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76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數位命理街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
推文 x 鮮花 x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切莫誤解佛教  (印順法師)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 Posted:2023-11-09 15:53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4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附錄一、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爲主,菩提者:即是利益衆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發救濟一切衆生之大願,努力作利益衆生之種種慈善事業,乃不愧爲佛教徒之名稱。

  若專修淨土法門者,尤應先發大菩提心,否則他人謂佛法是消極的,厭世的,送死的,若發此心者,自無此誤會。

  
或疑經中常言空義,豈不與前說相反,今按大菩提心,實具有悲智二義。悲者如前所說(即積極的大悲心)智者,不執著我相,故曰空也。即是以無我之偉大精神,而做種種之利生事業,若解此意,即知常人執著我相而利益衆生者,其能力薄、範圍小、時不久、不澈底。若要能力強、範圍大、時間久、最澈底者,必須學習佛法,了解悲智之義,如是所做利生事業乃能十分圓滿也。故知所謂空者,即是於常人所執著之‘我見’打破消滅,一掃而空。然後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之事業。亦猶如世間行事,先將不良習慣一一推勫,然後良好建設,乃得實現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係統及其真精神所在,則常人謂佛教是迷信,是消極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當。即謂佛教爲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謂佛法爲世界一切哲學中最玄妙之哲學者,亦未爲盡理。因佛法是真能:

  (一)說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

  (二)破除世間一切謬見,而予以正見。破除世間一切迷信,而予以正行。破除世間一切幻覺而予以正覺。

  (三)包括世間各教、各學之長處,而補其不足。

  (四)廣被一切衆生之機而無所遺漏。

  
不僅中國,現今如歐美國人,正在熱烈的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書籍及雜志等甚多。故望已爲佛教徒者,須澈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實行,自不愧爲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虛心下氣,盡力研究,然後才對佛法再加以評論,此爲余所希望者。以上是略說佛法大意。

  又佛法與宗教其旨趣亦複相異,茲比較如次:

  一、宗教有崇拜一神或多神及其教主,認爲彼等有無上之權威,所謂神聖不可侵犯。

  佛法則依法不依人,固然佛是三界中尊,但本體上,卻是心、佛、衆生三無差別,可見一者尊卑懸殊,一者平等無二。

  二、一般宗教家所奉之聖典,皆不許人討論。

  
佛法則依義不依語,絕非不容討論。但佛法之理所說究竟爲衆所公認共許者,殆無討論必要耳,可見一者思想甚拘束,一者思想甚自由。

  三、一般宗教之信仰,只許純粹感情之服從,不容許理性之批評。佛法則無上聖智,必依自證得來,佛法固重信仰。但他教之信是強信以爲教主之智慧,絕非信徒所能及。佛法之信是起信,以佛徒之本性,原與教主相同,即是令人自尊自重不可蒙昧自己最清淨最圓滿之本心。故此信乃極平等,極高尚之信也。可見一則係勉強服從,一則係自由發展。

  佛法與宗教異,尚有種種之說,今且略之,吾言佛法非宗教非於佛法有所私,而於他種宗教有所惡也。當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長處,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誠,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愛,但惜其不如佛浩廣大精微,真究竟耳所說佛法與宗教異,大致如此。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09 15:55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4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附錄二、佛教的真理是什麽

瑜伽真實義品把真理叫做真實,分爲四大類,稱爲四種真實:

  一、世間構成真實:是指隨類隨俗的常識真實,這又分爲兩類:一是世間非人類所以爲的真實,二是世間人類從自然及習慣中所幻覺的真實。

  二、道理構成真實:是指學術家以研究推演中所得的學理真實,這又分四類:一是科學家由實驗所得的真實。二是哲學家由思辨所得的真實。三是神教者從神契信仰中所得的真實。四是心(定)教者從靜坐修養等所得的真實。

  三、煩惱障智淨所行真實:是指出世聖者以解脫智所證的真實,這又分二類:一是小乘聖者聲聞緣覺所證的我空真實。二是大乘聖者所證一分法空的真實。

  四、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是指大乘聖者正遍知覺所證的法空真實,這又分二類:一是菩薩分證的法空真實。二是佛陀滿證的法空真實。

  佛教絕不武斷,也絕不輕易否定他人的真理,只是把各種真理,分成了類別與等級,各還各的本來地位,各存各的應有價值,有一種外道的神教,動辄就是抹煞異己者的一切價值,給戴上一個魔鬼的帽子,佛教絕不會如此的獨斷。以上所舉的四種真實,在佛教徒的心目中,可以承認它們都是真理,只是有著高下輕重的分別而已。

  事實上,世間所謂的真理,常識的真理是最經不起考驗的,古代常識的真理,到了後代往往竟成了笑話,甲地常識的真理到了乙地往往竟成了趣談。至於學者發明的真理,無論從化驗中得來也好,從推理中得來也好,從神契的神秘經驗中得來的也好,從修煉身心,調息靜坐中得來也好,可能有部份真理,但總是出於暫有的,幻有的,局部的,假設的,而不是永恒不變的。

  佛教的真理,是我空及法空以後所得的結果,我空了,煩惱障斷除。法空了,所知障斷除。我空之後即解脫生死,法空之後即不住涅槃。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便是說明我空的境界,煩惱即菩提,(正覺)生死即涅槃(寂滅)便是說明法空的境界,非空非有,不落兩邊的中道妙理,也只有證了法空之後的人,才能親自實證。

  佛教的最後真理,證得二空究竟的真理,不在世間法中,已無名言可說,所謂‘離名言相,離心緣相’便是究竟真理,佛典中勉強給它標出名目,叫做一真法界或真如理體。但是,佛教的究竟真理,雖然無可名狀,它卻並未離開世間萬象,世間萬象的某一象也都是究竟真理的一部份,因此,禅宗慧能大師就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教的目的講空,是空去我執的煩惱障及法執的所知障,並不是要否定世間的萬象,佛教的真理是在一個覺字、唯有自覺才能了生死,惟有自覺覺他才能渡衆生,唯有覺行圓滿才能成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09 15:56 |
amore12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總版主
級別: 總版主 該用戶目前上站
推文 x913 鮮花 x4344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附錄三、正信的佛教是什麽


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有言有行而且能得到證明的教育,根據這種教育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然如此,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經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們所專有的,至於民間的正信,因受文化水準和生活條件的影響,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衆,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爲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內容。



出處:佛學知識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台固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09 15:5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33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