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n


|
分享:
▲
下面是引用highb0925于2005-04-26 15:41发表的 [转贴] 一段清水溪: 云林浊水溪中游以上分为陈有兰溪和清水溪。顾名思义,清水溪水理当水清,实际上多半时候它在草岭一段是泥浊的。为何?熟习台湾环境百年变迁的人,知道个中道理。历史是被给定的,无法改变。现实却是可以被了解的,并且因为了解,而使得未来我们知道如何与河川水文相处。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很少花费努力来了解自己居处的环境事实。于是,频繁的灾害因为无知,而可以被预期。
草岭大崩山上游的一段清水溪,那泥沙淤积的河道曾经不止一次成为草岭堰塞湖的湖床,堆积了复杂的河道淤积历史。如果在河床上钻一个洞下去,我们可以挖掘出自然的历史,了解地景的长期演化过程。只可惜,我们的社会不会花费庞大资源在认识大自然的事实上,而是将经费用于处理根本无法阻止的崩山,好买卖地方居民一个心理的安稳和政治的『正确性』。不了解自然史的政客,文人,媒体工作者,还经常作为不智政策的推手,拿着错误的『常识』,应和着学院里的企业家,胡乱批评与归咎环境问题,塑造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错误认知。
基于下游河道工程和桥梁的安全性考量,政府开挖河道,将上回大地震后的草岭堰塞湖排干。于是,湖床淤泥重新露出;河道在给定的泥坡上,重新发育。在河边,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小段状似基隆河下游曲流的清水溪河段;它是河道发育的天然实验场,纪录着自然的道理。不幸的是,至今整个台湾和许多的学院机构,没有任何专业组织或行政机构愿意动用技术和人力,来为这一场难得的自然实验做详尽的观测记录。 ....... 有时候独着的水 也会变得很清彻 但是也是要看个人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