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on-Q

|
分享:
▲
1.甲拨错乙的电话误丙为乙之行为.为等价之客体错误非打击失误.等价客体错误乃 行为人主客观不一致.且主观上欲侵害之客体与实际上侵害之客体其法益具有等价性 .故题中.甲拨错其电话于丙之行为.在不能明白其电话另一头是甲之下.乃客体不明确 而非行为上之失误.又对其等价客体错误之见解不论学界及实务界对甲之犯行成立不 因客体错误而受其影响
2.339诈欺罪:系为双向形之更成要件.亦是自损型之构成要件. 乃行为人意图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以具判断价值不实资讯告知不知情之他人. 使他人陷于具判断能力之下判断错误自由交付其财务.题中甲之行为虽以诈术欺骗丙 之行为.但丙对其交付题物之意愿乃是甲以胁迫之方式.使丙心生惧怕而非其自由意愿 下交付其财务之意思.故甲之行为不能论以诈欺罪
3.甲之行为成立346恐吓取财罪 乃行为人意图自己或他人不法之于言所有.而词.行为上之强暴胁迫.使他人心声惧怕而交付其财务 使得成立本罪.故题中甲打电话给乙.声称乙之子已遭其绑架.要求乙至提款机将赎金一百万元转入 甲指定之帐户.然而.甲不知自己错拨成丙的电话.丙接到电话顿时心慌.遂依指示至邮局进行转帐 符合346之客观要件.主观上亦满足其意图.惟.丙听从丁的劝告.便冷静下來先回家.果然发现其子 刚带着同学回家玩网路游戏.根本没有绑架一事尚未达于既遂之之阶段.支配他人之财务.且甲之 行为乃虽误丙为乙.如前述所开.扔不引想刑法346第2项恐吓取财未遂罪
[ 此文章被q8791042在2009-04-10 16:52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