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2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jef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3 鮮花 x49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棒球][轉貼] 維杜奇效應 年輕投手第一守則
轉貼自 http://mag.udn.com/mag/sports/st...ART_ID=265999

講到洋基隊的牛棚投手伍德,你會想到甚麼?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受傷」,讓這位曾經在大聯盟第五場先發時,就飆出單場20K,追平火箭人紀錄的K博士,在大聯盟菜鳥球季後就接受了第一次的Tommy John手術,之後他就和DL這兩個字母有著不解之緣。伍德在1995年選秀會以高中畢業生身分被小熊隊選走後,96年在高階1A投了114.1局,隔年在2A和3A合計投了151.2局,一共增加了37.1局,結果在1998年升上大聯盟之後,投了虎虎生風的五個月,最後一個月卻因為手肘痠痛而掛傷號,在1999年春訓時就動了手術,伍德也成了所謂的 「維杜奇效應」(Verducci effect)受害者。

所謂「維杜奇效應」是指年紀25歲以內的年輕投手在隔年投球局數超過30局的話,再隔一年的受傷機率就會大為增加。這種機率是由運動畫刊的專欄作家維杜奇(Tom Verducci)率先發現,他當時是稱之為「隔年效應」(Year After effect);統計學大師卡洛(Will Carroll)後來在不知情的情況之下也歸納出這項效應,他當時命名為「三十守則」(Rule of 30),卡洛事後將這項效應重新命名為維杜奇效應,來表揚發現這項結論的維大師。

在今年季初維杜奇寫了一篇預測今年那些投手會成為受此效應影響而受傷的高危險群 http://sportsillustrated.cnn.com/2010/writers/to...cci.effect/index.html ,結果引起了熱烈討論,連大聯盟的官方電視MLB.tv都在當時拿來大做文章,結果被維杜奇點名的十位投手中,水手隊的赫南德茲(Felix Hernandez)今年還是很猛,馬林魚隊的強森(Josh Johnson)和教士隊的拉托斯(Mat Latos)更成為球隊的王牌投手,但太空人隊的諾里斯(Bud Norris)卻在今年進了一個月的傷兵名單,張伯倫也受到影響,在前半季的表現相當糟糕,直到八月才回穩;最準確的當然是教士隊的卡里尤(Cesar Carrillo),今年一球都沒有投。

另一個可能的例子,但維杜奇在他的文章中沒提到的就是勇士隊的年輕投手喬簡斯(Jair Jurrjens),2009年比前一季多投了3場比賽共計26.3局,在今年就休息了足足兩個月。當然維杜奇效應不是百分之百的準確,不可能放諸四海皆準,所以在許多專門討論棒球統計的許多網站上不少好手紛紛提出各種統計上的證據,來駁斥這種效應,甚至認為根本沒這回事。但起碼對於發展越來越精緻的棒球統計學來說,這項理論的提出建立起了一項模式,來衡量對年輕投手的使用和保護。

【心得感想】

頂尖高手也要懂得適當保護自己,受傷休息有時也是好事一樁。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歐洲 | Posted:2010-08-20 22:4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92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