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n


|
分享:
▲
下面是引用sharron530於2005-04-16 22:22發表的 大雪蒼茫: 因為在網路上建置了一個叫做「台灣網路詩實驗室」的網站,希望在文學創作的平面書寫之外,尋求另外一種多媒體書寫的可能,我總是大約每隔個半個月就要利用自己邊學邊會的網路知識,「創作」一首實驗性質的「網路詩」到網站上去。在這樣一個文學式微的末世紀中,從網路中找尋文學可能的出口,明知道這是夢想,一個不太可能實現的夢想。大雪紛飛的叢林中,一個漢子提著酒壯膽,夜奔。這是入夜後,在電腦之前,我的感覺。
這使我每每想起這半生來的某些記憶深刻的雪景。在台灣這個亞熱帶地區中,雪景是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岳負責的事,多數人除了特意想觀雪,或者無意中碰到天氣驟降而能就近到諸如竹子湖、擎天崗看凋零的雪,否則是與雪無緣的。我的第一個雪緣,是讀大學的年代,在華岡,大三,冬天的寒冷,召喚了一場雪,幾個朋友半夜由山仔后往七星山、大屯山方向,一路嗅著雪的體味行走,年輕的熱血抵抗著冬夜的寒冽,在大屯山的山頭抓起了雪,歡暢地夾在餅乾中吃將起來。那一幕,週邊朋友的笑容、眼中閃熠的光,我至今難忘。
雪,在年輕的生命中,是不帶任何滄桑的;在較少見到雪景的地方,是不帶多少悲戚的。當年看雪,白花花的雪,是生命中新的歡愉。不過,我第二次看到雪,就不再是如此的少年清歡了。一九八五年,我和剛從美麗島案被放出來一年的楊青矗兄一起到美國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我們兩人以及我的妻子方梓一路同行,從八月底到十二月初,在美國生活、也遊歷了三個多月,當中從十一月到十二月總共在三個地方碰上了三場大雪。我這才深刻體會到大雪蒼茫的感覺。 ....... 有時候雪也是跟緊腳步 這樣子才會有成長的空間 對自己也會比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