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1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用佛法解釋人生真義
用佛法解釋人生真義  
月溪法師講 翟鏡銘筆記

今天我們演講的就是人生的真義。人生在世究竟為些什麼?
究竟應該怎樣徹底答覆出來?我們人類天天的活動著,
究竟為什麼事呢?在一般常人的解答,人生無非求衣食住三件事。
只能上事父母,中為己身,下畜妻子,就是了事。

但我們要問一問,人類生活是否正如這一樣的簡單,
這是很值得我們去尋求的一個問題。⋯⋯

孔子說做人應該要從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入手,
這就是聖賢教人的外表修身方法,至於內部修心,
便有浩然之氣這一類話,如孟子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這就是聖賢解釋人生的真義。
老子是主張無力的學說。他說:「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他以為人生是向後的,所以要絕聖棄智。
莊子所用的,大概也是這種道理。他說人生最苦的,莫如有才能。
因為人們有了做事的本領,就是造成許多罪惡的根源。

例如古今有聰明的人,他們整天只知胡天胡地,小則愚弄欺詐,
大則禍國殃民。所以他們解釋人生真義便要無能。
說到楊朱的主張「為我」,他以為人生根本是自私自利的,
故雖然「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和他相對立的一派,
就是墨翟的主張「兼愛」。他又以為有了「人苦如己」之道,
則四海之內皆兄弟,自然沒有鬧起紛爭的事情,這樣天下可平,
國可治了。這就是他們的解釋人生真義。

到了宋儒周程、張朱陸、陸象山。明、王陽明之輩出,
他們一味群著規行步規的墨守聖賢法則為修身之本。
王陽明他說修身可以分為先天的和後天的兩方面。
一念不起就是先天;一念起就是後天。對於修身的方法,
他又主張無善無惡一念不起。一念起知善知惡,
這就是王陽明的解釋人生的真義。

近來有回回教的教義,是主張人生來受苦的,有罪惡的。
所以須得祈禱上帝,請求上帝保祐。這就是回回教解釋人生真義。
但據西洋各家哲學的解釋人生,就是因為有種種慾望,
可別之為兩類:一是所求得的,一是清淨的。
婆羅門教著名的學者泰戈爾,前數年說過人類本生在天上的,
不幸因生愛念而墮落凡塵。若然我們把愛念斷絕,
仍舊可以回返天上。這就是婆羅門教的解釋人生真義。

中國從前有些浪漫派的文人,像陶淵明、蘇東坡、李太白等,
終山遊山玩水,逍遙快活,專一講求自我。
他們以為淡薄世情才是人生真義。

有一類野心派的人們,以為人生須冀圖成就一件勳功偉業,
做些轟轟烈烈的驚人之事,就可以名留萬世。有些冒險派的人,
他們抱定時勢造英雄,和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的宗旨,
苟凡有機可乘,他們則必亂幹一遭,而僥倖在社會上獲一席之地。
又有享樂派的人,他們以為家財豐足,自己有了金錢,
便可以安然納福,一切可勿顧慮。但另有些悲觀派的人,
他們的感覺與前就大不相同,以為人生如夢一般,
彈指數十年則變成枯骨了,所以在世只求隨遇而安就算罷事。
以上就是各派人的解釋人生真義。

這裏已經舉出十幾派關於解釋人生真義話。也許說得太久長了,
但是我們用佛法的解釋人生真義又是怎樣的?
在這個問題未解答以前,讓我將以上所列舉的各家學說略為批評。
常人說人生是求衣食住的,但人生是不是生來就為著衣食住,
自然是一個問題。若謂人類生來是為著衣食住,牛能夠食草,
又能夠耕田;馬能夠生馬子。人類祇為著衣食住工作而來,
是與禽獸有什麼分別呢?但是人類係有理性的,禽獸係沒有理性的。

孔子所說的要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事,這是我們各人應該做到的事,
並不十分希奇。正如一個人應當做好人,不去做賊仔的一樣不希奇。
至於要講修心的浩然之氣,恐怕太過杳茫,說出來並不人人能懂。
照浩然之氣來解釋,就是思想不動。但是人類係有靈性的動物,
除非一息不來,那麼能夠思想不動呢?這樣恐怕人類不能做得到。

老莊這一派的主張絕聖棄智,
不求想出一個根本的補救人類過失的方法,至偏於向後開倒車,
煞是可笑。那麼人類是有上等的智識,
豈可與下等的動物無知無能一樣麼!

楊朱為我,將來一定不知成何世界,故此說不攻自破。
墨子的兼愛,原來是好,只要問人人能否依住實行,
如果大家沒有存住這種心理,不是就受少數奸人所愚弄?
譬如有某官吏,他宣言替人民謀福利,
訂定許多有利人民的政策來維護人民,但其假心假意掛羊頭賣狗肉,
表面雖是造福人民,而其實遺害地方。這就是受了兼愛學說所蒙蔽。
假使能夠做到有勢有錢,但是不過欺騙一般下等智識的人,
若被上等智識的人瞧他那值一文錢呢。

宋儒之以聖賢規範為修身之本,這是對外邊所說的語。
如果問他自己心裏能否做到,自然是一個問題。這是未免墨習古風,
須知真理是受時代所影響的。昔日的哲理名言,未必盡符現代之用。
王陽明的良知良能,修心養性的主張雖自成一家之言,
但先天、後天不難分辨。照先天、後天的解釋,思想不起就是先天;
思想起就是後天。但是我們的思想起與不起,本屬至尋常的事。
這樣來解釋人生的真義有什麼意思呢。

又西洋哲學者主張人生有慾望,須求滿足慾望才能達到人生的快樂。
雖然慾望是達到人生目的的一種手段,但也不能算得就是人生真義。
至於耶教因為說我們人類遠祖生於樂園,
因忘記日常工作所以上帝把他們降世受苦,
這是正是不知幾千萬年的事,
而上帝仍然把這種罪惡加諸我們人類的後代,
那麼上帝太不仁啊!至謂死後生天,未免神話了。

婆羅門教盛倡人類因有愛念,所以務須把愛念斷絕。
若愛念斷了又生,繼了又續,又便是永不能夠辦到的一回事。
其他好像浪漫派、野心派、冒野派、享樂派、悲觀等等,
各持一說,究是屬於偏面理由,未能澈底答覆人生的真義。
這樣總觀咎家之言,都是零碎的不完全的答案。
現在我開始講到佛法。佛法是怎樣地解釋人生真義呢?
這個解答是十分簡單,而很明顯的就是……
菩提心為本 大悲心為用
甚麼是菩提心呢?菩提本是梵語,作覺悟解。又甚麼是大悲心呢?
大悲心就是普救眾生的意思。

我們人類的日常動作,整天忙著亂著,
因為人們有煩惱是非喜怒哀樂也,就是人人有了腦根,
由思想變化而來,但是腦根思想又從何而來的呢?
許多人說這些東西都是人做成的,與生具來的。其實也不盡然,
人之有喜怒煩惱是非哀樂,都不過是一種因緣作用罷了。
什麼叫做因緣呢?譬如說,我們看見人家穿了很漂亮的衣服,
便自己也想做一套來穿。這所看見漂亮衣服的,就是我們的眼,
而思念自己地想穿一套的就是腦根。我們便統稱它叫做因,
至於這件衣服因它是被我看見的境,所似便是緣。
我們既然知道因就是由腦根思想的構成,並可分為內外兩部。
屬於內部的為見聞覺知,屬於外部的有六根。茲表解之:
  ┌內部的見、聞、覺、知
腦根│
  └外部的視根、聽根、嗅根、味根、觸根、念根六根是。
故腦根的組合體,乃是見聞覺知和六根的總稱。
但是人們有了腦根的存在,便很常常不知不覺地受它迷惑、
受它愚弄、受他危害。何以故?正好像前例說過,
人家穿漂亮的衣服,自已也想立刻穿一套。見人家住著大廈房子,
出入乘坐自用汽車,自已也想做到這個地步。
見了人家情侶雙雙攜手,自已也想偕了女性一齊去看戲,
都是我們觸根向我們的心內引誘擾亂,結果許多人會愛成愛繁華、
慕虛榮。設偶一因失事失敗,則投海自縊或是仰藥自殺,
如古時的屈原等輩一樣。唉!這事情是多麼的慘酷啊!
這豈不是因腦根的陷害我們嗎?
這種腦根不竟終是我們虛偽的心。我們原來有一種真心,
不受一切欺騙,不為物誘,在腦根裏面清淨的心。
所以世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解之者則能解決,
所以腦根有時蒙蔽真心,做真心的賊,人須隨時得以真心為心,
不以環境腦根為心,我的真心就是菩提心。
從菩提心流出來的就是大悲心,須知我們的真心不是外求的,
是本來所有的,是人人同具的。凡夫不少減的,聖人不多增的。
但係聖人能夠徹悟真心,不為腦筋所支配;凡夫不能夠徹悟真心,
常被腦筋所愚弄。所以聖人常覺;凡夫常迷。
迷與覺都係在我們心裏尋來的,
我們如果跟著佛法上所講菩提心的道理去研究,
就可以悟識本來的主人翁。這樣纔可得人生的真義了。

我們所以有腦筋與及受腦筋的支配,生出種種煩惱是非喜怒哀樂,
既如上述。如果不跟著佛法上菩提心的道理去研究,
就是煩惱不能夠斷了,終身祇係被著腦筋的轉移,
萬劫祇係跟著生死的流浪,豈可得人生的真義?

如果明白菩提心的道理,便可以悟識本來的主人翁,
不獨不為萬物所轉,而反能夠轉萬物。
即有一切煩惱是非喜怒哀樂當前,對於我們的本性了不相干,
那有煩惱是非喜怒哀樂呢?這豈不是徹底人生的真義嗎?
我們如果明白種種環境,皆是虛妄的。即有環境當前,
亦不為環境所轉的,這樣就能夠得到神用自在,常樂我淨的境界。
可算徹底人生的真義了。但是佛法廣大,係以普濟為主己雖覺,
還要覺他;己未渡,先要渡人,方是菩薩的大行。
因為著眾生未能夠徹悟本性,枉受六道的沉淪。多麼的可憐憫呀!
故此,還須以大悲心為用,普救眾生出苦海、躋聖域。
使人人能夠悟識本來的主人翁,得看人生的真義。
纔能夠盡佛法的大用,行菩薩的大行。
大悲心含有四種意義這四種意義就是慈悲喜捨。什麼叫做慈呢?
能夠與眾生的種種樂者;什麼叫做悲呢?能夠除眾生的種種苦者是;
什麼做叫喜呢?能夠隨順眾生的一切者是;什麼叫做捨呢?
能夠成就眾生的一切者是。

我們既然能夠悟識本來的真心,以菩提心為本,這就無往而不自在,
無處而不清涼,而且又能夠廣攝眾生,以大悲心為用,
這就眾生皆得解脫,同體皆得歸真。佛法對於人生的真義,
豈不是真徹底麼,真究竟麼。


智聖、智信、智澄一門皈依
三寶深得 月溪法師法益特發大心,印行流通,普令見聞讀誦受持,
咸發無上菩提之心。請撰回向偈,偈曰:
願此印經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消滅宿現業障 斷除本末無明
增長無量智慧 通達一切法門 修習大乘妙行 我法執見不存
見聞歡喜讚歎 受持講演流傳 同生極樂淨土 共證第一義空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1-23 00:2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39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