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n


|
分享:
▲
下面是引用相見恨晚於2005-05-6 14:27發表的 以眼為燈: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這是聖經〈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二節的一句話。我在翻讀到這句話時,眼睛亮了一下。一半是因為這句話蘊藏著生命的智慧,人生的啟示;一半是因為我看到的這句話,不是印在聖經中,而是出現在歷史學者周婉窈所寫的《台灣歷史圖說》的書頁上。聖經的語言和台灣歷史連結在一起,讓我有著彷彿一盞燈點亮暗晦長廊的感覺。
尤其,這句福音伴隨著的,是作者還把將近四百年前台灣平埔族的語言譯本摘錄於其下,以羅馬拼音寫成的平埔族語言宛然掀唇啟口,向著書頁之外的我宣讀上帝的意旨一般,在即將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時刻,從陰暗的長廊盡頭逐步揚聲而來。
我知道,這福音與這些羅馬拼音文字寫成的平埔族文,已經從台灣的土地上消失,成為台灣歷史中的一個小小的註腳。當一六二七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牧師Georgius Candidius來抵台灣之後,進入新港社﹝今台南新市﹞,面對著西拉雅平埔族人說的平埔語,他如何傳布福音呢?答案很簡單,他進入部落,與新港社的長老、族人一起生活,學習他們的語言,使用他們的語言,然後放下他最習慣的荷蘭語,改用新港語傳教。三四百年前的台灣,南方的湛藍天空下,每到禮拜之日,從平埔部落簡陋的教堂中,「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的美麗的語言,伴隨著鐘聲而存活了。 ....... 有時候眼睛看起來很廣闊 但是也是要好好把它做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