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這名詞,通常用來描述,
那些可以被肉眼測量與觀察的物體。
當用在現象或抽象物體(abstract object)時,則是描述,
我們所能理解,存在於這世界上的。通常被認為是宏觀的長度尺度,
大致在1毫米至1公里之間。
宏觀這詞語也可指引為大尺度觀點;那就是,
只有從大尺度才能得著的關點。
一個宏觀的立場可以被認為是一副大圖畫。
宏觀的觀察一個皮球,只能看到一個球;而微觀的觀察,
則可以看到一層厚厚的皮,皮上有許多縐紋與裂縫(經過顯微鏡觀察),
或者將尺度變得更細微,則可看到一團群集著的球狀體的分子。
在物理學裏,宏觀是一種與觀察的對象,有密切關係的物理特性。
如果觀察的是銀河,那恆星只是個微觀的實體,
雖然恆星的尺度的數量級大大超過我們。另外,錢學森提出,
現代科學應當將原有的「宏觀」和「微觀」
概念擴充為五個,即:渺觀、微觀、宏觀、宇觀和脹觀。
維基百科*
微觀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微觀與“宏觀”相對。
粒子自然科學中一般指空間線度小於10-7~10-6厘米的物質系統。
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及與之相應的場。
基本粒子也有其內部結構。
觀世界的各層次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服從量子力學規律。
在社會科學或者廣義的概念,宏觀是指從大的方面去觀察,
微觀是指從小的方面去觀察。
有時候,我們還常常用到中觀這個概念,即處於宏觀與微觀之間。
在自然科學中,微觀世界通常是指分子、
原子等粒子層面的物質世界,
而除微觀世界以外的物質世界被稱為宏觀世界。
有時候, 我們又將宏觀世界特指星系 、宇宙等物質世界,
而將人類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世界稱為中觀世界。
在社會科學中,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把從大的方面、
整體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學 ,叫做宏觀科學,
這種研究方法,叫做宏觀方法。 通常把從小的方面、
局部方面去研究把握的科學,叫做微觀科學,
這種研究方法,叫做微觀方法。
比如說,研究某種社會總體發展規律的科學,
我們稱之為宏觀社會學;研究某個社會特殊現象、
局部現象的科學,我們稱之為微觀社會學。
又比如,從整體上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
我們稱之為宏觀經濟學;
從局部的深層次上研究某種經濟現象的科學,我們稱之為微觀經濟學。
微觀- 微觀與宏觀的關係
宏觀和微觀存在對立統一的矛盾 ,這是必然的,
而且其中的矛盾紛繁複雜並時刻變化。
同時,這也就是辯證法的精髓所在了。
事物的發展過程就是不斷克服舊的矛盾,
同時不斷產生新的矛盾。
宏觀微觀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沒有宏觀,也就無所謂微觀;
反之亦然。 哲學範疇裡到處都是這樣的矛盾,比如整體與局部、
質與量、存在與思維等等。 如果要在宏觀上把握大局,
就要拋棄微觀的影響 ,比方說宏觀調控就是這樣。
如果代表了微觀的利益 ,那自然就會不斷放大微觀的比重 ,
以達到影響宏觀、服從微觀的目的 。
宏觀是建立在微觀之上,是微觀的積累到一定的產物,
從整體和部分來講,宏觀是微觀的集合。
兩者是統一的,微觀和宏觀只是一個角度,
微觀的影響會制約著宏觀的發展.所以必須全面分析問題。
互動百科*
佛教的世界觀—慈誠羅珠堪布
http://www.punz.net/index.php/%E4%BD%9B%E6%95%99%E7%9A%84%E4%B8%96%E7%95...%BE%85%E7%8F%A0%E5%A0%AA%E5%B8%83/華嚴經的宇宙觀 從天文學看宇宙人生的世界
http://shaku8.biz/zz...q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