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2621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
推文 x 鲜花 x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文章表情[散文][分享] 隔着河岸呼喊的声音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 Posted:2005-04-17 15:01 |
Ivon 会员卡 葫芦墩家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个人商品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验证会员
级别: 荣誉会员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38 鲜花 x1423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sharron530于2005-04-17 15:01发表的 隔着河岸呼喊的声音:
我在静宜大学中文系开的课,这个学期多了一门名叫「台湾文化概论」的课,两个学分的必修课,开给刚进大学的一年级学生。这门课,在台湾的众多大学中大概是独一无二的课程,因此教材匮乏,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参考书籍。开课前,我大量搜寻相关文献、史籍,发现要在一个学期之内将台湾文化的概略形貌勾勒出来,其实相当困难。台湾的信史,不过四百年,史前史则长达五六千年,宛如长河一般,或隐或现,通过台湾的土地,在时空交替变换的布幕之前,浩浩汤汤,涌动出先人留下的颜面和足迹。要编好这样的教材,与隔着河岸意图辨识对岸呼喊的声音一样不易。

  这不禁使我望河喟叹,并且感到惭愧。我从初中开始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学习中国文化,心目中的长河在海峡对岸,不在脚下的土地,从而小觑台湾。与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相较,台湾哪来文化?哪有文化?大概也是我到大学二年级之前的既成之见。长河浩瀚五千年,台湾小焉哉。望着中国文化的长河,总有着烟波苍茫,自惭形秽的感觉。隔着河岸,呼喊中国来入梦,就是年轻时我一路缀英拾华、捧读中国古典经籍的心理写照。

  这隔着河岸呼喊,匍伏在中国文化的层波渐浪之前的岁月,由于她的起始于我年轻稚弱的成长期,从而深刻地凿刻了我的生命纹理。通过北诗南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诵读,通过孔孟老庄、史记汉书、文心雕龙以及相关经典的涉猎,年轻的我满足于广博的文化想像之中,并且通过这种想像,感觉我听到的来自长河的、对岸的回声。这回声,钟声一样,悠悠邈邈,让一个生在中国最南方野疆的青年伏地倾听,感动莫名。
.......
有时候一个文化可以保留在当时
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政府网际 | Posted:2006-10-03 16:2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4234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