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_liang

|
分享:
▲
政府績效管理的意涵至少需滿足四類行動者的需求,其中藉由績效管理來確立民主政體的課責制度是下列何種行動者的需求? 孫本初老師 政府績效管理的意涵至少需要滿足以下四類行動者需求: (一)對民選的行政首長而言:藉由績效管理可強化對文官系統的政治控制力。 (二)對民選的議會代表而言:藉由績效管理可確立民主政體的課責制度。 (三)對文官系統內從事革新工作的管理者而言:藉由績效管理可以控制行政流程、持續改善生產力和品質以及提高組織的競爭力。 (四)對於一般執行政策的文官成員而言:績效管理具有領航的作用,藉由明確的績效標準和指標,能夠讓他們更加清楚管理者的工作要求和個人的任務重點。
領導行為模型中有一派「連續性行為」的領導風格,下列何者是該「連續性行為」的重要風格? 李克特(Likert)連續性領導理論 (1) 系統一:剝削的權威 (2) 系統二:仁慈的權威 (3) 系統三:諮商的民主 (4) 系統四:參與的民主 這題出的很爛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皆是為人民提供所需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請問以上的論述是指非營利組織的何種精神與作法值得公部門參考? 考的是國文,跟理解力有關
下列何者不屬於民主多元社會中政府機關常見的集體決策型態? A論證說服型B價協商型C腦力激盪型D層級命令型答案原本是c d-政府行政機關最常見政策評估的目的,一般可分為積極的與消極的兩類目的,請問下列何者不是政策評估的積極目的之一?政策評估的消極目的 1.為延遲作成決定。 2.為規避責任。 3.為進行公眾關係。 4.為符合經費補助要求。 5.為偽證、掩飾與攻擊的需要。
「以績效為基礎的組織」是政府再造運動中那一種組織設計觀念?國家績效評估(NPR)所推動結果導向之組織設計觀念

[ 此文章被mark_liang在2011-09-18 13:41重新編輯 ]
|