果。在高海拔地區,比較可怕的是腦水腫及肺水腫,它們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伴隨著急性高山症。

肺水腫是因為缺氧造成肺血管收縮,肺動脈壓上升。打個比方來說,是肺內充滿了過多的水,此時換氣能力大大地降低。病人會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呼吸時可能有氣泡聲、不斷咳嗽且可能咳出水樣氣泡物、最後甚至有意識障礙。

腦水腫則是在缺氧後,血管內的水份外移到缺氧細胞和組織間隙中,導致水腫。腦部的水腫可以造成動作失衡、幻覺、意識障礙。這兩種疾病都會昏迷而死亡。

領隊要在隊員發生高山症時,必須能夠正確地判斷是否有肺水腫或腦水腫的現象發生。

一旦有一絲絲的懷疑,不管確不確定,絕對要馬上下降,遲疑常常就造成死亡。氧氣及高壓袋在此時都只是暫時的作用,若有這些裝備自然可以在下降途中使用,但不可以因此而延誤下降。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01-14 15:0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93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