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51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數位命理街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
推文 x 鮮花 x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緣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 Posted:2020-11-23 11:13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不二法門”一語出自
《維摩詰所說經》。
“二”意指相對、相待、差別;
“不二”指超越相對、差別。
《維摩經》第九品叫
「入不二法門品」,
經中舉出世間法裏種種相對性,
例如:生滅、垢淨、善惡、明闇,
以至有為無為、生死涅槃,
等等相對法。
維摩居士與諸菩薩討論怎樣才能
超越這些相對問題之絕對答案,
有人認為不動、無念即入不二法門,
有人認為不著於相、
亦不住無相能入不二法門,
而文殊菩薩以“於一切法無言無說、
無示無識,離諸問答,
是為入不二法門。
”最後維摩詰默然無語面對眾人,
以顯示離語言文字是真入不二法門,
乃至離諸概念才能泯絕差別對待,
悟入平等一如的境地。

慧明法師開示錄
佛說諸法空相,又說真空不空;
既說諸有是有,又說諸有非有;說有是幻,說幻亦真;說空是真,說空亦幻;
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又說修一切善法,即得正等正覺;方說有為,
又說無為;方說出世,又說入世;既已說法四十九年,又云未曾道出隻字;
既說無量法門,又云不可說。無實無虛,即非即是,佛法道理難如,即在於此。
然佛法真理,真實不虛,豈不可說!如修行人,依法起修,以假修真,
修到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即假成真,以證無為,是名曰體。以真應幻,
現示有為,是名曰用。依體起用,即相離相,即相是用,離相是佛。
本此佛心,隨緣度生,不著有為,不落無為。有為無為,本來不二,
一切一切,皆是如此。只因眾生執著太深,說有著有,說無著無,
說一著一,說二著二,所以佛又說有無不二。真妄兼說,隨說隨掃,
以顯不二。其實皆是權巧方便,引人入勝。說到歸元、不二法門,
亦不可說。所以者何?圓妙一心,尚不可得,豈可說乎?
昔文殊菩薩以不二法門問維摩詰,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歎曰:
「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不二之法,如是如是。
諸同學,禪宗本無言,密法更不可說。慧明自愧悟理不深,
前以大家再四請求,未便拂意,開講之初,即阻記錄,
大家固請,只好隨緣。而遠地同學未來聽講,近復紛函,索求印閱。
本非王膳,大家乃存分食之心,止之不可,更滋慚怍。前後所說一十五次,
不過貢獻大家,作臨時修持參考之用,理非精深,言亦粗俗,大家必欲刊行,
望切勿多印,以免流行於世,益我罪過。一切法門,言貴了義,
大家若能忘言取義,則說等不說,印等未印,此篇言說,即同廢紙;
大家若是執文遺義,亦說等不說,印等未印,此篇言說,亦同廢紙。
大家若了心即是佛,則不待言說。此篇言說,更成廢紙。望諸同學,三致意焉!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20-11-23 11:15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楞伽,梵名Lanka^ ,
巴利名同。
又作■伽山、■迦山、
楞迦山。意譯難往山、
可畏山、險絕山。
相傳此山乃佛陀
宣講楞伽經之處。
據入楞伽經卷一
請佛品所載,
此山係由種種寶性所成,
諸寶間錯,光明赫炎,
猶如百千日共照耀金山。
楞伽山《 佛學大詞典》
山中有無量花園香樹,
微風吹拂,枝葉搖曳,
百千妙香一時流布,
百千妙音一時俱發。
重岩屈曲,處處仙境,
無數眾寶共成靈堂、
龕窟,內外明徹,
不能複現日月之光暉,
此山乃古昔諸仙賢聖
得道入化之處。
另據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一所載,
此山位於南海之濱。
慧苑音義卷下
亦謂其位於南天竺南界
之海岸。
大唐西域記卷十一
與續高僧傳卷四
均謂楞伽山系
位於錫蘭之山名;
巴利文大史
(Maha^-vam!sa, i.)
則以楞伽為錫蘭之別名,
然現代學者大多
反對此一說法。
[新華嚴經卷六十二、
華嚴經疏卷五十六、
玄應音義卷七、
東南印度諸國の研究]
清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
(1655-1685)
曾號楞伽山人

https://read01.com/MJdenx...spxlUzZdg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20-11-23 11:1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411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