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279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数位命理街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路人甲
级别: *
推文 x 鲜花 x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切莫误解佛教  (印顺法师)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 Posted:2023-11-09 15:53 |
amore12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总版主
级别: 总版主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913 鲜花 x434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附录一、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须常抱积极之大悲心,发救济一切众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众生之种种慈善事业,乃不愧为佛教徒之名称。

  若专修净土法门者,尤应先发大菩提心,否则他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送死的,若发此心者,自无此误会。

  
或疑经中常言空义,岂不与前说相反,今按大菩提心,实具有悲智二义。悲者如前所说(即积极的大悲心)智者,不执着我相,故曰空也。即是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若解此意,即知常人执着我相而利益众生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不久、不澈底。若要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澈底者,必须学习佛法,了解悲智之义,如是所做利生事业乃能十分圆满也。故知所谓空者,即是于常人所执着之‘我见’打破消灭,一扫而空。然后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之事业。亦犹如世间行事,先将不良习惯一一推勫,然后良好建设,乃得实现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系统及其真精神所在,则常人谓佛教是迷信,是消极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当。即谓佛教为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谓佛法为世界一切哲学中最玄妙之哲学者,亦未为尽理。因佛法是真能:

  (一)说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

  (二)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予以正见。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予以正行。破除世间一切幻觉而予以正觉。

  (三)包括世间各教、各学之长处,而补其不足。

  (四)广被一切众生之机而无所遗漏。

  
不仅中国,现今如欧美国人,正在热烈的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书籍及杂志等甚多。故望已为佛教徒者,须澈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实行,自不愧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虚心下气,尽力研究,然后才对佛法再加以评论,此为余所希望者。以上是略说佛法大意。

  又佛法与宗教其旨趣亦复相异,兹比较如次:

  一、宗教有崇拜一神或多神及其教主,认为彼等有无上之权威,所谓神圣不可侵犯。

  佛法则依法不依人,固然佛是三界中尊,但本体上,却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可见一者尊卑悬殊,一者平等无二。

  二、一般宗教家所奉之圣典,皆不许人讨论。

  
佛法则依义不依语,绝非不容讨论。但佛法之理所说究竟为众所公认共许者,殆无讨论必要耳,可见一者思想甚拘束,一者思想甚自由。

  三、一般宗教之信仰,只许纯粹感情之服从,不容许理性之批评。佛法则无上圣智,必依自证得来,佛法固重信仰。但他教之信是强信以为教主之智慧,绝非信徒所能及。佛法之信是起信,以佛徒之本性,原与教主相同,即是令人自尊自重不可蒙昧自己最清净最圆满之本心。故此信乃极平等,极高尚之信也。可见一则系勉强服从,一则系自由发展。

  佛法与宗教异,尚有种种之说,今且略之,吾言佛法非宗教非于佛法有所私,而于他种宗教有所恶也。当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长处,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诚,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爱,但惜其不如佛浩广大精微,真究竟耳所说佛法与宗教异,大致如此。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台固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09 15:55 |
amore12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总版主
级别: 总版主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913 鲜花 x434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附录二、佛教的真理是什么

瑜伽真实义品把真理叫做真实,分为四大类,称为四种真实:

  一、世间构成真实:是指随类随俗的常识真实,这又分为两类:一是世间非人类所以为的真实,二是世间人类从自然及习惯中所幻觉的真实。

  二、道理构成真实:是指学术家以研究推演中所得的学理真实,这又分四类:一是科学家由实验所得的真实。二是哲学家由思辨所得的真实。三是神教者从神契信仰中所得的真实。四是心(定)教者从静坐修养等所得的真实。

  三、烦恼障智净所行真实:是指出世圣者以解脱智所证的真实,这又分二类:一是小乘圣者声闻缘觉所证的我空真实。二是大乘圣者所证一分法空的真实。

  四、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是指大乘圣者正遍知觉所证的法空真实,这又分二类:一是菩萨分证的法空真实。二是佛陀满证的法空真实。

  佛教绝不武断,也绝不轻易否定他人的真理,只是把各种真理,分成了类别与等级,各还各的本来地位,各存各的应有价值,有一种外道的神教,动辄就是抹煞异己者的一切价值,给戴上一个魔鬼的帽子,佛教绝不会如此的独断。以上所举的四种真实,在佛教徒的心目中,可以承认它们都是真理,只是有着高下轻重的分别而已。

  事实上,世间所谓的真理,常识的真理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古代常识的真理,到了后代往往竟成了笑话,甲地常识的真理到了乙地往往竟成了趣谈。至于学者发明的真理,无论从化验中得来也好,从推理中得来也好,从神契的神秘经验中得来的也好,从修炼身心,调息静坐中得来也好,可能有部份真理,但总是出于暂有的,幻有的,局部的,假设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

  佛教的真理,是我空及法空以后所得的结果,我空了,烦恼障断除。法空了,所知障断除。我空之后即解脱生死,法空之后即不住涅槃。金刚经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便是说明我空的境界,烦恼即菩提,(正觉)生死即涅槃(寂灭)便是说明法空的境界,非空非有,不落两边的中道妙理,也只有证了法空之后的人,才能亲自实证。

  佛教的最后真理,证得二空究竟的真理,不在世间法中,已无名言可说,所谓‘离名言相,离心缘相’便是究竟真理,佛典中勉强给它标出名目,叫做一真法界或真如理体。但是,佛教的究竟真理,虽然无可名状,它却并未离开世间万象,世间万象的某一象也都是究竟真理的一部份,因此,禅宗慧能大师就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教的目的讲空,是空去我执的烦恼障及法执的所知障,并不是要否定世间的万象,佛教的真理是在一个觉字、唯有自觉才能了生死,惟有自觉觉他才能渡众生,唯有觉行圆满才能成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台固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09 15:56 |
amore12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总版主
级别: 总版主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913 鲜花 x434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附录三、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有言有行而且能得到证明的教育,根据这种教育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处如此,未来必然如此,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经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无可讳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们所专有的,至于民间的正信,因受文化水准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都在儒释道三教混杂信仰的观念中生活,比如对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为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内容。



出处:佛学知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台固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3-11-09 15:5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003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