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
佛學大辭典/五教 (術語)華嚴宗之教判也。有二種: (一)始於杜順,成於賢首, 是唯就出世間之一教判定之。 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 三大乘終教,四頓教,五圓教也。 五教章冠註上一曰: 「至相智儼大師,親承於杜順和尚,顯揚宗旨, 弘傳一乘。搜玄、十玄、孔目、問答、 章疏非一,約就五教廣立清範。(中略) 賢首親於智儼造此五教。」 同上三曰:「聖教萬差,要唯有五: 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 四頓教,五圓教。」 小乘教於四部之阿含經、發智、婆娑論等, 說灰身滅智之涅槃法者。 大乘始教為大乘之初門, 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種。深密經、唯識論等, 分別五性,建立依他之萬法者為相始教。 般若經、三論等,說諸法皆空, 顯無所得平等者,為空始教。 此二教皆不開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義,故貶為始教。 大乘終教於楞伽經起信論等說真如緣起之理, 唱一切皆成佛者。頓教對於一類之頓機, 不依言句,不設位次,以頓徹理性為教者。 是既絕言句,故為別部之經。 以楞伽經四,有鏡像頓現之譬;寶積經論一, 有頓教修多羅之名而立之。 如以維摩之默而顯不二,以達磨之心而印於心, 為得此旨者。圓教於華嚴經法華經等, 明圓融具德之一乘者。 此分別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種。 華嚴經直開示圓融不思議之法門, 遠異於彼之三乘教,故名別教一乘; 法華經為開會二乘,其說相同於三乘教, 故名同教一乘。圓教之名, 八十華嚴經謂為圓滿修多羅。 華嚴玄談五曰:「教類有五,即賢首所立, 廣有別章,大同天台,但加頓教。」 又曰:「不同前漸次位修行, 不同於彼圓融具德,故立名頓,頓詮此理,故名頓教。 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絕言故。 今乃開者頓顯絕言為一類,離念機故,即順禪宗。」 開此五教而為十宗。(參見:宗)。 (二)為同宗圭峰所立, 此統收世間出世間之二教: 一、人天教,以持提謂經等五戒而生於人間, 行十善而生於天上為教者。 二、小乘教,如前。 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 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 五、一乘顯性教,前終頓圓之三教也。見原人論。 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別立聲緣菩之三乘, 故為大乘,今為一佛乘,故曰一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