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图 2.

成观法师:我们知道孟子是「性本善」,还有西方的卢梭也是「性本善」;荀子是「性本恶」,法家是「性本恶」,
基督教是「性本恶」。因为基督教是「性本恶」,所以犹太教、回教都是「性本恶」。
有人问孔子:「是性善还是性恶?」孔子没有讲善恶,孔子没有讲性善或性恶。一直要到荀子、
孟子以后才讲善恶,孔子到底讲什么?孔子是依于《易经》中国最古老的文化,《易经》是什么东西?
《易经》是唯物论,有没有大吓一跳?中国文化的钢骨是唯物论。因为唯物论,所以他就不讨论心性的问题,
就好像科学家,他那里跟你管什么善恶,他只要说x+y,或是化学方程式,或是物理公式,那没什么善恶,
讲的就是一些现象。为什么说《易经》讲的是唯物论呢?你们有没有看过老子,
或是《易经》上也是这样讲,这个在哲学上是称为本体论。本体论,就是讲说天地宇宙怎么样的形成,
它的根本是什么,叫做「本体论」。中国文化的本体论就是以《易经》为代表了,后来到老子就更清楚了。
一开始讲说「混沌初开」知道吧?这个正好碰巧科学研究也是这样子,
一切天地万物要开阔一个星球或是一个太阳系要形成的时候,一开始就是一片迷蒙的一个气,那叫「混沌」,
那个时候什么都没有,这个在科学界是这样子;但是接下来道家或是《易经》或是儒家都是一样,
他们是共通的,这也是一种历史性的反讽,道家跟儒家是共同的根源。「混沌生无极,无极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一开始是「混沌」,就是天地未生的时候一种朦胧的状态,
然后在朦胧状态,接着就生比较明洁,生出一个「无极」,然后无极接着就生「太极」,
「太极」再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太极」就是「阴阳」合在一起,
「两仪」就是「阴阳」分开了,分开以后在生「四相」,
「四相」就是金、木、水、火;金、木、水、火在化成「八卦」,那「八卦」八八六十四,
变六十四卦,所以一切万物都配全了。从这个来看,我们套一个词,说「天演进化」,
天地的演化是从这样子的混混沌沌开始,这样是什么东西,这是物质。这些东西也都是物质的东西。
到后来金木水火已经是很清楚了,乃至于到八卦、金木水火、五行都成就了,都还是物质的,
所以中国文化是唯物论,他所谓的道统(法统)是唯物论。这也就为什么,
因为孔子承袭这一套传统,所以他就不谈心性的问题,因为他是唯物论,所以中国人很讲究实际,对不对?
这一方面也就是受唯物论的影响,他就注重实际上所真正现出来的现象,乃至于这个现象,
我们怎么样去对付,他这一套东西。中国人实际也不谈什么「玄」,他所有的「玄」,
其实也不「玄」,你知道吗?他所有的「玄」,这个老子所说「玄之又玄」,那个都不「玄」,
因为都是物质的东西,没什么好「玄」的。所以孔子不谈心性这样子,但是到了荀子以后,
可能是受了其他学说的影响吧,所以就开始谈性恶性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