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念佛法要 四
1.念佛之法,名一行三昧,若念散漫,三昧不成。 一、摄心念,于一切处,摄念不忘,纵念昏寐,亦系念而寝, 不隔念,不异念故。 二、勇猛念,如好色人,闻淫女所在,高岩深涧,磷途鬼窟,必往不怯故。 三、深心念,如大海深广,必穷其底,觉路遥遥,不竟不休故。 四、观想念,念念中见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 五、息心念,息一切名心、宦心、欲心、世间心、贪恋心、贡高心、遮护心、人我是非心,念佛故。 六、悲啼念,每一想佛,身毛皆竖,五内若裂,如忆少背之慈母故。 七、发愤念,如落第孤寒,负才寂寞,每一念及,殆不欲生故。 八、一切念,见闻觉知,及毛孔骨髓,无一处不念佛故。 九、参究念,念佛一声,便念此声落处故。 十、实相念,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有无心念,不以非有无心念故,是为上品念佛门。若如是念者,现生必得见佛。
2.如来虽说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一门是为他力,余门修道总为自力。余门修道,犹如陆地步行;念佛修道,犹如水路乘船,哩数极多,而复不同。念佛往生亦复如是,用功极少,早证菩提。念佛法门,由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速疾成佛,超过余门百千万倍。《念佛镜》
3.带业往生犹如大石置船——王问那先:「人生造恶,临终念佛,得生佛国,我不信是语。」 那先答言:「如持大石置于船上,因得不没;人虽本恶,因念佛故,不入泥犁;其小石没者,如人作恶,不知念佛,便入泥犁中。」《那先比丘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